读书人

马桥词典(新版)

发布时间: 2010-02-10 17:02:19 作者:

 马桥词典(新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页码:353 页
出版日期:1997年01月
ISBN:7532114015
条形码:97875321140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小说界文库

内容简介 这部长篇小说没有采取传统的创作手法,而是巧妙地糅合了议价 类学,语言社会学,思想随笔,经典小说等诸种写作方式,用词典构造了马桥的文化和历史,使读者在享受到小说的巨大魅力时,领略到每个词语和词条后面的历史,贫困,奋斗和文明,看到了中国的“马桥”,世界的中国。小说主体从历史走到当代,从精神走到物质,从丰富走到单调,无不向人们揭示出深邃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次成功的创作实践,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收获。
作者简介 韩少功,湖南长沙人,作家。曾任《海南纪实》主编,《天涯》杂志社社长。一九七四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韩少功文库》(十卷 ),含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散文《心想》等。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译著。他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内地,台湾及法国的文学奖英,并且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

媒体推荐 书评
《马桥词典》最早发表于上海文艺出版祈《小说界》杂志,后来由作家出版社印成单行本。因为作家出版社同意将此书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小说界文库长篇小说系列”,于是这本书现在又回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给我一种回家来的感觉。

编辑推荐 《马桥词典》集录了湖南汨罗县马桥人日常用语词,计一百一十五个词条。它以这些词条为引子,讲述了古往今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目录
《马桥词典》条目首字笔画索引
一画
一九四八年(续)
二画
九袋
三画
……
文摘 三月三
每年农历三月三日,马桥的人都要吃黑饭,用一种野草的汁水,把米饭染黑,吃得一张张嘴都是黑污污的。也就是在同一天,所有的人都要磨刀,家家户户都嚯嚯之声惊天动地,响成一片,满山的树叶被这种声音吓得颤抖不已。他们除了磨柴刀菜刀镰刀铡刀,每家必有的一杆腰刀,也磨得雪亮,寒光在刃口波动着跳荡着爆发着,激动着人们的某种凶念。这些刀曾经在锈钝中沉睡,现在一把把锐亮地苏醒,在蛮子即蛮人即蛮人三家们的手中勃跃着生命,使人们不自觉地互相远离几许。如果不是人们把刀柄紧紧握住,它们似乎全都会自行其是,嗖嗖嗖呼啸着夺门而去扑向各自的目标,干出人们要大吃一惊的事情——它们迟早会要这样干的。
我可以把这一习俗,看作他们一年之初准备农事的仪式,不作干戈的联想。但不大说得通的是,准备农事主要应该磨锄头,磨犁头,何以磨腰刀?
刀光一亮,春天就来了。
三月三是刀刃上空气的颤动。

马桥弓
马桥的全称是“马桥弓”。弓指村寨,但包括村寨的土地,显然是传统的一种面积单位。一弓就是方圆一矢之地。马桥弓约有四十来户人家,还有十几头牛以及猪狗鸡鸭,偎着大小两沟窄长的水田。这个村子的四至是:东接双龙弓的田土,可遥望罗江。北向天子岭的起伏山脉,与岔子沟以天子岭上的水流走向为据,骑岭分界。西邻张家坊。南通龙家滩,并有小道与六十年代建成的长(沙)岳(阳)公路连接,如果坐汽车去县城,就得走这条路线。从马桥的弓头到弓尾,得走上一个多时辰,这不能不使人惊讶:古人是何等的伟大雄武,可以一箭射出这么大一片地方?
一代一代下来,莫非人的个头越长越小?
马桥弓据说原来也叫妈桥弓,但除了一张旧契据上有过这样的写法,没有更多的证据。把它当作前人一时讹写的结果,也是可以的。进入现代以后,记录比较清楚的建制沿革大致是:
1956年以前叫马桥村,属天子乡;
1956年至1958年叫马桥组,属东风合作社;
1958年叫十二生产队,属长乐人民公社(大社);
1959年至1979年叫马桥生产队,属天子人民公社(小社);
1979年以后,人民公社撤销,马桥村随天子乡的一部分并人双龙乡至今。
马桥的人大多姓马,大致分作上下两村,也就是上下两弓。
读书人网 >言情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