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页码:34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229004187/9787229004187
条形码:978722900418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科幻基石丛书
内容简介 《十字》内容简介:上帝只关爱群体而不关爱个体,这才是上帝大爱之所在。化装成印第安人的恐怖分子在“缅怀之旅”途中撒播病毒,美国陷入“912”生物恐怖袭击的恐慌之中。华裔科学家梅茵自美国返华不久,她所救助的孤儿们就染上了病毒。谁也未能料到,撒播病毒的正是孤儿们的“母亲”梅茵。
献身科学的十字组织成员,竟然与恐怖分子殊途同归?徘徊在科技十字路口的人类,是否真的已经颠覆了上帝的宝座?
作者简介 王晋康,著名科幻作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暨中国科普作协会员,河南作协会员。
1966年高中毕业后度过了三年知青生涯。1978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动力二系。1982年毕业后进入石油二机集团,曾任该厂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为本单位学术带头人。
自1993年以来,发表和出版科幻小说数十篇(部),共计四百万字,包括《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四卷本。曾获中国科幻大奖银河奖九次。作品沉郁苍凉,既融汇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也有对宇宙及生命的哲思睿见,深受读者喜爱。
媒体推荐 人道主义和科学思想交融,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厚,在想象、情感、惊悚和悬念中颠覆了既有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人类未来饱含终极关怀,荡气回肠,热血沸腾,令人手不释卷。
——著名科幻作家 韩松
本书堪称哲理科幻的顶峰之作。
严谨翔实的技术内核与曲折震撼的故事相得益彰,尽显科幻魅力。合上此书,你已经拥有了一双哲人深沉的慧眼,重新找回了那丢失已久的对大自然的敬畏。作为整体的人类是书中真正的主人公,当带着死亡阴影的惩罚之网正徐徐降下时,这个傲慢的孩童还全然不知。那柄藏在十字中的利剑正闪耀着寒光,剑下的你如果不想醒悟得太晚,读这本书吧。
——著名科幻作家 刘慈欣
既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有对科技未来的思考。情节曲折,不乏独到见解,王晋康《蚁生》之后的又一力作。
——《科幻世界》主编 姚海军
编辑推荐 《十字》作者王晋康1993年因10岁娇儿逼迫讲故事而偶然闯入科幻文坛,处女作《亚当回归》即获1993年全国科幻征文的首奖。随后又获97国际科幻大会颁发的银河奖。迄今已发表短篇小说60余篇,长篇小说15部,计400余万字。
序言 写在“基石”之前 姚海军
“基石”是个平实的词,不够“炫”,却能够准确传达我们对构建中的中国科幻繁华巨厦的情感与信心,因此,我们用它来作为这套原创丛书的名字。
最近十年,是科幻创作飞速发展的十年。王晋康、刘慈欣、何宏伟、韩松等一大批科幻作家发表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极具开拓与探索价值的科幻佳作。科幻文学的龙头期刊更是从一本传统的《科幻世界》,发展壮大成为涵盖各个读者层的系列刊物。与此同时,科幻文学的市场环境也有了改善,省会级城市的大型书店里终于有了属于科幻的领地。
仍然有人经常问及中国科幻与美国科幻的差距,但现在的答案已与十年前不同。在很多作品上(它们不再是那种毫无文学技巧与色彩、想象力拘谨的幼稚故事),这种比较已经变成了人家的牛排之于我们的土豆牛肉。差距是明显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差别”——却已经无法再为它们排个名次。口味问题有了实际意义,这正是我们的科幻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美国科幻的差距,实际上是市场化程度的差距。美国科幻从期刊到图书到影视再到游戏和玩具,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动力十足;而我们的图书出版却仍然处于这样一种局面:读者的阅读需求不能满足的同时,出版者却感叹于科幻书那区区几千册的销量。结果,我们基本上只有为热爱而创作的科幻作家,鲜有为版税而创作的科幻作家。这不是有责任心的出版人所乐于看到的现状。
科幻世界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一直致力于对中国科幻的全方位推动。科幻图书出版是其中的重点之一。中国科幻需要长远眼光,需要一种务实精神,需要引入更市场化的手段,因而我们着眼于远景,而着手之处则在于一块块“基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基石,我们并没有什么限定。因为,要建一座大厦需要各种各样的石料。
对于那样一座大厦,我们满怀期待。
文摘 1997年9月,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
柯里亚斯捷布什金下午早早下班,想到公寓附近的一家小酒馆去灌伏特加。
苏联解体的阵痛还远没有过去,他所在的威克特病毒学及生物工艺学国家研究中心仍处于半瘫痪状态。昔日的科学精英们都变成了新时代的穷人,他们比乞丐们强的是,不管怎么说那份微薄的工资还是稳定的。很多技术骨干要么离开这儿去国外发展了,要么回到了位于欧洲部分的俄罗斯大城市,像莫斯科、彼得堡等。他没走,但妻子却决绝地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他。在娜塔莎走后的这半年里,他总是到酒瓶中寻求安慰。不过,伏特加对他并不管用,可能是科学工作者职业性的清醒吧,即使喝得酩酊大醉,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仍然清醒着并尖锐地疼痛着。好心肠的恰达耶娃所长劝他:“柯里亚,想开点。幸亏娜塔莎是回到莫斯科,如果是到基辅或明斯克那不更糟糕——他们一夜之间就变成外国人了!”她骂了一句粗话,“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所长的劝慰只能让他内心的疼痛更剧烈。对于他们这代人来说,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未来、理想,都已经摔得粉碎,再也不可能复原了。
快到家时,他看见前边有一个女人,虽然是背影,但也能看出她风姿绰约,十分性感。她穿一件米色风衣和一条长裤,一头黑亮的长发披落在风衣上。现在是新西伯利亚的初秋,这身穿着多少单薄了些。她在问路,但显然不会说俄语,因为她手里举着一张问路的纸片,用指头指点着。被问的是一位体形肥硕的老太太,她认真看过纸片后,用手比画着指了指前面。那个女人谢过老太太,继续往前走。斯捷布什金这会儿能看到她的侧影,银灰色的高领毛衣紧紧裹住她高耸的胸部,大约三十岁出头,正是女人最成熟的年龄,面容清秀,是一个黄种人。斯捷布什金凭感觉猜她可能是中国人,这儿离中国的新疆很近,中国人(主要是倒爷们)的身影在新西伯利亚已经是常见的街景了。当然,这位女士和那些倒爷显然不属于一个层次,看起来像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
不幸的是,有五个光头党早就瞄上了这个猎物。这会儿他们从斯捷布什金身后疾步追过去,把她团团围住,五把匕首在她眼前晃动,为首的高个子光头用英语高声命令她掏出财物。斯捷布什金在他们后边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挺身而出,当一次救美的英雄。苏联这棵从树心腐朽的大树忽然倒下后,树身上飞快地长出了很多毒蘑菇——比如,这些种族主义的光头党徒就已经从莫斯科、彼得堡等大城市飞快地蔓生到了这儿。其实光头党徒只是疥癣之疾,更重要的是,整个俄罗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