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页码:23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312024900
条形码:97873120249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工科类精品教材
内容简介 《电子测量技术》是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为了配合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作者的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和学习体会而编写的。“电子测量技术”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电子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电子测量技术的有关知识在电类专业的其他课程中都需要用到,涉及仪器种类繁多,测量方法复杂。为使高职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能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应该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电子测量技术》对此作了一些尝试,力求注重实用,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全书着重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电子仪器的应用,对测量原理的讲解力求突出基本概念,通俗易懂,便于自学;对测量方法突出操作应用;对测量仪器仪表则重点讲清工作原理和组成框图,理论以够用为主;书中还介绍了基于计算机的电子测量技术,使学生既掌握了传统电子测量的方法,又能跟踪测试技术的新发展,对计算机仿真软件则选用了现时应用广泛的仿真软件Multisim 2001。最后还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仪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使学生在电子实验室设备不齐全的情况下也能够系统地完成一些实验。《电子测量技术》虽然是讲述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但是在内容的阐述和分析方法上,力求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着重基本概念的讲述,尽量做到严谨。在融会贯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挑选最基本的内容、方法和典型应用,将有关技术进步的新成果、新应用纳入教学内容,妥善安排对传统内容的继承与对现代内容的引进;在保持高职教学基本体系的前提下,按新的教学要求重新组织内容,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的教学要求。在各章后均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帮助读者分析、思考和复习。
编辑推荐 《电子测量技术》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言
第1章 电子测量基础
1.1 电子测量概述
1.1.1 电子测量的意义
1.1.2 电子测量的内容、特点及方法
1.2 测量误差
1.2.1 测量误差的定义与来源
1.2.2 测量误差的分类及表示方法
1.2.3 仪表的一般选择原则
1.3 电子测量仪器概述
1.3.1 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及误差
1.3.2 测量系统的组成
1.4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测量数据的处理
1.4.1 测量结果的表示
1.4.2 有效数字的处理
1.4.3 测量数据的处理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2章 信号发生器
2.1 概述
2.1.1 信号发生器的分类与用途
2.1.2 信号发生器的一般组成
2.1.3 信号发生器的发展趋势
2.2 通用信号发生器
2.2.1 低频信号发生器
2.2.2 高频信号发生器
2.2.3 函数信号发生器
2.2.4 合成信号发生器
2.3 其他信号发生器
2.3.1 脉冲信号发生器
2.3.2 彩色/黑白电视信号发生器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3章 电压测量
3.1 概述
3.1.1 电压测量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3.1.2 电压表的分类
3.1.3 交流电压的基本参数及定度换算
3.2 模拟式交流电压表
3.2.1 有效值电压表
3.2.2 均值电压袁
3.2.3 峰值电压表
3.2.4 3种检波方式电压表的比较
3.3 数字电压表
3.3.1 数字电压表的主要技术指标
3.3.2 DVM的主要类型
3.3.3 数字多用表
3.4 电子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4.1 准备工作
3.4.2 选择量程
3.4.3 连接电路
3.4.4 读数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4章 时域测量
4.1 概述
4.1.1 示波器的特点
4.1.2 示波器的分类
4.2 电子示波器的基本原理
4.2.1 示波管
4.2.2 波形显示原理
4.2.3 示波器的主要技术性能
4.3 通用电子示波器
4.3.1 通用示波器的基本组成与原理框图
4.3.2 通用示波器的Y通道
4.3.3 通用示波器的X通道
4.4 双踪示波器
4.4.1 主要技术指标
4.4.2 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4.5 数字存储示波器
4.5.1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4.5.2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4.5.3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特点
4.5.4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4.6 示波器的选择与使用
4.6.1 示波器选择
4.6.2 使用注意事项
4.6.3 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4.7 示波器的应用
4.7.1 测量电压
4.7.2 测量时间
4.7.3 测量相位差
4.7.4 测量频率
4.7.5 测量调幅系数
4.8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4.8.1 晶体管特性曲线的测绘方法
4.8.2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基本组成
