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030245296
条形码:978703024529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刺参池塘养殖生态学及健康养殖理论》从实用角度出发,结合文献和作者多年的科研实践阐述了刺参的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特征、刺参池塘养殖的一般技术环节、刺参养殖池塘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池塘刺参健康养殖理论。认识和 掌握刺参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施人工调节和自然调节等技术措施,最大限度满足刺参的生长需求,从而实现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通过与其他养殖模式的比较,分析优缺点,以期达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阐明了这一养殖模式的关键技术,丰富了刺参养殖的生态学知识,为刺参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参考的资料。《刺参池塘养殖生态学及健康养殖理论》可供水产养殖学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科技工作者及广大养殖业户参考。
编辑推荐 《刺参池塘养殖生态学及健康养殖理论》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刺参的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生态学研究概况
第一节 刺参的分类地位
第二节 刺参的形态构造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构造
第三节 刺参的个体发育
一、生殖细胞的来源与发生
二、个体发育
第四节 刺参的生长
第五节 刺参的生态分布和习性
一、地理分布
二、栖息环境
三、运动与摄食
四、生殖习性
五、特殊的生理活动
第六节 刺参对环境变化的生理生态学响应
一、温度适应
二、盐度适应
三、pH的适应
四、溶解氧
五、氨氮
六、光照
七、重金属
八、底质
第二章 刺参池塘养殖一般技术环节
一、我国刺参的养殖概况
二、刺参池塘养蕴一般技术环节
三、辽东半岛部分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四、池塘无公害刺参不投饵养殖建议标准
第三章 刺参养殖池塘生物的种类多样性
第一节 浮游植物
一、蓝藻门Cyanophyta
二、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三、金藻门Chrysophyta
四、黄藻门Xanthophyta
五、隐藻门Cryptophyta
六、甲藻门Pyrrophyta
七、裸藻门Euglenophyta
八、绿藻门Chlorophyta
第二节 浮游动物
一、原生动物Protozoa
二、轮虫Rotifera
三、枝角类C1adocera
四、桡足类Copepoda
五、其他浮游动物
六、浮游幼虫
第三节 底栖动物
一、螺类
二、双壳类
三、线虫
四、端足类
五、海鞘
六、白脊藤壶
七、多棘海盘车
八、长蛸
九、虾类
十、蟹类
第四节 游泳动物
鱼类
第四章 刺参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非生物环境特征
一、温度
二、盐度
三、密度
四、水色
五、透明度
六、酸碱度
七、硬度
八、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九、刺参池塘溶解氧的昼夜变化
十、营养盐含量的昼夜变化
第二节 浮游植物.、
一、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
二、浮游植物的优势种
三、浮游植物的生物量
四、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
五、叶绿素含量及其季节变化
六、初级生产力
七、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浮游动物
一、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
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三、浮游动物的季节变化
四、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
五、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浮游细菌
一、浮游细菌的密度
二、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三、小结与讨论
第五节 悬浮物结构及有机碳库储量
一、悬浮颗粒物的组成及其含量变化
二、颗粒有机碳(POC)
三、溶解有机碳(DOC)
四、总有机碳(TOC)
五、小结与讨论
第六节 底栖动物
一、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
二、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及其季节变化
三、优势种海洋线虫的季节变动
四、小结与讨论
第七节 其他生物类群
一、游泳动物
二、大型植物
第八节 刺参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刺参生产量
一、刺参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特点
二、刺参养殖池塘刺参的生产量
三、实验池塘的刺参生产量与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
第五章 池塘刺参健康养殖理论探讨
第一节 水产动物健康养殖:必要性、概念和途径
一、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二、健康养殖的概念
三、健康养殖的途径和措施
第二节 池塘刺参健康养殖理论探讨
一、水:刺参养殖池塘水质调控技术
二、种:刺参池塘养殖的良种选育和生态育苗
三、饵:刺参的营养需求及投喂策略
四、混:虾池混养的生态机制与刺参养殖新模式
五、密:水产养殖容量及其研究方法
六、轮:刺参的捕捞和轮捕轮放
七、防:池塘养殖刺参的病害预防与免疫
八、管:科学管理防患于未然
附录刺参一些免疫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简介
一、吞噬细胞百分率及吞噬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溶菌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三、碱性磷酸酶测定方法
四、酸性磷酸酶测定方法
五、组织蛋白的测定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
……
序言 《刺参池塘养殖生态学及健康养殖理论》一书,从实用角度出发,结合科研实践和文献资料,主要阐述了刺参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特征、刺参池塘养殖的一般技术环节、刺参养殖池塘生物种类多样性、刺参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池塘刺参健康养殖理论。本书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出版本书势必对当前正在蓬勃发展又存在巨大风险的刺参养殖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丰富了刺参养殖的专业知识,为海洋水产的健康养殖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
感谢王吉桥、王芳、邢跃楠、梁淼、于晓辉、李宫科等同志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在提供资料、修图和拍照等方面给予帮助。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文摘 插图:

浮游植物不仅是水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而且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供应者,它启动了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在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与池塘水质、系统内的能流、物流密切相关,从而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系统的生产性能。因此,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研究备受重视。关于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的研究已积累了大量资料。然而,我国关于刺参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的研究却很少见到报道,尚缺乏系统性。作者课题组于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对壹桥l#、2#、7#和8#实验池塘浮游生物、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现介绍刺参养殖池塘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季节变化,旨在为刺参养殖的生产和实践及大力开展生态养殖提供一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