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165 页
出版日期:1983年02月
ISBN:7020055494
条形码:978702005549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随想录第3集:真话集》内容简介:《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随想录第3集:真话集》是《随想录》第3集。
编辑推荐 《随想录第3集:真话集》编辑推荐: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目录
六一 三谈骗子
六二 我和读者
六三 悼念茅盾同志
六四 现代文学资料馆
六五 怀念方令孺大姐
六六 《序跋集》序
六七 怀念丰先生
六八 《序跋集》再序
六九 十年一梦
七 致《十月》
七一 《序跋集》跋
七二 怀念鲁迅先生
七三 “鹰的歌”
七四 《怀念集》序
七五 小端端
七六 怀念马宗融大哥
七七 《随想录》日译本序
七八 《小街》
七九 三论讲真话
八 《靳以选集》序
八一 怀念满涛同志
八二 说真话之四
八三 未来(说真话之五)
八四 解剖自己
八五 西湖
八六 思路
八七 “人言可畏”
八八 上海文艺出版社三十年
八九 三访巴黎
九 知识分子
后记
……
文摘 书摘
我写完《序跋集》序,意犹未尽,于是写《再序》。
说老实话,我过去写“前言”、“后记”有两种想法:一是向读者宣传
甚至灌输我的思想,怕读者看不出我的用意,不惜一再提醒,反复说明;二
是把读者当作朋友和熟人,在书上加一篇“序”或“跋”就像打开门招呼客
人,让他们看见我家里究竟准备了些什么,他们可以考虑要不要进来坐坐。
所以头几年我常常在“序”、“跋”上面花费功夫。
然而我的想法也在改变。我因为自己读书不喜欢看“前言”、“后记”
,便开始怀疑别人是不是会讨厌我的唠叨。这样怀疑之后,我的热情就逐渐
消减。我仍然在写序跋之类的东西,但不再像写《爱情三部曲总序》时那
样地哕嗦了:一写就是两三万字。我越写越短,尽可能少说废话,少跑野马
。五十几年来,我一直记住一句“格言”:你实在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吧。
翻看几十年中间自己写的那些长长短短的序跋,我觉得我基本上还是说了真
话的。
我把能找到的过去写的那些东西集在一起出版,并不认为那些“真话”
都很正确。完全不是。所谓“真话”,只是说我当时真是这样想的,真是这
样见闻、这样感受的。我的见闻、我的感受、我的想法很可能有错。一九五
七年编辑我的《文集》的时候,我删去了《死去的太阳序》中的最后两行
文字。那两行是:
但我仍然要像摩西那样地宣言道:
“我要举手向天,我说:我的思想是永生的。”
这说明我的思想有变化。一九三。年我还认为我的思想永远正确,永不
改变。后来自己收回了这句大话。我的思想明明在改变。谁又能说自己的“
思想是永生的”呢?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年轻时候的“胆大妄为”。今天翻
看旧作,我还感到愧悚。留在白纸上的黑字是洗刷不掉的。在“文革”期间
它们是我的罪证。现在它们又是我的生活与创作道路上的脚印。要批判我,
论断我,否定我,都可以利用它们。在我,自信和宣传的时期已经过去,如
今是总结的时候了。我把自己有的东西陈列出来,让读者们讲话。一定还有
遗漏,但绝不是我有意为之。不过我并没有搜集为非文艺译著写的序跋,心
想编一本集子总得有个范围。其实这也是一种框框。可见解放思想并不是容
易的事。我近两年常常说要认真地解剖自己,谈何容易!我真有这样的勇气?
我想起来了。去年四月四日我在日本东京朝日讲堂里讲了自己五十年的
文学生活。讲话结束,我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