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页码:4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7509131944/9787509131947
条形码:9787509131947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全国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统一考试(含部队)指定辅导用书
内容简介 《2010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应试指导及历年考点串讲(第2版)》是全国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统一考试(含部队)的指定辅导用书。全书按照最新考试大纲的要求,在分析了历年大约两千道考试题、认真总结考试的命题规律后精心编写而成。在编写结构上分为正文和历年考点串讲两部分,正文部分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展开,既考虑到知识点的全面性,又突出重点,对常考或可能考的知识点详细叙述,对重要的关键词以黑体字的形式表示;历年考点串讲部分列出了该考试单元(细目)的历年考试频率,提示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并将该考试单元(细目)历年考过的试题以串讲的形式列出,简明扼要,提示考生一定要熟记这部分的内容。《2010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应试指导及历年考点串讲(第2版)》紧扣考试大纲,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准确把握考试的命题方向,有的放矢,是复习应考的必备辅导书。
此外,与《2010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应试指导及历年考点串讲(第2版)》配套出版的还有《模拟试卷及解析(纸质版)》和《模拟试卷及解析(网上电子版)》,纸质版有5套卷(2000题),网络电子版有4套卷(1600题)。
编辑推荐 《2010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应试指导及历年考点串讲(第2版)》:要考过,找“军医”!
特点1 指定用书
向全国(含部队)考生指定的辅导教材,依据最新大纲编写,贴近真实考试。
特点2 通过率高
分析历年两千道考试题,串讲历年考点,把握命题方向,09年考试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25%以上。
随书附赠1套高仿真网络模拟试卷
2009年考试实战验证
通过率最高,网络评价最好,全国最畅销。
目录
第一部分 临床检验基础
第1单元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第2单元 红细胞检查
第3单元 白细胞检查
第4单元 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第5单元 血型和输血
第6单元 尿液生成和标本采集及处理
第7单元 尿理学检验
第8单元 尿有形成分检查
第9单元 尿液化学检查
第10单元 尿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第11单元 粪便检验
第12单元 脑脊液检验
第13单元 浆膜腔积液检验
第14单元 精液检查
第15单元 前列腺液检查
第16单元 阴道分泌物检查
第17单元 羊水检查
第18单元 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液检验
第19单元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第20单元 脱落细胞检查
第二部分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1单元 绪论
第2单元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第3单元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第4单元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第5单元 溶血性贫血的检验
第6单元 常见血液病检验
第7单元 白血病概述
第8单元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
第9单元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第10单元 慢性白血病及其诊断
第11单元 特殊类型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
第12单元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实验诊断
第13单元 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诊断
第14单元 浆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
第15单元 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其实验诊断
第16单元 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
第17单元 其他白细胞疾病及其实验诊断
第18单元 血栓与止血的基本理论
第19单元 检验基本方法
第20单元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第21单元 常见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第22单元 抗凝与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
第23单元 出凝血试验的自动化
第三部分 临床化学
第1单元 绪论
第2单元 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
第3单元 脂代谢及高脂蛋白血症
第4单元 血浆蛋白质检查
第5单元 诊断酶学
第6单元 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
第7单元 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
第8单元 治疗药物监测
第9单元 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
第10单元 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第11单元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
第12单元 胰腺疾病的检查
第13单元 内分泌疾病的检查
第14单元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
第15单元 临床化学自动分析仪
第四部分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第1单元 免疫学概论
第2单元 抗原抗体反应
第3单元 免疫原及抗血清制备
第4单元 单克隆抗体
第5单元 凝集反应
第6单元 沉淀反应
第7单元 免疫电泳技术
第8单元 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放射分析
第9单元 荧光免疫技术
第10单元 酶免疫技术
第11单元 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放大技术
第12单元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第13单元 免疫细胞分离检测技术
第14单元 吞噬细胞功能检测及应用
第15单元 细胞因子测定及应用
第16单元 细胞黏附分子测定及应用
