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张震军事文选(套装上下册)

发布时间: 2010-02-16 21:29:33 作者:

 张震军事文选(套装上下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页码:141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
ISBN:9787506547963
条形码:97875065479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张震军事文选(套装上下册)》共收入张震同志一九三六年八月到一九九七年七月间的讲话、报告、文章、电报、批示、信函等,共二百六十二篇。分为上下两卷。上卷编入一九三六年八月至一九五四年十二月的文稿一百六十八篇,下卷编入一九五七年十一月至一九九七年七月的文稿九十四篇。其中,部分文稿是与其他同志联合署名的,均在题注中作了说明。
为便于读者阅读和研究,在每篇文稿的题注和末尾,对历史背景、战役战斗、重大事件、人物地名等作了必要注释。
编辑推荐 《张震军事文选(套装上下册)》是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张震军事文选(上卷)目录:
瓮安之役(一九三六年八月)
东征以后——新四军游击支队的战绩(一九三九年七月一日)
刘楼战斗经验教训(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四日)
用整军来纪念十月革命(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八日)
马头寺战斗检讨(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对敌人战术的研究(一九四○年二月十二日)
血战王浅子(一九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三个月来反顽斗争在军事上的初步总结与今后任务(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九日)
跟东一个月整训总结报告(一九四一年七月)
再论对顽战术研究(一九四一年八月)
关于通信工作的指示(一九四一年十月十八日)
论宿东游击战争经验(一九四一年十二月)
军令军纪军法的相互关系与一致性(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五日)
过去教育检讨与今后教育努力方向(一九四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保卫夏收中的军事动作(一九四二年五月十七日)
四师半年来军教工作的初步总结(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五日)
我师军事建设之急务——贯彻中央精兵政策(一九四二年九月二十三日)
“蚕食”与反“蚕食”(一九四三年四月一日)
滋长中的不良倾向(一九四三年六月十七日)
正确的管理教育(一九四三年九月十二日)
参谋是做什么的?(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夜间战斗(一九四四年四月二十五日)
关于张楼战役的七份电报(一九四四年六月~七日)
……
附表

张震军事文选(下卷)目录:
对军事训练与实际相结合的几个问题的商榷(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三十日)
对现代战争中政治工作的点滴认识(一九五八年二月一日)
怎样修改军事教材(一九五八年九月五日)
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学习毛主席研究战争规律的方法(一九五九年六月九日)
论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一九五九年八月七日)
编审教材的几点体会(一九六○年六月三日)
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一九六○年九月)
战斗回忆杂感(一九六一年三月)
加强军事理论研究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加强国防建设当前要处理好六个关系(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三日)
对反坦克作战几个战术问题的探讨(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加强运动战的学习和研究(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搞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我军战备训练(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渡海登岛作战的后勤保障问题(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七日)
着眼未来战争需要搞好我军医院建设(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日)
实现后勤现代化的初步设想(一九七八年四月十日)
我军后勤建设的任务(一九七八年五月四日)
现代战争与后勤建设(一九七八年十一月)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搞好我军工资改革(一九八○年三月二日)
加强教育训练的几个问题(一九八○年七月八日)
在第十一次全军院校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一九八○年十一月七日)
要重视加强协同训练(一九八○年十一月十五日、二十一日)
关于“八○二”演习问题致邓小平的信(一九八一年三月六日)
要真正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上(一九八一年四月)
……
……
文摘 第一 进攻战斗
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的进攻
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的进攻,也就是对野战筑城之敌的进攻,以往我军常称之为突破作战或攻坚战斗。我们现在所学的全都是多阵地、多地带的绵亘堑壕体系设防之敌,照例是按级向我实施反冲击或反突击,通常是把敌预备队机动设想得极为迟缓,几乎都是以我一个轰炸航空兵师可迟滞敌人一个机械化师或一个步兵师三到四小时,敌人补充也是缓慢的,经过伤亡损失后总是对折计算。这表明,我们的研究工作仍停留在战后不久的时间内,没有很好地把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运用来进行干部训练。在朝鲜战场上,敌人是以支撑点为骨干,与交通壕连接的阵地编成工事,火力配系、障碍物配系均甚严密,部队机动力强,虽距前沿配置在纵深六十到一百八十公里之预备队,能在一夜之间或半日之内实施纵横机动参加战斗,兵员补充已做到随伤随补,且仍保持原有战斗力,战术灵活,能及时接受教训。今天来说,仅以朝鲜战场的经验也不够用了。在使用原子化学武器的条件下,敌人在防御组织上提倡所谓机动防御,为适应这种情况,编制也有很大改变,层次减少,火器加多,火力加强,机动性更大,企图以技术优势在战场上造成火海,然后以部队占领阵地来决定战争命运。当然,敌人这种打算必然会破产的,因为决定战争命运的是属于正义的人民。但是在进攻组织上,我们的作业每次总是二十到三十天的准备,每次要变更部署,将大兵团暴露在敌人阵地之前,纵横机动炮兵,来拼凑理论上所要求的数字,主要突击方向总是选在敌人主要防御地段等。这是不符合今后战斗要求的。在敌人面前过久的停留,不必要的机动,硬碰硬,不但不能歼灭敌人,而且还可能在敌人原子弹、导弹反准备后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我认为,在原子化学条件下,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的进攻,在组织战斗上,时间应力求缩短,可分为有限时间(三天左右)与短促准备(六到十小时);主要突击方向应选择在敌人主要集团翼侧或主要集团薄弱处,力求突破后即能直抄敌人主要集团侧背,以便在战术地幅击毁敌人。特别是战役军团行动,主要突击方向不应呆板地用米达尺划一直线,可依照敌、我企图先迂后直,但最终目的应与上级意图相吻合。在兵力使用上,尽可能少变更部署,提前使用各级二梯队。敌人防御兵力薄弱、有隙可乘,即以一梯队军之二梯队投入战斗,实施突破;当突破主要防御地带后,即以第二梯队军投入战斗,准备突击敌人预备队翼侧或以遭遇交战击毁敌人,力求在战术地幅内击毁敌人反突击集团,
……
读书人网 >军事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