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嘿,我知道你

发布时间: 2010-02-11 09:22:45 作者:

 嘿,我知道你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页码:29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802038219/9787802038219
条形码:978780203821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嘿,我知道你》内容简介:兰海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得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硕士学位后,回国创办迎风教育机构,致力于用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我们的孩子。六年来,在迎风的课堂以及活动训练营里,发生了太多太多让家长意想不到的动人故事。
兰海总能让家长叹服。在她面前,内向孤独的孩子可以滔滔不绝,叛逆期的孩子愿意顺从,撒谎的孩子变得诚实,早恋的孩子健康成长,爱打架的孩子成为弱者的保护神,不爱学习的孩子渴望知识,胆小自卑的孩子开始胆大自信,调皮捣蛋的孩子变得创造力惊人……
作者简介 兰海,北京上濒教育机构创始人,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师从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学术影响遍及欧美的慕尼黑大学心理测评系教育心理研究所主任库尔特?A.海勒(Kurt A.Heller)教授和海因茨?内波(Heinz Neber)教授。兰海先后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三个硕士学位。
在上濒教育机构创办六年的时间里,兰海对目前的教育状况有异常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她为上百位孩子和家长做了有效的教育咨询服务,深得家长信赖和好评。
目前,兰海是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全国职业规划联盟顾问;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成长在线》栏目特邀专家;《父母世界》杂志特邀专家。
编辑推荐 《嘿,我知道你》:献给正和孩子一起经历成长疼痛的父母和老师。国内第一部家教小说,父母必读。教育原本可以更加美好。
兰海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妙方?因为兰海懂孩子!
这部以兰海教育实践为素材的精彩小说,带给父母关于孩子教育的全新感受和体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融合在完美的叙述过程中,孩子教育的关键与微妙之处在栩栩如生的故事中得到最好的体现。
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能仅凭经验。——兰海
孩子需要有远见的家长,孩子需要不断进步的家长。
兰海奉献给每一位家长与教师关于教育的全新体验与感受。
《嘿,我知道你》作者在国外受过非常严格的教育和心理方面的专业训练,回国后自己创办教育机构,主要针对6到16岁的孩子,培养良好的个人品格、心理素质和思维模式,为孩子们打开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孩子在这里提高的不仅仅是学校的学习成绩,而且还有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兰海赢得家长的高度认同,在许多父母圈星已经成为一个传奇。
这部以兰海个人经历为素材的家教小说,相信会让更多的父母在其生动鲜活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并由此提升管理孩子的能力。
目录
序言
她让快乐与成长相伴
第一部分 爱你没商量
1.为孩子来咨询的家长
2.一个全职妈妈的故事
3.和静静的第一次见面
4.这不是真正的爱
5.早恋:爱情影响力
6.治疗受伤的海希
7.大雨中孩子暴露出的问题
8.九点综合症
9.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10.学会认输,正视失败
11.学会给孩子爱与自由

第二部分 爱孩子也需要懂得和明白
1.丢失的林业
2.留守儿童行为的背后
3.一分钟后,我们结束了演出
4.不写保证的子庄
4.面对老师父母该如何说
5.面对胆小沉默的浩浩
7.对浩浩之事的总结
8.开修的作文比赛
9.李达的三大憾事
10.性格迥然的两个小女孩
11.爱出风头的帅哥毅然
12.理想

第三部分 视野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
1.如何赏识你的孩子
2.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
3.胆怯的希希露出了笑容
4.活书阅读——十分钟年华老去
5.翅膀的命运是迎风
6.在游戏中学会积极思考
7.你的愿望是什么
8.让孩子们做面试官
9.晓寒与老师发生严重冲突
10.变化
11.当孩子集结到夏令营
12.认真的孩子最动人
13.孩子们打起来了
14.雁儿,大家不再迁就你
15.决定胜负的最后一天

第四部分 孩子进入世界的秘密通道
1.静静出国前的困惑
2.人生中的第一剑
3.建筑把世界打开
4.孩子们的潜力让人吃惊
5.让孩子体会自己的强大
6.必须承担的后果
7.章鱼交给我的超级任务
8.孩子也会有深刻的思想
9.语惊四座的巴以问题讨论
10.玩,就是一种教育
11.关于海啸的一堂讨论课
12.成立剧组
13.开拍——迎风的表情
14.我们坚持下来了

