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开明出版社
页码:62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9787802055971
条形码:978780205597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知识者生存》是汤吉夫用30年心血创作的知识分子生活小说的合集,共收入短篇小说14篇,中篇小说7篇,长篇小说1部,共计60万字。
这些小说全部取材于校园,从20世纪80年代的拨乱反正,恢复知识分子的价值,到今天学校和知识分子探索、追求、奋斗的现状,可以说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校和知识分子所经历的所有心路历程。
这些作品已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有评论家认为,汤吉夫之所以成为写校园知识分子的高手,源于他的个人经历。他大学毕业即从教,当过中学、大学教师和大学校长,这样的经历使他谙熟校园生活,他所描写的这个群落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丰富而复杂,不仅入木三分,且直逼人物的灵魂,其中也透露出作家悲天悯人的学者情怀。《知识者生存》留下了中国高等教育30年在艰难曲折中前进的步履,更展现了知识分子从物质生活到精神世界的生存图景。
作者简介 汤吉夫山东青岛人。青年时期,曾就读于上海第一师范学院(今上海师范大学),毕业后长期在河北省工作。曾担任廊坊师专(今廊坊师范学院)校长、河北省文联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世纪80年代末调入天津师范大学任教,任文学院教授。曾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小说学会执行副会长。曾发表各类文体的作品560万字。结集有《汤吉夫短篇小说集》 《汤吉夫中篇小说选》《汤吉夫小说选》《遥远的祖父》,以及杂文、随笔集《津门乱弹》《湖边记忆》《书斋内外》,报告文学《郭枢俭印象》,长篇小说《朝云暮雨》和《大学纪事》等。散见于各地报刊的杂文、随笔、评论、论文一千余篇。作品曾数十次在全国、省市和各地报刊的评奖中获奖。
目录
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记录——为《知识者生存》序
副教授买煤记
希望
转折——《希望》之二
晓恋
朋友
沼泽地
阿蛮
江上女相士
惶惑
本系无牢骚
苏联鳕鱼
新闻年年有
酷热在夏天
上海阿江
地铁里的故事
教授张王李赵
龚公之死
到彼得堡去
宝贝儿
漩涡
大学纪事
……
序言 在当代中国,因为作家对强大的主流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味屈从,也因为民心浮躁,社会关注热点的多变,作家们辛勤的劳作,常常成为时势的
殡葬;不要说成为民族精神文化的永恒遗产,就连创作力正盛的作家,也常经受今是昨非的尴尬。改革开放3 0年来,全国性的文学评奖几乎年年有,但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作品还被读者记着?还有多少经得起重新阅读?
在作品的生命力方面,汤吉夫先生是令人感慨的。几年前,我曾读过他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20年间的中短篇小说集《遥远的祖父》,曾经感慨过。今天,读了他的《知识者生存》,仍然要感慨他在小说创作中一以贯之的坚持。从自己最强烈的生活感受出发,说自己经过思考后的话,坚信文学是人学的最高原则,写自己成竹于胸的人物,表现人物的性格、命运、心理和情感,构成了汤吉夫从《遥远的祖父》到《知识者生存》的社会历史认识价值,和韵味悠长的审美价值。在汤吉夫全部的300多万字的作品中,是否也有羞于示人,或没有多少价值的劳什子,我不知道,但仅从《知识者生存》《遥远的祖父》两册逾百万字的作品中看,汤吉夫是无愧于自己学者型作家、作家型教授的一生的,作为近十多年来交往较多的朋友,他给我的不仅有钦敬还有自豪。
文摘 副教授买煤记
夫人已经三番下令,副教授只好亲自上街买煤。
他原本想再推延一周,看看小棚子里存煤仅剩下三块,再迟延下去,马上就要断炊。人活着就得填肚皮,生存的法则无论对于别人还是副教授,都同样是不可抗拒的。他无奈,忐忑不安,硬着头皮,到后勤处去借了驴车,便赶紧上路。
二
大风起兮云飞扬。
L师范学院坐落在L市西北郊的荒沙野滩之上。这里遍地黄沙,又正处在西伯利亚狂风南下的风口之中。正像当地人所戏谑的那样,这里风不算多,一年刮两回,一回刮半年。副教授买煤赶上个刮风天,完完全全是铁的必然性。
以祖国之大,何故要把一所高等学府盖在这么个鬼地方呢?历史的渊源,我们不必去探讨了吧。总之,上马,下马,上马;迁出,迁进,迁出,它的命运就如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漫天空飘啊摇啊,终于啪的一声,落到了L大戈壁之上。
至于副教授本人,似乎也有这么一番飘摇史——外文局的英语翻译(1954~1957),N农场的劳教人员(1958~1962),H省某大学的图书管理员(1963~1967),H省干校的长期学员(1968~1976),也似那么一只断了线的风筝,飘啊摇啊,最后,啪的一声,也落到了L大戈壁之上。
于是,两个命运便合二而一,重合到了一起。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变!”这几年来,副教授几乎是陶醉一般地兴奋着。他恢复了一九五七年失去的党籍,提升了副教授,长了工资(已经七十多元了),担任了校学术委员会的委员,翻译了一部西欧文学史,写成了三篇重要论文……仿佛二十多年来头一回体验了活着的价值,逝去的青春,神奇地又回到他的躯体上。不必伤感,不要悲叹,无需牢骚,一切向前看。他劝勉友人,告诫自己,“已经五十挂零了嘛,拼出命去干,还能为国家千多少年?为百孔千疮的祖国分点艰难吧!”
现在,他上路了。风沙很快便把他打扮成一尊出土文物。他眯起眼,抹掉眼镜片上的厚厚尘土,手里握紧了缰绳。他不像别人赶驴那么消停,坐在车上,悠闲地任驴儿信与由缰地走着。他不敢,他像是驴儿的侍从,恭恭敬敬地陪伴着驴儿走。
驴儿也善于察颜观色,它欺负副教授的文弱。走走停停,又不时地挣歪着要去路边的小树上啃树皮。
怎么吆喝牲口呢?副教授在电影、小说上获得的那点儿知识,统统不翼而飞了。他只会喊“驾”,可只要这么一喊,小驴儿就抽疯一般猛窜,吓得副教授魂飞魄散,连忙两只手死命地把缰绳攥紧,拉开一副拔河的架势。
尊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