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公共关系基础

发布时间: 2010-02-10 17:31:47 作者:

 公共关系基础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18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117108423
条形码:978711710842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公共关系基础》从社会发展的视角和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层面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总结和吸收了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结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编写而成,内容包括公共关系的历史发展、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公共关系工作程序、公共关系传播、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公共关系礼仪等。
目录
第一章 公共关系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三、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作用与研究方法
一、公共关系的作用
二、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历史渊源
一、公共关系的萌芽
二、公共关系的成熟
第二节 公共关系产生的基本条件
一、经济条件
二、社会基础
三、思想条件
四、技术条件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传播与发展
一、公共关系在西方的传播与发展
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一、社会组织
二、社会组织与环境
三、社会组织目标与公共关系目标
四、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一、公众及其分类
二、公众的特征
三、处理与公众关系的原则

第四章 公共关系传播
第一节 公共关系传播概述
一、公共关系传播概念
二、公共关系传播的功能
三、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四、公共关系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公共关系传播基本方式
一、自身传播
二、人际传播
三、公众传播
四、组织传播
五、大众传播
第三节 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一、人际传播媒介
二、组织传播媒介
三、大众传播媒介
四、如何选择传播媒介
第四节 传播效果
一、公共关系传播障碍
二、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条件

第五章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第一节 公共关系调查
一、公关调查的意义和原则
二、公关调查的内容
三、公关调查的方法
四、公关调查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公关策划
一、公关策划的概念
二、公关策划的原则
三、公关策划的程序
第三节 公关活动实施
一、公关实施的媒介选择
二、公关活动方式
第四节 公关评估
一、公共关系评估的依据
二、公关评估的内容
三、公关评估的程序
四、公共关系评估的标准
五、公共关系评估的方法
六、公共关系评估报告的编写

第六章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第一节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一、品德素质
二、知识能力
三、心理素质
四、身体素质
第二节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
一、社交能力
二、协调能力
三、表达能力
四、创造能力
五、应变能力
六、自控能力
第三节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培养
一、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培养目标
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培养原则
三、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培养途径
四、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
五、公共关系人员的考核方法

第七章 CIS战略与公共关系
第一节 CIS战略的起源与发展
一、CIS战略的起源
二、CIS战略的发展
第二节 CIS战略的基本内涵
一、CIS战略的定义
二、CIS战略的构成
三、实施CIS战略应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 CIS导入
一、企业CIS导入时机
二、企业CIS导入程序

第八章 公共关系礼仪
第一节 公共关系礼仪概述
一、礼仪
二、公共关系礼仪
三、社交方式
第二节 日常交往礼仪
一、见面与介绍礼仪
二、握手礼仪
三、通讯礼仪
第三节 公关交谈礼仪
一、语言交谈
二、非语言交谈
三、聆听的艺术
四、公关交谈礼仪及技巧
第四节 聚会礼仪
一、聚会的形式
二、聚会的要求
第五节 外事往来礼仪
一、外事往来的形式
二、外事往来的要求

第九章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第一节 专题活动
一、新闻发布会
二、展览会
三、社会赞助
四、庆典活动
五、举办会议
第二节 公关谈判
一、公关谈判的定义
二、公关谈判的基本原则
三、谈判的一般程序
四、公关谈判的策略
五、公关谈判需注意的问题

第十章 危机公关
第一节 危机与危机公共关系
一、危机定义、特点、类型
二、导致危机的原因
三、危机公关的意义
第二节 危机的预防和处理
一、危机的预防
二、危机的处理
附录《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基础教学大纲
……
序言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科技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才的竞争成为各行各业的焦点,社会对专业公共关系人才或具有公共关系素质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各种不同组织都在充分利用公共关系的职能来开拓自己的资源,公共关系备受关注,公共关系的职业化、专业化、普及化、公众化越来越明显。良好的公共关系能够使社会树立良好的信誉,增加组织的发展和竞争机遇。
为了贯彻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适应新形势下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组织规划下,确立本课程的编写大纲、教学大纲。本教材从社会发展的视角和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层面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总结和吸收了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结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编写而成,对部分内容作了一定程度的创新,本书的编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系统性本书内容结构安排合理,体系完善,结构严谨。在内容的选择上,既保证了体系的完整,同时又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进行取舍,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一门符合培养目标需要的课程。
2.新颖性在每一章的编排上,都是由“学习目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课堂互动”、“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体会”等组成,对学生学习知识点、掌握基本理论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针对性本书的编写目的是培养出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具有一定公共关系意识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全书共有十章。第一章、第三章由李占文(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二章、第六章由周世珩(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编写,第四章、第十章由汪长如(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编写,第五章、第七章由高琳(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编写,第八章、第九章由秦东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编写。全书由秦东华主编,李占文副主编。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国内外公共关系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鉴于编者水平的局限性,本书存在疏漏和不当之处实属难免,敬请读者和同行不吝指正,以便再版修改。
文摘 一、社交能力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工作的大量内容是直接面对各方面、各类型的社会公众,去迅速建立双向的有效沟通,赢得好感、认同与合作。只有善于同各种年龄、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各种性格的人打交道,才能做到在各种场合都能见机行事,应付自如,左右逢源,广交朋友。这就要求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与人打交道的本领即社交能力,在组织与公众之间及其沟通的“桥梁”,形成“人和”的氛围和环境。所以说,交际能力是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一个缺乏社交能力的人往往人为地在自己与社会、自己与周围环境、自己与他人之间造成一道心理“屏障”,是不可能有效地完成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的。这就需要公关人员正确认识公众,把握交往的技巧、艺术、原则,了解公众的行为特点,学会与各种类型的公众友好相处。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交际能力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外表吸引人,谈吐内行
即在交际中,公共关系从业人员能以其丰富的经验,高雅的气质,具有专业权威色彩的谈吐,赢得对方心理上的认同,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真诚坦率,不卑不亢
也就是说,在交往中能够实事求是地说明和介绍情况,而不是以欺骗、隐瞒、请客送礼、阿谀奉承等手段来取得对方的信任、合作和支持。
(三)思想交流。情感融洽
交际活动的特征是“相互作用”与“交流”。公共关系从业人员要能够影响对方,引起对方思想上的共鸣,进而实现双方情感交流与融洽。这是交际能力的重要表现。
(四)此失彼得,多谋善断
双方在交际中有时因任务和利益各不相同,一项交际成果对于双方来说必然是有得有失。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关系从业人员要能够权衡利弊,做到多谋善断,此失彼得。二、协调能力
公关工作的本质属性是管理,通过公关工作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公关工作千头万绪、具体繁杂,没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是很难顺利做好工作的。为此,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具备激励员工积极性,协调各类公众关系、收集信息、制定公关计划与方案、组织实施各类公关活动及大型专题活动、进行有效地传播沟通等的能力。
公关人员要善于调动、组织和协调组织内外公众的力量和关系;善于制定公共关系工作的日常计划和专题计划,并适当有效地组织实施与评价;善于组织和参与各种有关的、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常见的会议与活动,并恰当有效地选择和运用多种传播手段,推动组织预期目标的实现与完成。
读书人网 >社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