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电网继电保护及自动化应用指南

发布时间: 2010-02-12 16:04:12 作者:

 电网继电保护及自动化应用指南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49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030225872/9787030225870
条形码:978703022587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科瀚伟业

内容简介 《电网继电保护及自动化应用指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保护继电器应用技术,其特点是将继电保护的原理介绍和应用分析进行了恰当的结合。书中重点介绍了继电保护应用基础、故障计算、电力系统装置等效电路和参数、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过流保护、线路的单元式保护、距离保护及方案、传输线路保护、自动重合闸、母线保护、变压器和变压器线路组以及发电机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等内容;另外,书中还对继电保护技术现场应用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包括继电器测试和投运、电力系统测量,电能质量、变电站和配电系统自动化,以及交流电气化铁路保护等内容。
《电网继电保护及自动化应用指南》最后附录部分给出了国际继电保护技术通用术语和ANSI/IEC继电器符号。
编辑推荐 《电网继电保护及自动化应用指南》是英国 AREVA公司编著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译者的话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保护应用基础
2.1 引言
2.2 保护装置
2.3 保护的分区
2.4 可靠性
2.4.1 设计
2.4.2 整定
2.4.3 安装
2.4.4 测试
2.4.5 运行过程中的性能劣化
2.4.6 保护性能
2.5 选择性
2.5.1 时间级差
2.5.2单元式保护系统
2.6 稳定性
2.7 动作速度
2.8 灵敏性
2.9 主保护和后备保护
2.10 继电器输出器件
2.10.1 触点系统
2.10.2 运行(动作)指示器
2.11 跳闸回路
2.11.1 串联自保持型
2.11.2 并联增强型
2.11.3 带串联自保持的并联增强型
2.12 跳闸回路监视

第三章 基本理论
3.1 引言
3.2 矢量代数
3.3 复数运算
3.3.1 复数变量
3.3.2 复数
3.3.3 数学算子
3.4 电路参数和使用惯例
3.4.1 电路变量
3.4.2 符号惯例
3.4.3 功率
3.4.4 单相与多相系统
3.5 阻抗表示法
3.6 基本电路定律、定理和网络化简
3.6.1 电路定律
3.6.2 电路定理
3.6.3 网络化简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故障计算
4.1 引言
4.2 二相故障的计算
4.3 三相网络的对称分量分析法
4.3.1 正序网络
4.3.2 负序网络
4.3.3 零序网络
4.4 不同故障类型的方程和网络连接
4.4.1 单相接地故障(A—E)
4.4.2 相间短路故障(B-C)
4.4.3 两相接地短路故障(B-C-E)
4.4.4 三相短路故障(A-B-C或者A-B-C-E)
4.4.5 单相断线故障
4.4.6 发展性故障
4.5 系统中因故障而引起的电流电压分布
4.5.1 电流分布
4.5.2 电压分布
4.6 系统接地对零序量的影响
4.6.1 残余电流和电压
4.6.2 系统
4.6.3 残余量的变化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电力系统设备的等效电路和参数
5.1 引言
5.2 同步发电机
5.3 电枢反应
5.4 稳态理论
5.5 凸极转子
5.6 暂态分析
5.7 不对称性
5.8 发电机电抗
5.8.1 同步电抗
5.8.2 暂态电抗
5.8.3 次暂态电抗
5.9 负序电抗
5.10 零序电抗
5.11 直轴和交轴值
5.12 饱和对发电机电抗的影响
5.13 变压器
5.14 变压器正序等效电路
5.14.1 双绕组变压器
5.14.2 三绕组变压器
5.15 变压器零序等效电路
5.16 自耦变压器
5.16.1 正序等效电路
5.16.2 零序等效电路
5.16.3 中性点接地的特殊情况
5.17 变压器阻抗
5.18 架空线和电缆
5.19 串联阻抗的计算
5.20 并联阻抗的计算
5.21 有接地线和无接地线的架空线路
5.22 架空输电线等效电路
5.23 电缆线路
5.24 架空线和电缆的数据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电流和电压互感器
6.1 引言
6.2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6.2.1 误差
6.2.2 电压因数
6.2.3 二次引线
6.2.4 电压互感器的保护
6.2.5 结构
6.2.6 残余连接的电压互感器
6.2.7 暂态性能
6.2.8 级联电压互感器
6.3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6.3.1 辅助电容器的电压保护
6.3.2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暂态特性
6.3.3 铁磁谐振
6.4 电流互感器
6.4.1 误差
6.4.2 复合误差
6.4.3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准确限值电流
6.4.4 PX级电流互感器
6.4.5 C丁的绕组布置
6.4.6 线路电流互感器
6.4.7 二次绕组阻抗
6.4.8 二次电流额定值
6.4.9 额定短时电流
6.4.10 电流互感器的暂态响应
6.4.11 暂态期间的谐波
6.4.12 测度绕组
6.5 新型仪表互感器
6.5.1 光学仪表变送器
6.5.2 其他传感系统

