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国股市异象研究:基于行为金融视角

发布时间: 2010-02-13 15:25:59 作者:

 中国股市异象研究:基于行为金融视角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码:24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787560946603
条形码:978756094660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学术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股市异象研究:基于行为金融视角》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讨论中国股票市场的异常现象,这些现象涉及投资者行为、套利空间的存在以及市场的超额收益等方面。并从投资者行为和有限套利的两个基石上加以展开,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投资者行为、有限套利以及异常收益的角度对中国股市进行多层面的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孔东民,1978年10月生,山东泰安人。200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并获博士学位,现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其研究领域为资产定价、行为金融。2008—2009年在University ofTexas at Austin作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中大人文社科青年重点项目,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研究等多项课题。参与广东自科基金、国家“985”创新基地研究项目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近三年在《金融研究》、《金融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金融学》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作者电子邮箱:kongdm@hustedu.cn)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行为金融学概述
 第一节 行为金融的价值选择理论:前景理论
 一、传统期望效用理论面临的挑战
 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判断与几个心理学实验
 三、前景理论对效用偏好的新看法
 第二节 前景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价值函数
 二、决策权重函数
 三、参考点的变化
 第三节 基于心理学现象的行为金融研究
 一、可得性偏误
 二、代表性偏误
 三、过度自信
 四、调整和锚定
 五、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
 六、后见之明
 七、模糊趋避
 八、无关效果
 九、奇幻思维
 十、准奇幻思维
 第四节 基于有限套利的行为金融研究
 一、基本风险的套利限制
 二、非理性交易者风险的套利限制
 三、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套利限制
 四、交易成本的套利限制
 五、财务限制的套利限制
 六、套利者意见非同步性的套利限制
Part I 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行为研究
 第二章 中国股市的噪声成分及跨国比较
 第一节 基于NCT指标的股市噪声成分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三、检验结果及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来自Bootstrap的结果
 五、小结
 第二节 中国股市噪声的影响因素:来自Panel Data的检验
 一、研究方法:残差服从AR(1)过程的Panel Data回归模式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三、变量定义和说明
 四、股价噪声成分的基本检验
 五、股价噪声成分的影响因素
 六、小结
 附录:交易成本的估计
 第三章 基于噪声交易模型的投资者策略研究
 第一节 理论模型及可检验假说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检验方法说明
 第三节 检验结果及分析
 一、基于市场指数的检验
 二、基于交易盈的检验
 三、基于公司规模的检验
 四、基于行业的检验
 五、基于上市时间的检验
 六、基于基金是否持股的检验
 第四节 结论
 第四章 投资者过度自信与资产定价效率
 第一节 研究假说
 一、过度自信与市场投资者
 二、R与信息环境因素
 三, R与异常收益
 四、R与时间序列可预测性及横截面风险
 五、R与股价的效率性检验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处理说明
 第三节 变量定义与研究方法说明
 一、R的计算
 二、相关变量的定义
 三、零成本投资组合的异常收益计算
 四、价格序列有效性的方差比检验
 第四节 基于R组合的描述性统计与信息环境
 一、描述性统计
 二、R与信息环境
 第五节 基于R组合的资产定价效率检验
 一、R与异常收益
 二、R与方差比检验
 第六节 结论
PartⅡ 中国股市的有限套利研究
 第五章 股票市场的有限套利模型及数值检验
 第一节 相关文献评述
 第二节 基本假设
 第三节 套利的收益及市场波动
 一、不存在初始冲击的情况
 二、市场有初始冲击的情况
 第四节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一、数值设定的说明
 二、模拟结果及分析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有限套利与公告后价格漂移
 第一节 文献回顾
 第二节 数据来源以及研究设计
 第三节 基本检验结果及分析
 第七章 谁驱动了中国股市的公告后价格漂移
 第一节 有关文献的回顾及评论
 第二节 数据来源和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第三节 机构(个体)投资者与PEAD的不对称特征
 第四节 不同投资者在PEAD中扮演的角色
 第五节 根据我国股市的PEAD特征投资,可以获得超额回报吗?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说明
 第七节 结论
Part Ⅲ 中国股市的异常收益
 第八章 基于相对强势策略的异常收益检验
 第一节 检验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反转收益及其分解
 第三节 我国股市的后持有期阶段检验
 第四节 结论
 第九章 异常收益的来源:横截面还是时间序列
 第一节 异常收益的分解模型
 第二节 样本的选取和说明
 第三节 实证结果和分析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市场状态与Bootstrap抽样
 第五节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华中理工大学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进取精神,率先在全国理工科大学中开办文科,文科建设开始起步。1994年初,以文学院(除经济学以外的所有文科)、经济学院(从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分离出来)的成立为标志,我校文科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经过文科师生的共同努力,文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至2007年8月,我校文科已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3个硕士点、26个本科专业。近30年的努力,我校文科建设取得了一些经验,其基本经验是:遵循“加强基础,面向社会,交叉见长,特色取胜’的发展方针,从高起点研究入手,尽快进入学科前沿,并依托学校工科、医科的强大优势,走学科交叉之路,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文科。具体表现在: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在全国首创了“网络新闻传播’专业,在新闻传播界树立了良好的文理交叉型教学与研究品牌;教育科学研究院强化研究特色,造就学科品牌,其“院校研究”异军突起,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哲学系打造学科亮点,依靠特色取胜,在社会认识论、生存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和生命伦理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文摘 第一章 行为金融学概述
本章对行为金融学的基础进行一个概括性的描述,主要从行为金融的价值选择的基础理论前景理论出发,然后从投资者心理和有限套利的角度对行为金融研究的基本范式做一个大体的描述。当然,本章的目的在于让读者对行为金融的基本研究方法有一个框架性的认识,因而必然还有很多内容在本章无法涉及,例如,基于行为的公司财务、衍生品定价以及其他一些有趣但是不易归纳的众多研究主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Barberis和Thaler(2002),Shefrin(2006),陆家骝(2007)等的研究。
第一节 行为金融的价值选择理论:前景理论
Kahneman和Tverskey(1979)首创的前景理论,是相对于传统期望效用理论的不确定性条件下价值选择理论,这个理论结合对实际生活中人们心理的研究,为整个行为金融学搭建了理论基石。
一、传统期望效用理论面临的挑战
传统期望效用理论是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的,而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投资者理性。在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支持达到了巅峰。在这个时期,许多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文献似乎都支持这个假说成立,有效市场假说获得了空前的支持性证据。

