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万象(2009年10月第11卷第10期)(总第

发布时间: 2010-02-10 17:21:06 作者:

 万象(2009年10月第11卷第10期)(总第122期)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15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71008376008
条形码:977100837600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万象(2009年10月第11卷第10期)(总第122期)》内容简介:巴伦博依姆拾屑、茶亦有道乎?、小号郑则仕(外一章)、两则游戏、蒿里居,也不易(下)(扪虱谈鬼录)、柏克莱那几年女性的《革命之路》、“我很高兴替你挨了这一枪”——芝加哥市长故居提名记、静轩杂录(二)、章乃器收藏往事、钢笔(风之切片)
英雄(提前怀旧)、“八0后”的零碎回忆望之先生二三事等等。
编辑推荐 《万象(2009年10月第11卷第10期)(总第122期)》可奉赠给尊敬的师长和前辈,馈送牵手的爱人、相濡以沫的知己和朋友,《万象(2009年10月第11卷第10期)(总第122期)》将以你的名义,传递您的心意。
目录
巴伦博依姆拾屑
茶亦有道乎?
小号郑则仕(外一章)
两则游戏
蒿里居,也不易(下)(扪虱谈鬼录)
柏克莱那几年女性的《革命之路》
“我很高兴替你挨了这一枪”——芝加哥市长故居提名记
静轩杂录(二)
章乃器收藏往事
钢笔(风之切片)
英雄(提前怀旧)
“八○后”的零碎回忆望之先生二三事
澳门假日(旅人生涯)
来自堤比里西的信
……
文摘 插图:


巴伦博依姆拾屑
一向喜欢看演奏家或者指挥家谈音乐。不仅因为他们比普通爱好者更懂音乐,而是因为对他们而言,生活和音乐是互相渗透、互相放大的,概念和标签都要变成具体的声音才有效。这个从想和听到做的过程,对人的影响不可小视——音乐和人互相进入,互相纠正,音乐形式终将成为生命形态的反映。而他们被音乐“扰动”的人生,又自然地为音乐构造了“上下文”和文化基因。
但是,不谈音乐的音乐家很多。他们实践音乐,但不能想像出别人的语境,也不能向别的语境内的人传达音乐经历。对他们而言,操作音乐是音乐的本质和全部。这自然无可非议,因为和观众交流,并非音乐家的分内职责,不过我怀疑,如果所有的音乐家都拒绝文化沟通,难道不是把误解的把柄,完全交给外行?
不过,爱谈音乐的音乐家也很多,把远的算上,李斯特、舒曼、德彪西都写过非常“音乐心情”的文字,李斯特尤其爱跑野马,放到今天的杂志都未必敢要。近的呢,古尔德是爱说爱写之人,可惜往往不顾别人语境,思绪跳跃,没头没脑。罗森(CharlesRosen)是大好的作者,不过非常技术。说起来我仔细看过的人,大概巴伦博依姆是最可读的,他既是音乐家也是“思考家”,对生活和哲学都有想法,不仅操作而且总结,不避生活但也不让细节泛滥。
我想起来读这位以色列钢琴和指挥大师的著作,却是因为八卦一则。大家知道他的第一任太太是大提琴天才杰奎琳杜普蕾,中年时罹患重病而停止演出,直至去世。维基上有这样的话,大意:八十年代,巴伦博依姆和一位俄罗斯女钢琴家开始发展关系,并有了两个孩子。这时杜普蕾还在世。他试图对杜普蕾隐瞒这一切,并且以为隐瞒得很成功。读到这个片段,我不由被伤感压倒。不用说身患重病的妻子杜普蕾在这里是让人同情的弱者。我看她的传记片,巴伦博依姆推着轮椅上的她在秋天的落叶中行走。我相信这故事不会那么简单,不会像童话般感人和圆满。我也相信巴伦博依姆一样是弱者,面对命运手足无措。天才丈夫隐瞒着重病的天才妻子,悄悄从另一个女人那里寻求安慰,同时还要面对音乐家圈子捍卫荣誉,其中该有多少故事,伤痕该多么刻骨。
而巴伦博依姆,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简单说来,他是俄国犹太人的后裔,一九四二年出生于阿根廷,七岁开始登台演出,成长于以色列,后来活跃于欧美,曾任芝加哥交响乐团指挥。作为天才钢琴家和指挥家、有影响的犹太人,他有勇气冒大忌在以色
……
读书人网 >杂志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