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227031314
条形码:978722703131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鹅毛信文库
内容简介 垂注青少年精神成长,陶冶“同龄鸟”人文情怀,为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提供优质“精神套餐”。
伴着癸未羊年的春风,遥想青春校园的清新,“鹅毛信文库”的出版设想飘落在久久渴盼的心海。我们真的欣喜于这个有趣创意,大学教育者与出版人携手同心,关注青少年精神成长,陶冶新世纪新人的人文情怀,我们心里充盈着幸福……
这是安东尼奥尼的黑白片子, 这是祖辈压在箱底的陈年老照。遥远而朦胧的湘西、北平; 呜咽的黄浦江,喧嚣的上海滩,杂色的城隍庙…… 凄风苦雨的白茅岭, 一波三折的平反路…… 那里有半个世纪的黑白人生, 那里有老爸青春无歌的足迹。
在看够了轻松明快幸福美满之后,翻翻这些黑白照片吧,翻翻这些已逝去的;我们无法体会的沉郁顿挫古旧,一道人生的光束蓦然照亮我们仰起的脸庞:苦难不会绊倒坚定的信念,辛勤终将结出饱满的果实,青春色彩飞扬,人性之光将会永存……
垂注青少年精神成长,陶冶“同龄鸟”人文情怀,为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提供优质“精神套餐”。
作者简介 孔祥骅,山东曲阜人,孔子后裔,1941年出生。身世坎坷,曾经历二十年磨难,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坚持自学,追求人生之真谛,刻苦研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学说,从中获得支撑生命的力量。平反后,进华东师大图书馆工作,更加专注于中华文化,特别是孔子与儒学的研究。后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任编辑、副编审、编审,现退休。《孔子大辞典》主要撰稿人,著有《孔子本纪孔子百问》、《万世师表:文圣孔子》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有《论孔子的“仁学”思想对血缘关系的超越》、《先秦儒学起源巫史考》、《沫泗儒学分派考》、《“六艺”出自巫史考兼论孔子与(六经)之关系》、《子夏氏“西河学派”初探》、《子夏氏“西河学派”再探》、《子夏与(诗经)的传授》、《子夏与(春秋)的传授》、《子夏与(周易)的传授》等二十余篇。近年来,先后在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市重点高中和大学做过多次国学系列讲座。
编辑推荐 垂注青少年精神成长,陶冶“同龄鸟”人文情怀,为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提供优质“精神套餐”。
伴着癸未羊年的春风,遥想青春校园的清新,“鹅毛信文库”的出版设想飘落在久久渴盼的心海。我们真的欣喜于这个有趣创意,大学教育者与出版人携手同心,关注青少年精神成长,陶冶新世纪新人的人文情怀,我们心里充盈着幸福……
这是安东尼奥尼的黑白片子, 这是祖辈压在箱底的陈年老照。遥远而朦胧的湘西、北平; 呜咽的黄浦江,喧嚣的上海滩,杂色的城隍庙…… 凄风苦雨的白茅岭, 一波三折的平反路…… 那里有半个世纪的黑白人生, 那里有老爸青春无歌的足迹。
在看够了轻松明快幸福美满之后,翻翻这些黑白照片吧,翻翻这些已逝去的;我们无法体会的沉郁顿挫古旧,一道人生的光束蓦然照亮我们仰起的脸庞:苦难不会绊倒坚定的信念,辛勤终将结出饱满的果实,青春色彩飞扬,人性之光将会永存……
垂注青少年精神成长,陶冶“同龄鸟”人文情怀,为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提供优质“精神套餐”。
目录
翻翻黑白照片(代序)
初识风雨人生路
示儿
族谱里我们是孔子的后裔
爸爸的父亲母亲
爸爸的出生地—湘西
……
文摘 书摘
爸爸的出生地——湘西
1941年8月27日,爸爸出生在湖南榆树湾,不久又移居湘西辰溪,对爸爸来说,那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说到辰溪,它地处辰河和沅河交汇处,小小石头城临水靠山,无数的石灰窑飘着袅袅的青烟白烟,著名的煤区也在这里。感兴趣的话,你可以看看沈从文的散文《湘西散记》《湘西》,书里描述了许多湘西的风景和故事。
说来也巧,爸爸出生的那天正是孔子圣诞纪念日,你爷爷给我起名为祥骅,取字为绍祖(是继承祖先的意思)。
父亲常年在部队办事,母亲怀了我后,独自生活,靠辣椒下饭,初生的我是个先天不足的婴孩,一生下来就是一身瘦骨,一个大头,一双大眼睛。在兵荒马乱的年月,这很常见。
到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党宪兵教导团从榆树湾开往缅甸。我父亲转任湖南辰溪煤矿科长。那年月,国民党王耀武的军队在常德洞口与日本人打仗,父亲不断向前线运煤,他还负责集资买地开荒办农场,收留大量从湖南长沙逃来的难民开荒种地生产自救。
1943年我弟弟孔祥骝出生。
父亲总是在外忙碌,很少回家看望母亲和我们。
在我最早的记忆里,我家住在山脚下,背山向水,煤矿就在附近,屋外有军队守卫。这里是苗族的山村,又是土匪出没的地方。我们跟着母亲,当时母亲患有轻度精神病,家里有一位年纪很轻的勤务兵,常背着弟弟拉着我上山玩耍。
夏天,我们常常赤脚走在泥土地上,乡间一群高大的黄冠白鹅,总会伸长脖子用大嘴啄我们的脚,这是直到今天还记得的可怕又有趣的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那年我才四岁。湘西山沟里老百姓彻夜不眠地狂欢,鞭炮齐鸣,人们奔走相告:“鬼子投降了!”
大约也是在这时,我们一家坐船离开湘西。
我还依稀记得,一家四口钻进一条有篷的渡船,顺水行舟。母亲一路告诉我,船到了青浪滩,水深浪急,要给神鸟敬饭,青浪滩有一大庙,里面供着汉朝的马援,又叫伏波将军,一般行船到此,必烧纸杀鸡,向空中抛饭团给飞来的乌鸦吃,方可化险为夷,风平浪静。我一直在好奇地等待,却不知不觉睡了,等大人带我出船篷时,早已过了青浪滩。辰溪有句名言:“走尽天下路,难过辰溪渡。”
不知是否说的就是这事儿?如果是的话,在我还是儿童时,就过了辰溪渡了,所以,对我而言还有什么难关不能过呢?
1946年初,父亲到北平担任北平市警察局国民党党部执行委员兼人事室主任。P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