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元曲三百首

发布时间: 2010-02-13 15:26:28 作者:

 元曲三百首


基本信息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页码:37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806005714/9787806005712
条形码:9787806005712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华国学传世浩典
图书品牌:北京浩典图书

内容简介 宋朝的没落,让元朝的铁骑乘虚而入。在蒙古人统治天下的那段时光中,汉人、南人备受欺凌。蒙古人轻视南朝文化,因此元朝的诗歌便告别了唐诗、宋词的优雅,转而向一种“草根”方向发展。同时大量的爱国文人由于不堪忍受外族的侵入,于是便纵情于茶房酒肆,寻欢于烟花柳巷,终日与伶人厮混,饮酒填曲遣怀。于是元曲诞生了。
这并非是说元曲没有文化底蕴,恰恰相反,因为元曲的出现,中国的诗歌第一次从文人的专宠中脱离出来,而更加亲密地融入到了民间。
本部《元曲三百首》,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加以组织、整理,并运用准确、流畅的白话文进行翻译。编者在每一篇诗作前插入了诗作的创作背景,使本书的知识含量最大化,从而能够与作者迟到最大程度的共鸣。同时,大量切合正文内容的彩色文物、艺术图片,使本书的文化内涵有了丰富呈现。
编辑推荐 穿云裂石,古道西风,卷无数游子恨。给绡闺怨,道出向多离人愁。一曲高歌酹元朝。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 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会围棋,会蹴,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 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从唐诗的格律发展至宋词的词牌,又发展至元曲的曲牌,诗歌似乎从阳春白雪的高贵,一步步地走向下巴人的衰落。元朝对文人的轻视,以及对的排挤,使得诗歌创作了度陷入衰败。没有了唐人的潇洒,少了宋人的隽永,如此元曲却更贴近普通民众,更能准确地道出一个个平凡的心声。
夕阳下,断桥畔,
与君歌一曲,愿君倾耳听。
在跌宕起伏,
错落有致中,
聆听元朝才子的悲欢离合。
国学者何?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
目录
元朝初期
元好问中吕喜春来春宴
中吕喜春来春宴
仙吕后庭花破子
双调骤雨打新荷
黄钟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黄钟人月圆眩居外家不园
杨果越调小桃红
越调小桃红
刘秉忠南吕干荷叶
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双调拨不断大鱼
盍西村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越调小桃红杂咏
商挺双调潘妃曲
双调潘妃曲
胡祗中吕阳春曲春景
双调沉醉东风
王恽越调平湖乐
正官黑漆弩游金山寺
陈草庵中吕山坡羊
中吕山坡羊
徐琰双调沉醉东风
姚燧中吕满庭芳
中吕醉高歌感怀
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中吕普天乐别友
中吕醉高歌憾怀
双调寿阳曲无题
双调寿阳曲咏李白
越调凭阑人
不忽木仙吕点绛唇辞朝(套数节选)
奥敦周卿双调蟾官曲咏西湖
双调蟾宫曲咏西湖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
商调梧叶儿别情
南吕四块玉闲适
双调大德歌春
双调大德歌夏
双调大德歌秋
双调大德歌冬
双调碧玉箫
双调沉醉东风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节选)
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数)
大石调青杏子离情(套数)
鲜于枢仙吕八声甘州(套数)
卢挚南吕金字经宿邯郸驿
双调寿阳曲夜忆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双调蟾宫曲萧蛾
双调寿阳曲别珠帘秀
卢挚双调蟾宫曲
双调蟾宫曲钱塘怀古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双调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珠帘秀双调落梅风答卢疏斋
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庾天锡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冯子振正宫鹦鹉曲农夫渴雨
正宫鹦鹉曲野渡新睛
刘燕歌仙吕太常引饯齐参议回山东
赵孟频仙吕后庭花
真氏仙吕解三酲
郑光祖双调蟾宫曲梦中作
双调蟾官曲
马致远甫吕四块玉恬退
南吕四块玉洞庭湖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双调夜行船秋思(套数)
越调天净沙秋思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南吕四块玉紫芝路
双调寿阳曲
双调蟾宫曲叹世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南吕四块玉巫山庙
郑光祖南吕金字经
范康仙吕寄生草酒
仙吕寄生草色
曾瑞正宫醉太平
南吕四块玉叹世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闺情
商调集贤宾宫词(套数)
中吕山坡羊自叹
白朴中吕喜春来题情
双调庆东原
中吕阳春曲知几