后记 自从2003年在中山大学跟随陆家骝教授学习金融理论以来,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如此引人人胜的领域!其中,既有标准金融理论体系之完美而体现的吸引力,又有行为金融在市场异象方面挑战传统研究视角中所呈现的激动人心。
几年来,我陆续在行为金融学领域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有些是纯理论性的,有些是经验研究方面的。考虑到我在博士论文中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理论建模方面,因此,感觉有必要把自己在行为金融领域内已经完成的和刚刚完成但未公开发表一些经验性的实证研究进行整理、归纳,按照行为金融学的逻辑主线进行归集,即算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又可为国内的研究者在此方面提供一个参考。这对学术本身而言,多少会有些裨益吧。
本书的研究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青年重点项目“资本市场稳定性研究”(2007001)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金融结构约束与中国经济非平稳增长研究”(07AJLO03)的资金支持,本书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投资者行为与资本市场稳定性研究”(70803013)的前期研究成果。谨致谢意!
感谢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经济学院领导的关怀以及同事的热情帮助!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这使得本书的出版从始至终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感谢审稿专家对本书给予了慷慨的鼓励和非常有益的修改建议,在此深表感谢!
能在所有这些开心抑或伤感的生活中坚持学术研究,要感谢妻子盛艳为我所付出的灿烂青春与美好爱情。她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孔东民
2008年8月
读书人网 >理财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