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高级蔬菜生理学

发布时间: 2010-02-13 14:57:18 作者:

 高级蔬菜生理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40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787811172737
条形码:978781117273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试用教材

内容简介 《高级蔬菜生理学》作者长期从事蔬菜生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科研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吸收当前蔬菜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编写了《高级蔬菜生理学》,以蔬菜生长发育生理及其调控为主线,以产品器官形成生理及其调控为核心,以优质高产生理为重点,融入当前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尽量增加产品器官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的内容,以使蔬菜生理学与当前日新月异的分子生物学相适应。教材内容取舍适当,体系科学、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文字较流畅,基本反映了蔬菜生理及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最新成果。这部教材的出版有助于加强研究生教材的建设,并能在提高蔬菜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编辑推荐 《高级蔬菜生理学》: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试用教材
目录
0 绪言
0.1 高级蔬菜生理学的范围及任务
0.2 高级蔬菜生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0.2.1 农业发展对蔬菜生理学的推动作用
0.2.2 蔬菜生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0.3 高级蔬菜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 蔬菜种子发芽及壮苗生理
1.1 蔬菜种子及发芽生理
1.1.1 蔬菜种子的概念及类别
1.1.2 蔬菜种子发芽的过程
1.1.3 蔬菜种子发芽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1.1.4 蔬菜种子发芽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
1.1.5 蔬菜种子发芽的主要生态条件及其调控
1.2 壮苗生理
1.2.1 果菜类蔬菜幼苗及壮苗生理
1.2.2 叶菜和根茎菜幼苗的壮苗生理
1.2.3 蔬菜幼苗嫁接生理

2 蔬菜作物的光合作用
2.1 蔬菜作物的光合机理
2.2 蔬菜作物的光合特性
2.2.1 单叶光合特性
2.2.2 群体光合特性
2.2.3 蔬菜作物P,2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
2.2.4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2.3 蔬菜作物光合“午休”现象的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
2.4 蔬菜作物的光抑制现象及其防御机制
2.4.1 光抑制现象
2.4.2 光抑制破坏的防御机制
2.5 光合作用的分子机理
2.6 蔬菜作物光合作用的有关指标及其测定方法
2.6.1 光合仪的测试原理
2.6.2 光合作用常用的有关指标及其测试方法
2.7 改善光合性能提高蔬菜作物光合效率的技术措施

3 蔬菜作物的水分生理
3.1 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及其生理作用
3.1.1 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
3.1.2 植株体内水分状况表示方法
3.1.3 水分的生理作用
3.2 蔬菜作物的水分代谢
3.2.1 蔬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3.2.2 蔬菜作物的蒸腾作用
3.3 水分逆境生理
3.3.1 干旱胁迫对蔬菜生长发育影响
3.3.2 干旱胁迫对作物的生理和分子效应
3.4 水分利用效率
3.4.1 水分利用效率指标
3.4.2 影响水分利用率的环境因素
3.4.3 影响水分利用率的作物体内部因素
3.4.4 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及措施
3.5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3.5.1 蔬菜作物的需水规律
3.5.2 蔬菜作物的合理灌溉
3.5.3 蔬菜作物灌溉方法
3.5.4 蔬菜作物节水灌溉