仙吕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双调乔木查对景(套数)
双调得胜乐
越调天净沙秋
邓玉宾正宫叨叨令道情
正宫叨叨令道情
王伯成中吕阳春曲别情
李致远双调落梅风
双调水仙子春暮
范居中正宫金殿喜重重(南北和套)
秋思(套数节选)
施惠南吕一枝花咏剑(套数)
元朝中期
贯云石双调寿阳曲
双调清江引
正宫小梁州秋
中吕红绣鞋
双调蟾宫曲送春
南吕金字经
白贲正宫鹦鹉曲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数节选)
周文质正宫叨叨令自叹
正宫叨叨令自叹
越调寨儿令
越调小桃红咏桃
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
赵禹圭双调蟾官曲过金山寺
双调风入松忆旧
王元鼎正宫醉太平,
越调凭阑人闺怨
赵善庆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中吕山坡羊
双调折桂令西湖
双调水仙子仲春湖上
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寒食道中
中吕山坡羊述怀
中吕普天乐
双调清江引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双调水仙子
中吕朱履曲
中吕朱履曲
双调殿前欢村居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叹世
南吕一枝花咏喜雨(套数)
中吕朝天曲
鲜于必仁中吕普天乐平沙落雁
中吕普天乐渔村落照
双调折桂令卢沟晓月
双调折桂令诸葛武侯
双调折桂令李翰林
邓玉宾子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闲适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闲适
阿里西瑛商调凉亭乐叹世
双调殿前欢懒云窝
卫立中双调殿前欢
吴西逸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双调蟾宫曲山间书事
双调清江引秋居
双调寿阳曲四时
越调天净沙闲题
高克礼越调黄蔷薇过庚元贞
元曲三百首点睛搜索贰
乔吉正宫绿幺遍自述
中吕山坡羊寓兴
中吕山坡羊冬日写怀
中吕山坡羊自警
越调凭阑人金陵道中
南吕玉交枝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中吕山坡羊
越调小桃红孙氏壁问画竹
双调折桂令自述
双调水仙子咏雪
双调卖花声悟世
双调水仙子寻梅
双调清江引即景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双调水仙子梦觉
越调天净沙即事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刘致中吕朝天子邸万户席上
双调清江引
仙吕醉中天
双调折桂令疏斋同赋木犀
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数节选)
正宫朝天子同文子方
邓永年泛洞庭湖,宿凤凰台下
薛昂夫中吕朝天子
中吕朝天子
中吕朝天子
双调蟾宫曲雪
双调庆东原西皋亭适兴
双调庆东原西皋亭适兴
正宫塞鸿秋
中吕山坡羊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双调折桂令送王叔能赴湖南廉使
双调折桂令
张雨中吕喜春来秦定三年丙寅岁除夜,
玉山舟中赋
苏彦文越调斗鹌鹑冬景(套数)
吴弘道中吕上小楼钱塘感旧
南吕金字经伤春
南吕金字经咏樵
双调拨不断闲乐
阿鲁威双调蟾宫曲
双调寿阳曲
双调水仙子
虞集双调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马谦斋越调柳营曲叹世
马谦斋越调柳营曲咏竹
越调柳营曲太平即事
双调沉醉东风自悟
双调水仙子雪夜
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黄钟人月圆会稽怀古
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
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中吕卖花声怀古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正宫小梁州避暑即事
正宫醉太平怀古
越调寨儿令西湖秋夜
越调寨儿令鉴湖上寻梅
双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九篇
双调折桂令九日
中吕满庭芳春思
双调折桂令读史有感
双调水仙子归兴
双调折挂令西陵送别
双调殿前欢客中
越调天净沙江上
双调清江引老王将军
双调落梅风春晚
双调湘妃怨次韵金陵怀古
南吕一枝花湖上归(套数)
徐再思双调蟾宫曲江淹寺
黄钟红锦袍
双调水仙子夜雨
中吕红绣鞋雪
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中吕阳春曲皇亭晚泊
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
中吕喜春来闺怨
元朝晚期
钱霖般涉调哨遍(套数节选)
双调清江引
孙周卿双调蟾官曲自乐
双调水仙子
双调蟾宫曲赠楚云
曹德双调折桂令西湖早春
双调清江引
双调庆东原江头即事
唐毅夫双调殿前欢大都西山
杨朝英双调庆东原客中闻雨
中吕阳春曲
越调小桃红题写韵轩
双调清江引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落花
双调水仙子自足
钟嗣成双调水仙子吊施君美
正宫醉太平
正宫醉太平
双调水仙子吊宫大用
赵显宏中吕满庭芳渔
中吕满庭芳牧
双调清江引
李齐贤黄钟人月圆马嵬效吴彦高
周德清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
中吕满庭芳误国贼秦桧
双调折桂令
中吕红绣鞋郊行
倪瓒黄钟人月圆
越调小桃红
越调凭阑人赠吴国良