第五部分 未来——我们要去创造的地方
1.准备好了吗
2.梦想成真
3.未来——我们要去创造的地方

后记
上濒——迎风的翅膀
附录
孩子和家长对兰海及其团队的评价
……
序言 六年前,兰海获得了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三个硕士学位,她的导师、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内波教授称“她(兰海)让我改变了对中国学生的看法”。教授在给兰海的信中写道:“你不知道在这个领域你有多么优秀。我非常赞赏你敏锐的观察能力、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和高度的创造力。你是如此的成功和有建设性,你一定要为自己感到自豪。”然而,兰海并没有像她的导师以及她的亲人所期待的那样在德国继续读博深造,她迫不及待地回到北京,开始实现她的教育梦想,她要让中国孩子接受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
兰海在北京创办了上濒教育机构,开始了她具有创造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六年来,先后有2000多个孩子来到这里,孩子们在这里收获的不是某一项简单的技能或者与学校考试有关的知识,他们收获的是成长——一点一滴的成长,自信心、独立性、感受力、学习力、思考力、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孩子们初步磨砺和提高了为他们一生打下良好基础的各种能力。孩子们对这里总是恋恋不舍,每年都会有好多孩子回到这里,重温他们的美好时光。
成长伴随着疼痛,而在上濒的孩子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不是一种肤浅的快乐,不是玩电子游戏能得到的快乐,不是因廉价赞美而得到的快乐,而是思考的快乐、克服困难的快乐、迎接各种挑战的快乐、自信心不断增强的快乐、眼界不断打开的快乐……营地活动的训练是艰苦和严格的,但孩子们在兰海的带领下却能够学会去战胜困难、战胜自己。
文摘 第一部分爱你没商量
1 为孩子来咨询的家长
“你好,我是兰海。嗯,我明天上午有时间。”坐直了身体,应答完这两句话,我开始进入状态。
“我能先告诉你一下孩子的情况吗?”电话里边一位妈妈异常焦急地说道。“不行,这样的信息不太完整,您最好亲自来一趟。”我对原则异常坚持,不仅来自所在心理学专业的严格训练,更来自过往案例中的经验——只通过声音来探测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是绝对不全面的,而且也会让彼此都没有安全感。
“那,我和他爸爸明天就去?半小时够吗?”那个急切的声音流露出些许无奈,恨不得立刻来到我面前。我看了明天的日程安排,上午10点后还有半个小时的空缺,就约定在这个时间。
“兰海,你明天下午不是要去央视节目组讨论案例吗?上午还能接这个咨询呢?”常松一边盯着电脑,一边揶揄我。
“怎么,你怀疑我的办事效率?”他扭头朝我一笑,摊开双手耸耸肩。
常松,和我一样,都是教育梦想的追随者。这个偶尔爱调侃我的大男生,激情澎湃但却心细如丝,平日里总能抓住一些被我疏忽的问题。在我最初创业期间,他不经意出现,而后却始终不离不弃,这让我倍感温暖和力量。
我对常松说:“没问题,只是正式咨询前与父母的一个沟通,半小时足够了。我只想知道事实,不想多听他们判断,那样的判断往往很主观。”我把记事本合上,开始想象那个焦急的声音,猜测妈妈的年龄大概在45~50岁之间,孩子应该是中学生了。
闹钟准时响起,我在床上翻了个身,伸了个懒腰坐起来,起身径直走到窗前,拉开窗帘——满眼的翠绿。早春的北京,只要不闹沙尘暴,还是个不错的季节。临出门前,选择了一套职业正装——日程显示今天不仅要和家长见面,还要到电视台录节目。虽然对自己的专业信心百倍,但在家长们面前,还是要打点心理分,不然我这张脸,别人一看就会在心里嘀咕:忒儿年轻了,可靠吗?换上正装后,看看镜子,自言自语:年轻真好。
的确,正是有这年轻的激情和勇气,我才能在慕尼黑大学同时获取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三个硕士学位,而后又固执地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创办了迎风教育机构。创办“迎风”,不仅是我的一个梦想,更是我对现实的一种开导。三年前,我在德国上学。一次,我质疑了我亲爱的导师内波教授的一篇学术论文,他听完我的观点后欣喜地说:“兰海,你思考带来的创造力太让我吃惊了,而我一直以为中国孩子不是这样的。”我在获得极大满足的同时,内心强烈地不服气。中国孩子怎么了,中国孩子怎么就不
……
后记 一个动作,持续久了,就成为一种状态;一种状态,坚持长了,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书中的“迎风”就是让我把动作变为状态再至习惯的地方——上濒。
2002年回国后,于2003年成立上濒教育成长机构到今天,在已经走过的六年岁月里,我们让一个动作变成一个状态,又把一个人的状态变成一群人的状态,再使一群人的状态转变为习惯,其间何其艰难,唯有这双一直“迎风的翅膀”才能深深体会,冷暖自知。
那天中午,雨鸿和我按照惯例在太阳园里进行呼吸空气的工作。阳光下,雨鸿说,孩子们长大的过程中都会有一种疼痛,生理学上,叫做成长痛。
阳光洒在脸上,我不由自主地抬手想要挡住眼前刺眼的光芒。透过手指的缝隙,我居然能看见那片嫩绿的树叶透亮透亮地朝我微笑。我对着树叶笑了,会心地想着“成长痛。”
我想,不仅仅是孩子,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这样的成长痛。
成长代表着一种改变,而这种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脱离自己原来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模式或思维方式,从舒服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挣扎着找到一种新的模式并去适应它。
读书人网 >家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