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49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117117990/9787117117999
条形码:9787117117999
版本:第4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小儿外科学(第4版)》讲述了:全国高等学校本科临床医学儿科专业方向教材《小儿外科学》第4版现与读者见面了,距第3版(1995年)已整整十三年,前版作为老一辈小儿外科专家辛勤撰写的教材,凝聚着他们渊博的知识和毕生的经验。在第3版的基础上,本版编委集体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讨论、修改、撰写和定稿。修订目的主要是反映本专业近十年的发展,如增添了未成熟儿、低体重儿外科,微创外科,产前诊断外科早期干预和炎症性肠病等的基本知识及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观点。删除个别重复、陈旧的内容,给读者呈现一本新版的小儿外科学本科生教材。
编辑推荐 《小儿外科学(第4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章小儿外科概论
第一节 小儿外科简史、范围和任务1
第二节 小儿外科生理解剖和病理特点2
一、生理解剖特点3
二、病理特点5
第三节 未成熟儿、低体重儿外科6
第二章 产前诊断和胎儿外科
第一节 产前诊断方法9
第二节 胎儿外科10
第三章 围术期处理
第一节 手术时机的选择13
第二节 手术前准备14
第三节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16
一、术后常规处理16
二、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18
三、术后重症监护21
第四章 麻醉
第一节 麻醉前准备22
第二节 小儿麻醉常用方法23
第三节 小儿麻醉后问题的处理25
第五章 小儿外科水、电解质平衡
一、儿童期体液组成特点27
二、电解质体内平衡与病理生理改变27
三、水、电解质失衡的临床处理31
四、酸碱度紊乱的纠治32
第六章 输血
第七章 外科休克
第一节 概论36
第二节 感染性休克39
第三节 失血性休克41
第四节 创伤性休克43
第八章 静脉营养
第九章 腔镜微创外科
第十章 组织感染
第一节 概论54
第二节 甲沟炎56
第三节 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57
第四节 疖和痈59
第五节 新生儿皮下坏疽60
第六节 新生儿脐炎61
第七节 急性蜂窝织炎63
第八节 髂窝脓肿64
第九节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66
第十一章 创伤
第一节 概论68
第二节 烧伤7l
第三节 颅脑外伤75
一、小儿颅脑外伤的特殊性75
二、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76
三、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脑内血肿77
四、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78
第四节 胸部外伤79
一、肋骨骨折79
二、气胸81
三、血胸82
四、肺挫伤83
五、气管、支气管损伤83
六、心脏损伤84
七、创伤性膈肌破裂84
八、创伤性窒息85
第五节 腹部创伤86
一、腹部闭合性损伤86
二、腹部开放性损伤89
第六节 泌尿系创伤89
一、肾创伤89
二、输尿管创伤90
三、膀胱创伤91
四、尿道创伤91
第七节 软组织损伤93
第八节 产伤95
第九节 骨折与关节脱位98
一、小儿骨折的特点98
二、小儿骨折的类型99
三、骨骺损伤99
四、小儿骨折治疗原则101
五、小儿常见骨折与脱位101
第十二章 外科
第一节 小儿肿瘤总论113
第二节 软组织肿瘤118
一、血管瘤及血管畸形118
二、淋巴管瘤122
三、皮下肿物124
第三节 甲状腺肿瘤126
第四节 纵隔肿瘤128
第五节 神经母细胞瘤132
第六节 肾母细胞瘤136
第七节 肝母细胞瘤140
第八节 横纹肌肉瘤142
第九节 畸胎瘤145
一、骶尾部畸胎瘤147
二、腹膜后畸胎瘤149
第十节 肠系膜囊肿及网膜囊肿150
一、肠系膜囊肿150
二、网膜囊肿151
第十一节 生殖细胞肿瘤152
一、概述152
二、卵巢肿瘤153
三、睾丸肿瘤154
第十二节 脑肿瘤156
一、概述156
二、儿童常见颅脑肿瘤及临床特点157
第十三节 骨肿瘤161
一、骨软骨瘤161
二、软骨瘤162
三、骨囊肿163
四、骨肉瘤163
五、尤因肉瘤164
第十三章 头颅、神经外科疾病
第一节 狭颅症与小头畸形166
第二节 脑积水167
第三节 脑脓肿170
第四节 脑脊膜膨出172
一、脑膜膨出172
二、脊膜膨出173
第五节 脊髓栓系综合征175
第十四章 先天性唇、面裂和腭裂
一、唇裂179
一、腭裂181
第十五章 颈部疾病
第一节 颈部先天性囊肿与瘘管185
一、囊性淋巴管瘤185
二、鳃源性囊肿及瘘185
三、甲状舌管囊肿及瘘187
第二节 先天性耳前瘘管188
第三节 先天性颈静脉扩张症188
第十六章 胸部疾病
第一节 漏斗胸与鸡胸190
一、漏斗胸190
二、鸡胸192
第二节 先天性肺囊性病194
一、支气管源性囊肿194
二、先天性肺囊肿194