吕止庵仙吕后庭花
仙吕后庭花
宋方壶中吕山坡羊道情
中吕红绣鞋阅世
双调水仙子叹世
王举之中吕红绣鞋秋日湖上
双调折桂令虎顶杯
双调折桂令怀钱塘
双调折桂令读史有感
双调水仙子怨别离
王伯成中吕红绣鞋栖云吊贯酸斋
李爱山双调寿阳曲厌纷
刘庭信双调水仙子相思
汪元亨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
正宫醉太平警世
李邦双调转调淘金令思情
杨维桢双调夜行船吊古(套数节选)
查德卿双调蟾宫曲怀古
汤式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越调天净沙闲居杂兴
越调柳营曲听筝
越调柳营曲春思
无名氏正宫醉太平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中吕朝天子
中吕红绣鞋
仙吕游四门
正宫叨叨令
中吕朝天子志感
中吕朝天子
商调梧叶儿嘲谎人
越调天净沙
越调天净沙
……
序言 “国学”,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兴起于二十世纪初,鼎蛊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至今,无不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次次定位固基。
一般来说,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他列从属地位;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近代学者邓实定义国学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同时也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总的来说,国学是有别于西方学术,独具特点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人文理念和认识方法。其博大精深之内涵,雄厚内敛之魂魄,足以令世人千百年传诵。可以说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其中蕴含着前人洞察世事的精妙哲理。学习国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为人处事的方法,增强个人的文化修养,使思想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浸润和升华。
为让广大读者能够真正与国学亲密接触,京华出版社去芜存菁,在卷帙浩繁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精心挑选出一系列国学经典。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通过释疑、修饰、考证、援引等,汇编成为《中华国学传世浩典》丛书,以飨读者。
文摘 双调寿阳曲 贯云石
爱别离本是人间一大苦事,在萧瑟的秋季就更让人难以承受。古来不乏描写秋季离别的佳句,如柳永在《雨霖铃》中所题:“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本首散曲也是以此为题的佳作。
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注释
[1]乍:忽然。
[2]悠悠:遥远的样子。
曲意
新秋刚到,人忽然要分别了,顺着长江水,流走了这轮残月,而那一叶小舟也悠悠东去了。离情难合,而这还只是恼人的第一夜啊!
赏析
新秋易生悲怀,何况忽又面临离别的场面,更令人难堪。起句开门见山,直扣心弦。再以江水、残月、画船加以渲染,倍觉惆怅。末句又将画面扩展到绵绵不绝的将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虚实相生,不落窠臼。小令写离别之情,以景衬情,语意含蓄,能引发人对此后深沉思念的联想。
双调?清江引
贯云石
这支曲是作者在延二年(公元1315年)辞官后隐居杭州时所作。同调曲有三首,这是其中的一首。几年来官场的险恶,仕途的多骞,让作者对自己所生活的年代有了一个清醒而客观的认识。作者将自己对黑暗社会的满腔愤怒汇集笔端,写下此曲。
竞功名有如车下坡,惊险谁参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
注释
[1]参破:看得破。
[2]“昨日”句:昨天还是翰林院的大臣。玉堂,汉代宫殿的名称。《史记?孝武纪》“泰液池南有玉堂”。这里指翰林院。
曲意
在功名场上互相竞争好比赶车下坡,其中的惊险谁能参悟得透?昨日还是翰林院的大臣,今天就遭了惨祸,哪里比得上我避开了宦海风波,在此清幽安全的地方自在徜徉呢?
赏析
从这一首的思想内容来看,他辞官是因为看透了“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从另一首曲“醒了醉还醒,卧了重还卧”这两句来看,他对辞官的思想是有反复的,最初也并非没有留恋之意,最后才下决心“弃微名去来心快哉”。当时一个处于高等民族地位的官员,也看到“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的危险,可见元朝上层统治集团也存在民族等级之差和激烈的互相倾轧。这支曲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现实。此曲立意并不新颖,反映宦海风波险恶、希望远走避祸之作,前人也有不少类似的作品。而作者作为元代民族地位较高的官员,也生此念,从侧面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现实。
正宫?小梁州秋 贯云石贯云石晚年主要隐居于杭州,他写的《正宫?小梁州》分咏春、夏、秋、冬,为西湖的四季精心勾勒出四幅优美
……
读书人网 >诗歌词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