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泰关系史

发布时间: 2010-02-12 16:09:11 作者:

 中泰关系史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47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101056849/9787101056846
条形码:978710105684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泰关系史》内容简介:中泰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的历史。早在汉代,“汉之译使”就途经湄南河流域,马来半岛北部前往南印度的黄支国。从汉代至三国时代,中国人已经知道湄南河流域有一个古国称为金邻国。到南北朝时,位于马来半岛北端和湄南河流域的古国,如狼牙修、盘盘、投和(堕罗钵底)等,已开始遣使入访中国。隋代有赤土、唐代有哥罗、哥罗舍分、参半等国遣使入访中国。到了宋代,湄南河流域的古国多为真腊的属国,如丹流眉(登流眉)、罗斛、真里富等,也派遣使者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中国古籍对这些古国的记述,可以弥补泰国史料记载的不足。
编辑推荐 《中泰关系史》由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资助出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元代以前的中泰交往
第一节 汉唐时期的中泰交往
第二节 宋代的中泰交往

第二章 元代的中泰交往
第一节 哈里本柴、八百媳妇与元朝的交往
第二节 暹国、罗斛与元朝的交往

第三章 明代的中泰交往
第一节 明朝的对外政策,明朝和阿瑜陀耶王朝友好关系的建立
第二节 《明实录》所载的暹罗国王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第三节 郑和航海与暹罗
第四节 明代四夷馆中的暹罗馆
第五节 暹罗的华人贡使问题
第六节 明代中国和暹罗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七节 明朝官员拟议中的三次中暹军事合作
(一)请暹罗出兵攻打“海盗”林道乾
(二)联暹攻缅
(三)联暹抗倭
第八节 明朝和八百媳妇的关系

第四章 清朝和阿瑜陀耶王朝的关系
第一节 密切的官方交往
第二节 在朝贡贸易中清朝给与阿瑜陀耶王朝的优惠待遇
第三节 非官方贸易的发展

第五章 清朝官员拟议的一次中暹军事合作清朝与吞武里王朝的关系
第一节 清朝官员拟议的一次中暹军事合作
第二节 清朝与吞武里王朝的关系

第六章 清朝和曼谷王朝的关系
第一节 清朝册封拉玛一世的经过
第二节 曼谷王朝频繁的“朝贡”活动
(一)“请封”和“谢恩
(二)“叩祝万寿
(三)“进香
(四)特殊任务
(五)“例贡
第三节 1782-1852年间中泰交往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 “朝贡”活动停止的主要原因
第五节 中国和暹罗之间关于戛于腊问题的交涉
第六节 19世纪70-80年代中泰的官方交往
第七节 “朝贡”活动停止后,近代外交关系为什么建立不起来?
第八节 中国官员关注着法国在暹罗的侵略活动
第九节 清朝官员和舆论界关注着拉玛五世改革
第十节 孙中山与暹罗

第七章 1911-1949年的中泰关系
第一节 1932年以前,中国方面为中暹建交作出的努力
第二节 暹罗1932年政变后中暹关系稍有改善
第三节 1911-1938年中暹之间的贸易
第四节 1938年以后泰国对外政策的变化给中泰交往增添困难
第五节 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暹友好条约的缔结

第八章 1949——1975年的中泰关系
第一节 披汶颂堪政府追随美国反共反华,恶化了中泰两国关系
第二节 中泰双方作出努力,两国关系初现曙光
第三节 沙立、他侬集团追随美国反共反华,使中泰关系再度恶化
第四节 东南亚地区形势出现新变化,双方共同努力促成两国正式建交

第九章 1975-1989年的中泰关系
第一节 两国领导人互访促进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 发展中的两国经贸关系
第三节 频繁密切的两国问文化交流活动
第四节 两国军事合作日益加强

第十章 90年代以后中泰关系的发展
附录
1.中暹友好条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泰王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泰王国政府贸易协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泰王国政府成立贸易联合委员会议定书
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泰王国政府民用航空运输协定
6.在中国投资的泰国公司名单
7.中泰关系大事记
后记
……
序言 泰王国位于中南半岛南部,东邻柬埔寨,东北面与老挝交界,西邻缅甸,西南部与马来西亚接壤,南面濒临暹罗湾。面积513115平方公里,人口5660万。首都曼谷,1975年7月1日与我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中泰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的历史。早在汉代,“汉之译使”就途经湄南河流域,马来半岛北部前往南印度的黄支国。从汉代至三国时代,中国人已经知道湄南河流域有一个古国称为金邻国。到南北朝时,位于马来半岛北端和湄南河流域的古国,如狼牙修、盘盘、投和(堕罗钵底)等,已开始遣使入访中国。隋代有赤土、唐代有哥罗、哥罗舍分、参半等国遣使入访中国。到了宋代,湄南河流域的古国多为真腊的属国,如丹流眉(登流眉)、罗斛、真里富等,也派遣使者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中国古籍对这些古国的记述,可以弥补泰国史料记载的不足。
元代是中泰交往全面发展的时期。位于今天泰国北部的古国哈里本柴、八百媳妇同元朝有了官方交往,并遣使入访中国。位于泰国中部和南部的素可泰(速古台)、罗斛和暹国也与元朝建立了官方交往,经常遣使入访中国。后来,暹国与罗斛合并,又控制了素可泰,中国史书就记载暹罗斛或暹罗常遣使“朝贡”。
文摘 2.相互投资的规模不大。泰国从50年代便着手制订吸引外资的政策。到1977年颁布鼓励投资修订法例,在投资规模、外资权益、税收以至引进技术和设备方面都对投资者作出优惠的规定。近年,泰国政府又放宽了对资本输出的限制。这么一来,对于泰国企业家到外国投资亦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逐步摸索吸引外资和鼓励本国企业家到国外投资办厂的途径和政策。始初,泰国企业家对来华投资办企业多半抱观望态度。到1984年,泰国企业家才陆续到中国来,起步虽-然较晚,但泰国仍不失为东盟国家中前来中国投资的捷足先登者。
泰国来华投资一般采取合资、合营的方式。在所签订的投资项目中,泰方所占股份一般为25%一50%,利润按股分成。在合资企业中,中方提供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泰方负责提供设备和技术。在建成投产的项目中,绝大多数经济效益较好,双方均能受益。
后记 《中泰关系史》是广东省高教社科规划项目,由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余定邦、陈树森合作完成。第一章至第七章由余定邦撰写,第八章至第十章由陈树森撰写,全书由余定邦统稿。我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得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资料室、中山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感谢!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的资助,中华书局的责任编辑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谨表谢意。由于我们的学识和水平有限,错误的地方在所难免,敬希读者和专家指正。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