第17单元 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
第18单元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及应用
第19单元 补体检测及应用
第20单元 自身抗体检测及应用
第21单元 MHC与HLA检测及应用
第22单元 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
第23单元 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
第24单元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管理
第25单元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26单元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27单元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28单元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29单元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第30单元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第五部分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第1单元 绪论
第2单元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3单元 细菌的生理
第4单元 细菌的分布
第5单元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第6单元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7单元 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8单元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9单元 微生物学检验概述
第10单元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第11单元 培养基
第12单元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第13单元 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
第14单元 血清学试验
第15单元 动物实验
第16单元 菌种保存与管理
第17单元 微生物商品化、自动化检验
第18单元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第19单元 肠杆菌科及检验
第20单元 弧菌科及检验
第21单元 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第22单元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第23单元 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第24单元 分枝杆菌属及检验
第25单元 非发酵菌及检验
第26单元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
第27单元 衣原体及检验
第28单元 立克次体及检验
第29单元 支原体及其检验
第30单元 病原性放线菌与诺卡菌属及检验
第31单元 螺旋体及检验
第32单元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第33单元 真菌检验
第34单元 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概述
第35单元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
第36单元 医院感染
第37单元 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与实验室安全防护
第六部分 寄生虫学检验
第1单元 总论
第2单元 医学蠕虫
第3单元 医学原虫
第4单元 医学节肢动物
第5单元 寄生虫检验技术
2009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资格考试试题回顾
答案
……
文摘 插图:

4.尿吞噬细胞和其他细胞检查
(1)吞噬细胞:包括来自中性粒细胞的小吞噬细胞和来自组织细胞的大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体积为白细胞的2~3倍。尿中出现吞噬细胞可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且常伴白细胞增多,并伴有脓细胞和细菌。尿吞噬细胞的多少常与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
(2)其他细胞:①柱状上皮细胞。正常尿中,一般无柱状上皮细胞。如出现较多,提示慢性尿道炎、慢性腺性膀胱炎的可能。②多核巨细胞。一般认为来源于尿道移行上皮细胞,病毒感染时可出现。③病毒感染细胞及其包涵体。细胞内包涵体可作为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
三、管型
1.尿管型定义 一些有机物或无机物(蛋白、细胞或结晶等),在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塑形成圆柱状蛋白凝聚体。尿内出现管型往往提示肾实质损伤。
2.管型形成机制和条件①原尿中有清蛋白、Tamm-Horsfall蛋白(T-H蛋白):这是构成管型的基质和首要条件,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基膜的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质由肾小球进入。肾小管,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减低,过多的蛋白质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积聚。②尿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的酸化:尿浓缩可提高尿蛋白的含量,盐类增多,而尿酸化后又促进蛋白凝固、沉淀,由溶胶状变为凝胶状并进一步固化,致使尿流速减慢,在肾小管远端形成管型。③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病理情况下,交替使用的肾单位使尿在肾单位的下部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促进肾单位尿液淤滞,蛋白等物质才能浓缩、沉淀形成管型。
3.管型形态、种类和临床意义管型只在肾小管或集合管内形成,其形态两边平行,两端钝圆的长条形圆柱体,长短、粗细取决于形成部位肾小管的直径和条件,也取决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状态。
(1)透明管型(2008/05,2009/05考试命题点):无色半透明圆柱形,分单纯透明管型和复合性透明管型,复合性透明管型可含少量颗粒和细胞、但少于管型容积的1/3,参考值为0~1个/LP。透明管型偶尔可见于激烈运动后和成人浓缩尿中。病理情况出现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进行性肾衰竭,急性肾盂肾炎,肾淤血,恶性高血压,。肾动脉硬化,肾病综合征等;发热、麻醉、心力衰竭、肾受刺激后也可见到。如持续大量出现透明管型,同时可见异常粗大的透明管型和红细胞,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剥落现象,提示肾脏有芒重病变。
(2)细胞管型:管型基质中含有细胞,细胞含量超过管型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