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
页码:35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47300790/9787547300794
条形码:978754730079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译丛
外文书名:Entrepreneurship,Innovtion and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the Free-Enterprise Economies
内容简介 《自由企业经济体的创业、创新与增长机制》是近年来有关创业、创新经典论文的集合。该书名家荟萃,集中了包括索洛、阿罗、诺斯、菲尔普斯等四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名家的最新观点,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探讨了自由企业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奥秘所在。从宏观角度看,创业和创新为“恐龙资本主义”的庞大体系注入了新的生机。同时,创业资本主义的产生又是源于资本主义内部为创业创新而制定的、非常具体又有效的各种制度安排,如保护私有产权的宪政制度、鼓励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制度、灵活的贸易制度以及支持创新的风险投资制度。从微观角度看,创业创新活动的兴起与企业内部的组织制度革新和外部的生产网络构建相关。《自由企业经济体的创业、创新与增长机制》是一本有关创业创新的高级读本,为读者理解创业资本主义这一崭新命题提供了全方位的视角。
媒体推荐 《自由企业经济体的创业、创新与增长机制》,是一本探索自由市场经济增长动力的经典著作,该书对于促进我国创业和创新活动的开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吴敬琏
本书回应了如下命题:(1)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综合模型是如何处理创新成因和后果的?(2)哪一种宏观经济条件看似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创新和增长?
——罗伯特索洛(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Baumol形象地阐述了现代经济中利润激励在诱导创新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这些激励是如何起作用的。但我认为有关微观经济动机的重点阐述还需要辅之以对宏观背景的理解。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一个充满活力的资本主义需要一定的制度;而这些制度必须创建一个社会组织,这个社会组织反过来将实施并维护经济游戏规则,为不断创新提供激励机制。
——道格拉斯C.诺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一个国家如何激发使经济繁荣的活力?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程度取决于主要经济制度的发展。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编辑推荐 《自由企业经济体的创业、创新与增长机制》: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译丛。
目录
前言
导言
第一部分 导论: 经济增长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自由市场创新和增长的宏观经济模型
Robert M. Solow (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第二章 微观创新的宏观背景
Kenneth J. Arrow(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第二部分 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
简介和评论
Michael M. Weinstein(纽约时报基金会管理人)
第三章 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
Douglass C. North(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第四章 资本主义和经济自由化————经济增长的政治基础
Barry R. Weingast( 斯坦福大学公共政策教授)
第三部分 现代企业的创新
简介和评论
Ying Lowery(美国小企业管理局高级经济学家)
第五章 20世纪美国的内生力量
Nathan Rosenberg(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
第六章 企业家合作网络:网络结构对创新速率的影响
Melissa A. Schilling( 纽约大学助理教授)
Corey Phelps(华盛顿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
第四部分 自主创新和创业的持续作用
简介和评论
Sylvia Nasar(哥伦比亚大学商业新闻教授)
第七章 小企业的作用
Boyan Jovanovic (纽约大学教授)
Peter L. Rousseau(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
第八章 资本主义空前增长的源泉和机理
William J. Baumol( 纽约大学创业学哈罗德?布莱斯讲席教授)
第五部分 专利体系和技术扩散
简介和评论
Edward N. Wolff( 纽约大学经济系教授)
第九章 专利、特权和创业————集成创新条件下的创新激活
Deepak Somaya(马里兰大学助理教授)
David J. Teece(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第十章 美国历史上的技术市场和发明组织
Naomi R. Lamoreaux(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Kenneth L. Sokoloff(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第六部分 创新和贸易
简介和评论
Yochanan Shachmurove (纽约城市学院经济学教授)
第十一章 创新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Ralph E. Gomory (斯隆基金会主席)
William J. Baumol(纽约大学创业学哈罗德?布莱斯讲席教授)
第十二章 创新、技术扩散和贸易
Jonathan Eaton (纽约大学金济学教授)
Samuel S. Kortum(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授)
第七部分 自由市场经济的金融和创新
简介和评论
Alan S.Blinder(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首席教授)