三、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197
第三节 肺隔离症198
第四节 乳糜胸200
第五节 先天性食管闭锁与气管食管瘘202
第六节 胃食管反流病206
……
第十七章 腹部疾病
第十八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第十九章 运动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中英文索引
……
序言 全国高等学校本科临床医学儿科专业方向教材《小儿外科学》第4版现与读者见面了,距第3版(1995年)已整整十三年,前版作为老一辈小儿外科专家辛勤撰写的教材,凝聚着他们渊博的知识和毕生的经验。在第3版的基础上,本版编委集体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讨论、修改、撰写和定稿。修订目的主要是反映本专业近十年的发展,如增添了未成熟儿、低体重儿外科,微创外科,产前诊断外科早期干预和炎症性肠病等的基本知识及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观点。删除个别重复、陈旧的内容,给读者呈现一本新版的小儿外科学本科生教材。
第4版主要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前部分主要介绍了小儿外科学的一些基本共性问题,各论则围绕炎症、创伤、畸形和肿瘤分系统进行较详细的描述。内容为临床医学儿科专业方向的学生应掌握、熟悉或了解的知识。本书不但适用于对本科生的教学,同时对临床医务人员、医学院校教师和研究生也颇有参考价值。
本书编写得到了各位专家的积极支持,感谢他们认真、辛苦的撰写,同时我们也对那些在汇集、整理、编排等方面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深表感谢。
本书在章节编排以及内容上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望同道批评指正,以期在以后编写中不断提高。
文摘 插图:

(二)体位
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体位。一般麻醉清醒前平卧,头侧位。胸腔手术和弥漫性腹膜炎手术后第二天起取半坐位(斜坡位)有利于呼吸和使腹腔渗出物汇流于盆腔,以利于引流,避免膈下脓肿或肠间隙脓肿形成。腰骶部手术,如脊膜膨出和骶尾部畸胎瘤等,术后宜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使创面暴露,并避免大小便污染。经会阴手术后可采取截石位,有利于护理。在不需要限制体位和患儿情况良好时(如一般阑尾炎术后),鼓励早期离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三)各种导管的管理
手术后留置的各种导管,如导尿管、氧气吸人管、静脉输液管、胃肠减压管和腹腔或胸腔以及手术腔隙内的引流管等,均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防止脱落和扭曲受压。要随时观察,并记录出量及其性质。为防止婴幼儿抓拽导管,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有胃肠减压者应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在减压过程中应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以便及时补充,胃肠减压应在消化道功能恢复(如肠鸣音恢复、自肛门排气排便)后才能停止。留置的各种引流管,应在换药时稍微松动一下,以保持引流通畅,一般在术后3~5天拔出,特殊情况下,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引流量多少决定是否拔出。
(四)补液与肠外营养
手术后禁食的患儿,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静脉输液以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及热量的供给。大手术后及营养不良时,可根据病情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适当应用全血、血浆及其代用品、人体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作为支持治疗。长期不能进食者(如高位肠瘘),或估计禁食要超过4天以上者,可考虑给予全肠外营养或部分肠外营养。一旦能够经口进食,可给予要素饮食,替代部分静脉营养。长期应用全肠外营养患儿,需要定期监测肝脏功能变化。
(五)饮食
非胃肠道手术患儿,一般术后4~6小时可以进食。婴儿可给糖水,儿童先饮水,后服少量流质食物,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单纯阑尾切除术、疝囊高位结扎术等也可早期进食。胃肠道较大手术,如肠切除吻合术,应在消化道功能恢复(一般要2~3天),拔出胃肠减压管后,才开始试饮少量水,如无呕吐、腹胀,逐渐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术后饮食之热量标准应至少达到每日251kJ(60kcal)/kg,其中蛋白质不少于1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