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增订本)

发布时间: 2010-02-13 13:13:34 作者:

 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增订本)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41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108029073/9787108029072
条形码:9787108029072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李泽厚集

内容简介 《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增订本)就"历史本体论"展开述说,重点围绕“经验变先验,历史建理性,心理成本体”,勾勒出“历史本体论”的大体轮廓。“历史本体论”本是平易道理,毫不高深,因之也就直白道来,而不必说得那么弯弯曲曲,玄奥难懂。
作者简介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宁乡县道林人,生于1930年6月,曾就读于宁乡四中,湖南省第一师范,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
编辑推荐 《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增订本)作者李厚泽,
黑格尔建立了古典时代的逻辑学,李泽厚极不严格地建立了现代时代的逻辑学。……以度为开端的历史本体论,以不确定始,以不确定终,此之谓后现代主义。
           ——何兆天
目录
历史本体论
 序
 第一章 实用理性与吃饭哲学
第一节 “度”的本体性
第二节 回到根本
第三节 历史建理性
 第二章 巫史传统与两种道德
第一节 经验变先验
第二节 社会性道德
第三节 西体中用
 第三章 心理本体与乐感文化
第一节 心理成本体
第二节 “道由情生”
第三节 文化心理结构
己卯五说(增订本)
 序
 说儒学四期
一 源起
二 问题
三 同化
 说巫史传统
一 巫君合一
二 “巫”的特质
三 由“巫”而“史”
四 “德”与“礼”
五 “仁”与“诚”
六 道家及中国文化基本范畴
 说儒法互用
一 “礼”“法”区别
二 “礼”“法”交融
三 借鉴历史
 说历史悲剧
一历史与伦理
二 自由派与民粹派
三“度”的艺术
说天人新义
一 由来与历史
二 自然的人化
三 人自然化
附录一 初拟儒学深层结构说
附录二 中日文化心理比较试说略稿
后记
补篇
中华文化的源头符号
(一)鱼:生命的符号
(二)龙:权威/秩序的象征
(三)汉字:并非口头语言的记录
“说巫史传统”补
(一)由巫到礼
(二)礼的特征:宗教、伦理、政治三合
(三)天道与天主
……
文摘 第一章 实用理性与吃饭哲学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
第一节“度”的本体性
Ⅰ“度”来自生产技术
§1什么是“度”?“度”就是“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达到目的。人类(以及个人)首先是以生存(族类及个人)为目的。为达到生存目的,一般说来,做事做人就必须掌握分寸,恰到好处。
人(人类及个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维持肉体生存,即食、衣、住、行。要食衣住行,就要进行“生产”,所以,这个“恰到好处”的“度”首先便产生和出现在生产技艺中。动物也生存,也掌握“恰到好处”,那是出生后生物族类本能不断训练的结果。你不看见过小动物的各种“游戏”活动吗?那就是为了训练、培育这种“恰到好处”的肢体及神经技能。由于人类是以使用一制造工具来猎取、采集、栽种、创造食物的生物族类(见拙著《批判哲学的批判》,下简称《批判》),其世代相传、相互模仿(mimes)而不断扩大的生产技能中所掌握的“度”,比之任何其他生物族类,便无比广阔。
我曾以“人类如何可能”从根本上回答“认识如何可能”。(见《批判》)“人类如何可能?”来自使用一制造工具。其关键正在于掌握分寸、恰到好处的“度”。“度”就是技术或艺术(ART),即技进乎道。可见,“度”之关乎人类存在的本体性质,非常明显而确定。没有这个技艺的“度”,人类就不能维持生存,族类(以及个体)就不存在。《周官考工记》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弓人为弓,……巧者和之”。郑注:“和,犹调也”。所谓“和”、“巧”、“调”,都是描述生产技艺中这个无过无不及的“度”,真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差之毫厘,失以千里”。
可见,“度”并不存在于任何对象(object)中,也不存在于意识(consciousness)中,而首先是出现在人类的生产一生活活动中,即实践一实用中。它本身是人的一种创造(creation),一种制作。从而,不是“质”或“量”或“存在”(有)或“无”,而是“度”,才是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第一范畴。从上古以来,中国思想一直强调“中”、“和”。“中”、“和”就是“度”的实现和对象化(客观化),它们遍及从音乐到兵书到政治等各个领域,其根源则仍然来自上述《周官》所说的“工有巧”,即生产技艺中的“和”、“中”、“巧”、“调”。“度”是“中”、“和”的本义,是“中”、“和”
……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