4 蔬菜作物的营养生理
4.1 矿质营养的主要生理功能
4.1.1 氮的主要生理功能
4.1.2 磷的主要生理功能
4.1.3 钾的主要生理功能
4.1.4 钙的主要生理功能
4.1.5 镁的主要生理功能
4.1.6 硫的主要生理功能
4.1.7 铁的主要生理功能
4.1.8 硼的主要生理功能
4.1.9 锰的主要生理功能
4.1.10 锌的主要生理功能
4.1.11 铜的主要生理功能
4.1.12 钼的主要生理功能
4.1.13 氯的主要生理功能
4.1.14 镍的主要生理功能
4.2 土壤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
4.2.1 氮的来源
4.2.2 磷的来源
4.2.3 钾的来源
4.2.4 钙的来源
4.2.5 镁的来源
4.2.6 微量元素的来源
4.2.7 土壤营养元素的消耗与调控
4.3 矿质营养吸收与利用
4.3.1 氮的吸收与利用
4.3.2 磷的吸收与利用
4.3.3 钾的吸收与利用
4.3.4 铁的吸收与利用
4.3.5 其他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利用
4.4 生理障碍及营养诊断
4.4.1 氮的生理障碍及营养诊断
4.4.2 磷的生理障碍及营养诊断
4.4.3 钾的生理障碍及营养诊断
4.4.4 钙的生理障碍及营养诊断
4.4.5 镁的生理障碍及营养诊断
4.4.6 硫的生理障碍及营养诊断
4.4.7 铁的生理障碍及营养诊断
4.4.8 硼的生理障碍及营养诊断
4.4.9 锰的生理障碍及营养诊断
4.4.10 铜的生理障碍及营养诊断
4.4.11 锌的生理障碍及营养诊断
4.4.12 钼的生理障碍及营养诊断
4.4.13 氯的生理障碍及营养诊断
4.5 不同种类和不同基因型蔬菜吸收矿质营养的差异
4.5.1 氮营养的基因型差异
4.5.2 磷营养的基因型差异
4.5.3 钾营养的基因型差异
4.5.4 钙营养的基因型差异
4.5.5 铁营养的基因型差异
4.5.6 硼营养的基因型差异
4.5.7 锌营养的基因型差异
4.6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4.6.1 主要蔬菜作物的需肥规律
4.6.2 合理施肥的指标和方法

5 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5.1 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5.1.1 蔬菜作物的生长及其调控
5.1.2 蔬菜作物的发育及其调控
5.1.3 蔬菜作物的分化及其调控
5.1.4 蔬菜作物的器官相关及其调控
5.2 温度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5.2.1 温度与蔬菜营养生长
5.2.2 温度与蔬菜生殖生长
5.2.3 积温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5.2.4 温度逆境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5.3 光照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5.3.1 光周期的作用
5.3.2 光质的作用
5.4 水肥对蔬菜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5.4.1 水肥对蔬菜营养生长的影响
5.4.2 水肥对蔬菜生殖生长的影响
5.5 作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对蔬菜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5.5.1 作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
5.5.2 作物生长调节剂的剂型
5.5.3 作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技术
5.5.4 作物生长调节剂对蔬菜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6 蔬菜产量形成生理
6.1 蔬菜产量及其含义
6.1.1 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
6.1.2 个体产量和群体产量
6.2 产量构成的一般特性
6.2.1 产量构成的生理因素
6.2.2 产量构成的植物学因素
6.3 不同蔬菜产量构成特性
6.3.1 绿叶菜的产量构成
6.3.2 结球叶菜的产量构成
6.3.3 根茎类蔬菜的产量构成
6.3.4 花菜类蔬菜的产量构成
6.3.5 果菜类蔬菜的产量构成
6.4 源与库的关系与产量形成
6.4.1 源与库的概念
6.4.2 源与库的形成和转化
6.4.3 源与库的关系
6.4.4 源库理论与蔬菜产量形成