4.8.3 Ⅺ4810型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4.8.4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特性曲线测试举例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5章 时间和频率的测量
5.1 概述
5.1.1 时间和频率的原始基准
5.1.2 时间与频率测量常用的方法
5.1.3 电子计数器分类及技术指标
5.2 通用电子计数器
5.2.1 通用电子计数器的电路组成
5.2.2 通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基本原理
5.2.3 通用电子计数器测量周期基本原理
5.3 测量误差分析
5.3.1 误差来源
5.3.2 测量频率的误差分析
5.3.3 测量周期的误差分析
5.4 通用电子计数器应用举例
5.4.1 E312A型电子计数器面板及控键
5.4.2 电子计数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5.5 时间和频率测量的其他方法
5.5.1 谐振法测频
5.5.2 电桥法测频
5.5.3 频率一电压转换法测频
5.5.4 比较法测频
5.5.5 示波器测频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6章 频域测量
6.1 时域测量和频域测量的比较
6.2 频率特性测试仪
6.2.1 频率特性的基本测量方法
6.2.2 频率特性测试仪的工作原理
6.2.3 Brr-3频率特性测试仪
6.3 频谱分析仪
6.3.1 频谱分析仪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6.3.2 频谱分析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6.3.3 QF-4031型频谱分析仪简介
思考题与练习题
……
第7章 数据域测量
第8章 电子仪器的发展趋势和自动测试系统
第9章 计算机仿真测量技术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是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为了配合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作者的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和学习体会而编写的。
“电子测量技术”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电子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电子测量技术的有关知识在电类专业的其他课程中都需要用到,涉及仪器种类繁多,测量方法复杂。为使高职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能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应该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本书对此作了一些尝试,力求注重实用,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全书着重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电子仪器的应用,对测量原理的讲解力求突出基本概念,通俗易懂,便于自学;对测量方法突出操作应用;对测量仪器仪表则重点讲清工作原理和组成框图,理论以够用为主;书中还介绍了基于计算机的电子测量技术,使学生既掌握了传统电子测量的方法,又能跟踪测试技术的新发展,对计算机仿真软件则选用了现时应用广泛的仿真软件Multisim 2001。最后还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仪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使学生在电子实验室设备不齐全的情况下也能够系统地完成一些实验。本书虽然是讲述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但是在内容的阐述和分析方法上,力求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着重基本概念的讲述,尽量做到严谨。在融会贯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挑选最基本的内容、方法和典型应用,将有关技术进步的新成果、新应用纳入教学内容,妥善安排对传统内容的继承与对现代内容的引进;在保持高职教学基本体系的前提下,按新的教学要求重新组织内容,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的教学要求。在各章后均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帮助读者分析、思考和复习。
本书共分为9章,由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姚庆锋任主编,康震群教授任副主编。第1章、第2章由李艳华编写,第3章、第5章由王海荣编写,第4章由姚庆锋编写,第6章由张震编写,第7章、第8章和第9章由盖昊宇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安徽大学高清维教授和李晓辉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编者在此致以由衷的感谢。同时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借鉴了部分优秀同类教材,在此对有关作者一并表示感谢。
文摘 插图:

第1章 电子测量基础
1.1 电子测量概述
1.1.1 电子测量的意义
1.1.1.1 测量
测量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以及所固有的各种性质取得数量概念的一种认识手段。在这种认识过程中,人们借助于专门的设备,依据一定。的理论,通过实验的方法,将被测量与已知同类标准量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与单位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测量结果的量值由两部分组成:数值(大小及符号)和相应的单位名称,其中数值必须为有理数,而单位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没有单位的量值是没有物理意义的。比如说交流电的电压为220,就毫无意义。
测量的三要素包括测量对象、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其中测量对象即被测量;测量方法即测量过程中的表示方法,也就是将被测量与已知量比较的方法;测量设备是指实现测量过程中的技术工具之和。
一个问题的研究,尤其是现代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大量的测量、统计、分析和归纳工作,在此基础上,测量学已经逐步成为一门完整、系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