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幽玄研究:中国古代诗学视域下的日本中

发布时间: 2010-02-13 15:21:32 作者:

 幽玄研究:中国古代诗学视域下的日本中世文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页码:29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7560138837/9787560138831
条形码:97875601388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幽玄研究:中国古代诗学视域下的日本中世文学》从日语诗学中的“幽玄”观念入手,从日本诗学自身发展规律来理解这种观念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对日本文学、宗教和民族性格等进行深入的探讨。
编辑推荐 《幽玄研究:中国古代诗学视域下的日本中世文学》是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导论:日本中世诗学之概说1
第一节 “幽玄”研究动态与方法/l
第二节 日本诗学的形成与中国文论之渊源/4
第三节 和歌论中的“幽玄”意识萌芽/14

第二章 日本诗学之“幽玄”观/24
第一节 中世“幽玄”诗学的集大成者/24
第二节 “余情笼于内、景气浮于空”/35
第三节 藤原定家的“有心说”./43
第四节 中世“幽玄”诗学的嬗变/50

第三章 “幽玄"诗学的“言志性"缺失/58
第一节 儒家功用主义诗学对和歌理论的影响/58
第二节 “诗人讽刺”与“花鸟之使”/72
第三节 中日文士阶层的精英意识/82

第四章 “幽玄”思想与“缘情"论:/93
第一节 “我心蕴结”与“发言于心地”/93
第二节 “应物斯感”与“知物哀”/100
第三节 “为情造文”与“有心”/109

第五章 “幽玄"与意境理论/125
第一节 从“立象以尽意”到意境说的演变/125
第二节 “幽玄”之境与王昌龄的“三境说”/157

第六章 “幽玄"的创作与风格/172
第一节 “有心”论中的“入神”思想/172
第二节 “风骨”与“物哀”的诗美特征/191
第三节 “诗赋欲丽”与“余情妖艳”/210
第四节 清新婉丽的“平淡美”/229

第七章“幽玄"在连歌及能乐理论中的运用/237
第一节连歌的流行/237
第二节连歌理论对“幽玄”思想的吸收/246
第三节 能乐论中的“幽玄”思想/259

第八章结束语:/272
主要参考文献/288
跋/294
后记/296^
……
……
序言 《荀子大略篇》日:
人之於文学也,犹玉之於琢磨也。诗日:如切如磋,谓学问也。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下宝。
孙卿固不愧为儒学宗师,所引诗论学一如孔氏,此即孔子复子贡言诗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或可曰,学问之道如和氏之璧,玉人琢之而为天下宝。此诚即谓:合浦之珠,北人结步摇而饰冠佩,吴越之丝,经机杼而成玉锦,世人奇之焉。余平日论道,常引西之人塞姆伊威恩(Sam Ewing):
Success has a simple formula:d0 you best,and peo-ple may like it.(成功之道在于:精汝业或可获得人们的喜爱)
当下论学者喜玩味时文近语,几至亵渎先贤,言不雅驯,语多荒唐,其过莫大焉。
从游者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李东军副教授的博士论文《幽玄研究——中国古代诗学视域下的日本中世文学》独辟蹊径,从日本诗学中的“幽玄”观念入手,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文摘 在我国也有一批学者从事日本中世诗学理论的研究,如叶渭渠教授的《日本文学思潮史》古代篇,他在第十章《象征的空寂幽玄文学思潮》中,论述了空寂文学思潮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禅宗的世俗化与空寂文学思潮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他说:“幽玄是这个时期文学精神的最高理念”①,这些都非常有见地的论述,成为我国学者研究“幽玄”诗学的首要参考资料。然而据我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内尚无一部专门性的、而且全面系统地论述日本中世诗学“幽玄”思想的著作,多数学者关于“幽玄”或“物哀”的学术论文还只是从审美风格方面加以论述;而日本学者的“幽玄论”除了谷山茂、能势朝次等人外,多为作家论、风格论,而且在论述方法上注重考据实证,而缺少诗学性的阐释。
为此,本论文的重点在于用中国文论对“幽玄”诗学做出阐释,这是一种“诗学解释”,李咏吟教授在《诗学解释学》一书中说:
“诗学解释的目的在于,通过话语建构最大限度地揭示作品自身所具有的‘艺术深度和思想深度’。
后记 经过这一年多来的查资料、写作,过程是痛苦的、艰难的,个中滋味恐怕只有自己才知道。本人在硕士研究生阶段选择的专业是日本文学,与现代日本文学相比,我更对古典日本文学感兴趣,在多年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自己的学术研究的选题也都是放在了日本古典文学上面,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文艺理论的重要,于是便报考了方汉文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先生学风严谨,成果硕丰,品格高洁。“诗品出自人品”,做学问犹如做人,绝不能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先生的谆谆教诲,使我学到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可谓终生受益。
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我理所当然地选择了自己熟悉的课题,同时也深知此课题的艰难与深奥,但我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念头,硬着头皮也要把它拿下来。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和著作论文,如日本学者谷山茂博士、能势朝次博士、小西甚一博士、久松潜一博士、川本皓嗣博士等,还有国内的著名学者叶渭渠先生、严绍望先生、陈良运教授、宿久高教授、于长敏教授、蔡镇楚教授等人的著作。
读书人网 >诗歌词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