第十三章 金融创新的激进变革
Robert J. Schiller (耶鲁大学教授)
第十四章 金融和创新
Burton G. Malkiel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
第八部分 教训
简介和评论
Robert J. Strom(考夫曼基金会政策和研究副主席)
第十五章 国家的经济效益:繁荣依赖于活力,活力来源于制度
Edmund S. Phelps(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第十六章 发展中国家的药物专利和研发活动
Eytan Sheshinski(希伯来大学教授)
附录:作者简介
译后记
……
序言 在这里,我首先要提到:正是来自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经济学教授Eytan Sheshinski,为本书以及后续的研讨会提出了很多构想。不仅如此,他还邀请了一些重要合作伙伴加入到了我们的队伍中。后面的工作就进行得比较顺利了。当然,我们也碰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诸如演讲者发现他们在最后时刻不得不取消演讲,食物需要重新安排等等之类的事情。不过这些也都是事先被预料到的。
这项工作起源于Eytan和我对于《自由市场的创新机制:对资本主义增长奇迹的分析》一书的讨论。有一天,我俩外出散步时,他提到我当时的那本新作,认为那本书的某些内容比较新颖同时也存在一些争议,就建议如果可以由此引发一些该领域主流学者的回应及思考,那将会是件很有趣的事情。此后,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实际上,早些时候,在我第一次和Bob Strom会面时,便已萌生对这一领域召开研讨会的想法.Bob Strom是考夫曼基金会(Ewing MarionKauffman Foundation)的一员,一直在思考如何加强创业和创业培训的研究.很快我就清楚地认识到,这两次会谈是相辅相成的。Bob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建议和深刻见解,并且不断鼓励我们,同时帮助我们申请考夫曼基金。
有鉴于此,Eytan和Bob出现在了本书的编辑之列,但是必须承认的是,“编辑”这一词多少有点误导的意味。事实上,我们只做了很少的工作,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以下人员完成的: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优秀文字编辑Richard Isomaki,和与我长期合作的编辑、研究伙伴和顾问Sue AnneBatey Blackman。当重读本书中自己写的那一章时,我再次震惊于SueAnne Batey Blackman的重要作用,因为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材料其实是由Sue提供的。和往常一样,对她的感激之情实在难以完全用言语表达。
文摘 插图:

Weingast认为,没有进行相应政治改革的市场改革是注定要失败的。没有实施与市场一致的政治改革,政治体制将可能阻碍甚或掠夺新生的市场,阻止其发展成繁荣的资本主义体制。
第三部分:现代企业的创新
这一部分的简介和评论由Ying Lowrey撰写。所收录的论文把焦点集中在现代企业的创新问题上。两篇论文一起就“牧羊童大卫与巨人歌利亚”式的合作关系问题(自主创新型小企业与大公司之间)提出新的见解。这种合作关系对于Baumol的“自由市场的创新机制”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来说是必要的。
在《20世纪美国的内生力量》一章中,Nathan Rosenberg认为,由于组织变革及经济激励的相关变化,科技已经在20世纪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更具内生性。这篇文章强调了20世纪科技的内生性,就Baumol的自由市场的创新机制的许多方面进行解释。
Rosenberg讨论了研究活动的组织变化是如何促进增长的。他思考了在过去一个世纪内科技变得更具内生性的原因和途径.与Baumol一样,Rosenberg关注了企业研发实验室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他把企业研发实验室的有效运作归因于其他机构所共同搭建的网络。这些机构包括大学、联邦政府以及私人慈善机构。大学为其提供了经过专门训练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在不断拓展知识领域的研究生;联邦政府为其提供赞助,尤其是在那些社会效益明显超过私人效益的领域;而在20世纪上半叶,私人慈善机构是研发机构极其重要的一个赞助来源。Rosenberg以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史为基础,令人信服地解释了技术的力量是如何影响到科学的各个领域。
Melissa A.Schilling和Corey Phelps撰写的《企业间合作网络:网络结构对创新速率的影响》是基于有关企业间和机构间合作网络的文献。这些合作网络促进了知识创造与创新。Schilling和Phelps考察了通过合并合作来增加企业网络带宽与使用更广泛的知识资源来增加连接这两者之间的优劣对比。
后记 早在1985年,德鲁克就预言,经济体系发生了从“管理型经济”向以“创新”为重要特征的“创业型经济”的转型,并认为出现在美国境内的创业型经济形态,是近代经济与社会史上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此后,大量的研究展开了对创业的研究,研究认为“创业型经济”的成功需具备两个要点:第一是高水准的创新;第二是高水平的创业。研究者进一步认识到,处于成熟阶段的大企业如何在竞争环境生存下来,也与公司创业导向息息相关。因而,创业不再是新创企业的专利,在成熟的企业中也存在着大量创业行为。所以,创业和创新,理应成为新世纪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由Eytan SheShinSki、Roben J.Strom和william J.Baumol主编的《自由企业经济体的创业、创新和增长机制》一书,是近年来有关创业、创新经典论作的集合。该书名家荟萃、群星璀璨,集中了包括罗伯特索洛、肯尼斯约瑟夫阿罗、道格拉斯C.诺斯、埃德蒙德菲尔普斯等四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的不同经济管理学领域名家的最新观点,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探讨了创业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秘所在。从宏观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20世纪末长达十多年的新经济繁荣,与大量新创企业涌现紧密相关。事实上,创业和创新为“恐龙资本主义”的庞大体系注入了无限生机,在某种意义上重塑了大企业病的崭新肌体。当然值得思考的是资本主义为创业、创新所制定的非常具体又有效的制度措施,正是这些措施保证和孵化了大量新创企业的出现,也使得资本主义的活力得以维持。从微观角度看,企业部的组织制度革新和外部的生产网络构建也是促使创业、创新的因素。此外,创业、创新也与技术专利体系、贸易、金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