7 蔬菜群体生理与群体结构及其调控
7.1 蔬菜的群体构成
7.1.1 蔬菜群体的概念
7.1.2 群体结构及其形成
7.1.3 蔬菜群体结构的主要类型
7.2 群体结构与光能利用率
7.2.1 群体结构对光能的利用规律
7.2.2 群体光合作用
7.2.3 群体光合生产率
……
8 蔬菜营养器官产品形成生理及其调控
9 蔬菜生殖器官产品形成生理及其调控
10 蔬菜作物逆境生理
11 蔬菜品质形成生理
1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蔬菜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序言 近年来,蔬菜生产迅速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升级促进了蔬菜学科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各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深度不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日益深入,对研究生教材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部《高级蔬菜生理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根据培养计划,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二是在基础、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提高和加强;三是在导师指导下系统、深入地进行科研工作,并围绕一个专题完成一篇完整的学位论文,使其毕业后能从事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这些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研究生的科研素质的培养和教材建设。
与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相比,教材建设相对滞后,目前,蔬菜学科的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课程主要包括“高级蔬菜生理学”、“高级蔬菜育种学”和“高级设施园艺学”等,但目前这3门课程还都没有系统完整的正式教材出版发行,各高等农业院校基本都是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写讲义并进行讲授,各校的课程结构、体系和内容差别很大,因此,编写一本有利于能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质量的教材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们承担了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教材的立项课题,试图编写出一部适合研究生教学的教材。但是,承担这项工作我们诚惶诚恐,教材的结构和体系应如何设置?“高级”又应该体现在什么地方?而各校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基本是任课教师根据各自的情况掌握,再加之目前《高级蔬菜生理学》还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和参考书可以借鉴和参考,给《高级蔬菜生理学》编写带来一定困难。能否编写出适合高等农业院校蔬菜学科的研究生适用的教材我们心中没底,但万事总须有开头,我们之所以将这本教材付印,就是想通过这本书的出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有更好的研究生教材出版发行,以推动研究生教材的建设和发展。
为了编好这部教材,编委会根据目前各校研究生教学现状和教学大纲,认真讨论了编写提纲,并结合各参编者的科研方向和研究特色进行了分工,绪言由张振贤编写,第1章由程智慧编写,第2章由张振贤、艾希珍编写,第3章由王绍辉、刘明池、张振贤、郝丽珍编写,第4章由朱月林、刘厚诚编写,第5章由于广建、于锡宏编写,第6章由程智慧编写,第7章由任华中、张振贤编写,第8章由任华中、翟红、金丽平、程智慧、刘庆昌和张振贤编写,第9章由程智慧、陈日远、任华中、刘厚诚、黄红星和杨暹编写,第10章由蒋卫杰、高丽红、王倩、陈贵林、于贤昌、刘玉梅编写,第11章由刘世琦编写,第12章由巩振辉、陈书霞编写。初稿完成后,编委会组织参编人员对各章节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最后由主编对全书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定稿。
文摘 插图:


1 蔬菜种子发芽及壮苗生理
1.1 蔬菜种子及发芽生理
1.1.1 蔬菜种子的概念及类别
种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种子即植物学上的种子,是指由胚珠发育形成的有性繁殖器官,是植物繁殖的最高形式。为适应传播与繁殖的需要,种子通常由种皮、胚与胚乳3部分组成。种皮是包被在种子外面的保护组织;胚乳(或子叶)是供种子萌发时利用的营养物质的贮藏库;胚是期待发育的植物原始体,是遗传信息的贮存机构,像一部极完备的微型电脑自动控制系统,在环境条件适宜时
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形成新的种子。
广义的种子泛指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播种材料,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为了区别于植物学上的种子,应称为“农业种子”,习惯上简称“种子”。蔬菜作物的农业种子,包括以下5类:
(1)植物学上的种子:以受精的胚珠发育而来的植物学种子为播种材料。如瓜类、豆类、茄果类、白菜类、萝卜、洋葱、韭菜、大葱等作物的种子。
(2)植物学上的果实:以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作为播种材料。如莴苣、生菜、茼蒿等菊科作物的瘦果,胡萝卜、芫荽、芹菜等伞形花科的双悬果,藜科、菱科的坚果等。
(3)植物营养器官:以具有养分富集功能的植物营养器官为播种材料,包括植物学上的各种营养器官,如鳞茎(大蒜)、球茎(芋头、荸荠、慈姑)、根状茎(姜、藕)、块茎(马铃薯、菊芋)、块根(山药、甘薯)等。
(4)菌丝组织或孢子:低等植物类蔬菜,营养体及生殖器官比较简单,依靠菌丝或孢子繁殖。如蘑菇、草菇、香菇、猴头、木耳、蕨菜等。
(5)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胶囊种子”、“生物技术种子”、“植物种子类似物”,是对植物离体培养所产生的体细胞胚或能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分生组织,用包衣物质包裹成丸粒状。目前在生产中还极少应用。
读书人网 >农林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