第七章 继电器技术
7.1 引言
7.2 机电式继电器
7.3 静态继电器
7.4 数字式继电器
7.5 数值式继电器
7.5.1 硬件结构
7.5.2 继电器软件
7.5.3 应用软件
7.6 数值式继电器的附加性能
7.6.1 测量值显示
7.6.2 VT/CT监视
7.6.3 CB控制/状态指示/状态监测
7.6.4 故障录波
7.6.5 时间同步
7.6.6 可编程逻辑
7.6.7 定值组的提供
7.6.8 结论
7.7 数值式继电器问题
7.7.1 软件版本控制
7.7.2 继电器数据管理
7.7.3 继电器测试和投运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保护信号传输和联锁跳闸
8.1 引言
8.2 单元式保护方案
8.3 远方保护命令
8.4 联锁跳闸
8.4.1 直接跳闸
8.4.2 允许跳闸
8.4.3 闭锁方案
8.5 性能要求
8.5.1 性能要求——联锁跳闸
8.5.2 性能要求——允许跳闸
8.5.3 性能要求——闭锁方案
8.6 传输介质、干涉和噪声
8.6.1 私有导引线和通道
8.6.2 租用导引线和通道
8.6.3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8.6.4 无线电通道
8.6.5 光纤通道
8.7 信号传输方法
8.7.1 直流电压信号传榆
8.7.2 平滑音调信号

第九章 相间故障和接地故障的过电流保护
第十章 输电张路的单元式保护
第十一章 距离保护
第十二章 距离保护方案
第十三章 复杂传输线路的保护
第十四章 自动重合闸
第十五章 母线保护
第十六章 变压器及变压器线路组保护
第十七章 发电机和发变级保护
第十八章 工业和商业电力系统的保护
第十九章 变流电动机保护
第二十章 交流电气化铁路的保护
第二十一章 继电器测试与投入动行
第二十二章 电力系统测量
第二十三章 电能质量
第二十四章 变电站控制及其自动化
第二十五章 配电系统自动化
……
文摘 插图:




第三章 基本理论
3.1 引言
保护工程师关心的是如何限制电力系统扰动造成的影响。如果允许这些扰动长期存在,将会对电厂造成损害,中断电力供应。扰动被描述为故障(短路和断路)或电力系统振荡,一般是由自然灾害(如雷电)、电厂元件损坏或人为原因造成。
为了将扰动快速地从电力系统中清除,系统被划分为若干个保护区域,保护继电器监视出现在这些区域中的系统电气量(电压、电流)。如果故障发生在区内,保护继电器动作,将这部分区域与电力系统中的其他部分隔离。
保护继电器的动作特性取决于馈人其中的动作量,如电流或电压,或者这两个量的各种组合,以及保护如何设计以响应这些信息的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设计继电器对保护安装点处电压和电流间的相角进行比较,实现方向阻抗继电器的特性。另外还可以通过设计继电器将电压除以电流,获得阻抗测量特性。通过将电流和电压的不同组合提供给继电器,可以实现许多其他的更复杂的保护特性。继电器也可以设计为响应其他的系统电气量,如频率、功率等。
为了应用保护继电器,对于不同的短路类型以及保护继电器在系统中的位置,通常需要知道电流和电压的限值,以及它们在保护安装点处的相对相位偏移。这通常需要对系统中不同点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
组成电力系统的主要元件包括电源、输配电网络和负荷。许多输配电线路从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点辐射出去,这些线路受断路器控制。为了进行分析,电力系统被认为是由电路元件组成的网络,这些元件包含在从节点辐射出去的支路中,形成闭合回路或网孔。系统变量是电流和电压,在稳态分析中,它们被认为是以单一恒定频率随时间变化的量。网络参数是阻抗和导纳,对于一个恒定频率而言,它们被认为是线性的、双边(向)的(独立于电流方向),而且对于恒定的频率其值是恒定的。
读书人网 >电工技术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