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页码:26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229005000/9787229005009
条形码:978722900500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电影文学馆
内容简介 《路》讲述了:核子战争爆发十年之后,地球几乎成为一片废墟,阴暗凄冷。幸存下来的人多数同类相食,少数则孤独地挣扎求生。在这种荒凉绝望的境遇中,一对父子行走在求生之“路”上。为了躲避严寒,他们向南方海岸前进。在路上,父子俩总要克服难以想象的饥饿、寒冷和追杀,被迫目睹世间惨象和人性崩溃。他们相依为命,希望自己能做“好人”。但是严峻的考验在前:生存,还是放弃人性?父子俩的“路”能够穿过这个困境吗?
作者简介 科马克麦卡锡,美国小说家和剧作家。1933年7月出生于美国罗德岛。代表作有《血色子午线》、《边境三部曲》、《老无所依》、《路》等。《血色子午线》开启麦卡锡创作的转折点,在《纽约时报》评选的“过去25年美国最佳小说”中名列第三。《边境三部曲》引起图书界的轰动,荣膺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国家书评奖。由《老无所依》改编的同名电影力夺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项重量级奖项。这些都奠定了麦卡锡的大师地位,他因此获誉“当代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以及海明威与福克纳唯一的继承者。而且,他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路》是科马克麦卡锡最新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的第十部小说,出版后接连获得普利策小说奖、鹅毛笔奖和美国独立书商协会Book sense年度图书奖等。小说描写了世界末日景象与父子真情,震撼人心,被称为影响未来100年的巨著。改编的巨片万众瞩目,即将全球上映。
媒体推荐 《路》是以列入麦卡锡最完美的小说作品,或者属于最感人、最个人化的一部……麦卡锡的确是当今最顶尖的美国国小说家之一。
——《济杉矾时报》
作为叙事者,麦卡锡大胆而富有魅力……这本书写得极其动人。
——《芝加哥太阳报》
麦卡锡的新作意对旨宏人,关乎文明世界的终结、生命的陨火。……在麦卡锡的著作中, 《路》最具可读性、最有深意。
——《纽约时报》
很难想象末世寓苦能够如此书这般优美,叫人一读难忘。……读者纵有铁石心肠,也要为之动容。
——美国国家书评协会主席 约翰弗里曼
编辑推荐 《路》电影《老无所依》原著作者,美国小说之王科马克麦卡锡再献经典,海明威与福克纳唯一继承人,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时代》等全球知名媒体共同推选的年度好书。
序言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摘自《天涯明月刀》(古龙) 长路漫漫,人生如负重远行,而路的尽头又是如何?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nhy)的最新力作《路》(The Road),以一场世纪末日来临前的惨淡景象,一对父子的求生之旅,重启了“我从何处来,我往何处去”的哲学命题。如果说,《天涯明月刀》讲述的是在和平幸福年代学会放弃,那么《路》讲述的则是:在艰难时世里的苦苦挣扎中,父亲传给儿子、前辈留给后辈的唯一财富——路的尽头,还有希望
文摘 半夜,男人听见那大房子里传出毛骨悚然的尖叫声,他想拿手捂住儿子的耳朵,过了一阵子,声音消失了。他躺着聆听。从藤丛到大路那一段路上能看见一个盒子,像孩子们的玩具小屋。他现在知道了,这是那帮人用来监视路面的地方。有人在里面待着,一有事就拉响房子内那个铃铛,通知同伙。男人从瞌睡中惊醒了。是谁?树叶上的脚步声。不。只是风声而已。什么事都没有。他坐起身朝大房子望去,然而眼中唯有一片黑暗。他将孩子摇醒。走吧,他说道。我们得离开这儿。男孩儿没答话,但他知道儿子醒过来了。男人卷好被子,捆到背包上面。走吧,他低声道。
他们向幽暗的树林进发。灰色阴沉的天上挂着一轮月亮,光线仅够他们辨清树木。二人行得跌跌撞撞,如同醉汉。如果他们找到我们的话,就会把我们杀了,是不是爸爸?
嘘。不许再出声了。
是不是啊,爸爸?
嘘。是。他们是要把我们杀了。
男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是沿哪个方向走的,他害怕自己和孩子只是在兜圈,又要兜回到大房子那儿去了。他试着回想自己是否了解这种情形,或者这不过是传说。迷失了方向的人们会选择哪条路呢?可能取决于他身处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或者仅仅因为他是左撇子或右撇子。最终男人把这些念头都抛除脑外。关于他必须纠正些什么的念头。他的思绪叛变了自己。潜伏了一千年的幽灵缓缓地从睡眠中醒来。必须纠正这一切。男孩儿抖动双脚。他吞吞吐吐咕噜了几个词,他要人抱。男人果真把他抱了起来,他一挨上父亲的肩膀便睡着了。他知道他抱不了多久的。
男人于丛林的黑暗中醒来,在树叶上剧烈地发抖。他坐起身去摸孩子。手放到那瘦弱的胸肋上。温暖,起伏。心跳。
他再次醒来时,光照已差不多够他看清周围了。男人掀起毛毯,站起来,差点又跌倒在地。他稳住身子,费力辨认自己所处的这片惨灰色森林。他们走了多远呢?他走到一块高地,蹲下来,看白日伊始。吝啬的晨曦,冰冷的模糊的世界。远处似有一片松树林,秃颓而黑。由金属线和绉纱组成的无色的世界。回身走到孩子那里,扶着他坐起来。孩子的脑袋还一顿一顿地在打盹。我们得上路了,他说。我们得走了。
男人抱着他穿过田地,每五十步就停下来歇一会儿。等到达了松树林,他才跪下来,将孩子放在布满了枯枝败叶的地面,再取几床毛毯给盖好了,坐着静静地看着孩子。他就像从死囚的牢狱里逃出来一样,饥饿、劳累,因恐惧而无比虚弱。他倾下身子去亲儿子,然后走到树林边上,绕着走了一圈,看他们是否安全。
穿过田地向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