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让淘气的孩子服气

发布时间: 2010-02-16 21:45:13 作者:

 让淘气的孩子服气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24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10404266/9787510404269
条形码:97875104042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宏泰恒信

内容简介 《让淘气的孩子服气》讲述了:《大宅门》里的七爷白景琦从小就是一个天不管,地不收的“混世魔王”,多少老师被他气走了、治走了,家里人对其毫无办法,包括他的母亲,性格强硬的白二奶奶。直到他遇上了一个肋人法的季宗布,从此,烈马套上了缰绳,成为了一匹骏马;洪流穿过了大坝,变成了平稳的航道。如果你家有个淘气的“小魔怪”,那值得恭喜,因为“淘”孩子聪明。他是美质良材,很可能成为一方美玉,但也可能成为一块废料,关键要看父母“打磨”的功夫到不到位。如果你家有个淘气的“小魔怪”,那值得同情,看来你吃不少苦头,现在正为怎么让他安生一点而伤透脑筋,其实,没有不能教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关键要看教的方法对不对头。这是一部献给父母的书,它倾注了爱与希望,讲述的便是当爱遭遇爱、当天使遇见天使、当父母面对淘气孩子……这,是一部关于理解和沟通的书;是一部连通淘气孩子和父母的书。翻开它,里面有淘气孩子美好的未来,有打开您困惑的金钥匙。
编辑推荐 《让淘气的孩子服气》笨父母跟淘气的孩子生气,聪明父亲让淘气的孩子服气!
目录
引子:淘孩子白景琦的故事
探究篇
第一章 吾家有孩初长成
1.0~1岁——信任与不信任:依赖父母的关注
2.2~3岁——自主与羞愧:个人意识的萌发
3.4—5岁——主动性与内疚:我行我素的实践派
4.6~11岁——勤勉与自卑:在竞争与自信的夹缝中
5.12~21岁——身份角色的困惑: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第二章 淘气宝贝几多同
1.淘气——孩子的通病,父母的心结
2.淘气与孩子的品格培养
3.淘气与孩子的兴趣发现
4.淘孩子们的教育法则
5.每个淘孩子都有能触动的焦点
第三章 淘气宝贝之生理探究
1.精力过剩的淘气宝贝儿
2.被“染黑”了的.淘气宝宝
3.淘气宝贝儿与“多动症”
4.吃报纸的淘气宝贝儿
5.关注淘气孩子的安全
第四章 淘气宝贝之心理解密
1.我思故我在——充满好奇的淘孩子们
2.看我看我,我在淘气——渴望关注的淘孩子们
3.不让我淘,我偏要淘——宣泄情绪的淘孩子们
4.小小撒谎精——自我满足的淘孩子们
5.淘气时我最闪亮——缺乏求知欲的淘孩子们
6.被放任的自由——缺乏家庭教育的淘孩子们
第五章 我家孩子不淘气
1.关注那些“乖宝宝”们
2.所谓“淘气”与“乖巧”
3.乖宝宝的“七宗罪”
4.“好孩子”与“乖孩子”的不等量代换
5.“蔫”宝宝的七十二变

沟通篇
第六章 犟家长与淘气孩子之矛盾篇
1.在有色眼镜的遮蔽下
2.在“废话连篇”的掩盖下
3.淘气背后的弦外音
4.那些所谓的“平等”
第七章 犟家长的困惑
1.“过动儿”恐惧症
2.丢了耳朵的孩子
3.“叛逆”到何时才是尽头
第八章 犟家长与淘气孩子之融合篇
1.在信任的环境中学会信任
2.儿子,你要照顾好这个妹妹
3.在宽容的环境下学会宽容
4.给淘气鬼——客观真诚地评价
第九章 犟家长的欣慰
1.手指尖上的智慧
2.受到夸奖的“破坏”
3.给每一株野草开花的时间
第十章 犟家长与淘气孩子巧沟通
1.我家的“花脸猫”——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2.我要给你淘气权——赋予孩子玩耍的权利
3.看,这儿有个好东西——让孩子学会观察
4.他的地盘他做主——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5.父母们的小花招——在玩耍中教育孩子
6.宝贝儿,原来你是这么想的——与孩子换位思考
7.禁律——绝对不允许随意通融
8.像狐狸那样养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

策略篇
第十一章 做有威信的父母
1.威信≠威慑
2.批评与自我批评
3.榜样的力量
4.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第十二章 给淘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1.关在“花房”里的淘孩子
2.打造适合淘孩子生长的环境
3.在平和的气氛中建构淘孩子品格
4.在统一战线下形成的统一氛围
第十三章 在游戏中和淘孩子共同成长
1.让游戏成为淘孩子触摸世界的第一步
2.让淘孩子在游戏中培养社交能力
3.让淘孩子在游戏中培养善恶意识
4.让淘孩子在游戏中培养各种能力
5.不让淘孩子蒙蔽在游戏里
第十四章 与淘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1.解决淘孩子的心理压力
2.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那份爱
3.不要“忽悠”你的淘气宝贝
4.给父母些“铁石心肠”
第十五章 淘气宝贝对碰对
1.小小“暴力狂”
2.让我先说话
3.当他(她)偷东西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4.撒谎大王的故事
5.我是家中破坏王
6.那个愤怒的孩子
7.泥巴的独特诱惑
8.我就不
9.“问题”宝贝
10.我们该这样对待孩子
……
序言 曾几何时的四世同堂,一对父母几个孩子的家庭结构被时代逐渐精简,父母还是一对,孩子却变成了一个。于是,这个“唯一”成了父母的珍宝,同时也承载着上代人甚至上上代人寄予的期望或梦想。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实际得很;孩子呢,对父母的期待似乎并不买账,依旧沉浸在大人眼中的杂乱世界里:满脸得意地向父母炫耀他刚做好的“破烂”泥人,全然不顾糊满泥巴的肮脏指甲和皱皱巴巴的衣裳;把妈妈昂贵的面膜涂在粉刷得干干净净的墙壁上;心急火燎地把爸爸的刮胡刀拆得七零八落,只为一探里面究竟有没有藏着一把“大剪刀”……“你怎么这么淘气!”父母着急上火,可那个小儿,却依旧撅着屁股兴致勃勃地在垃圾桶里翻来找去。家家都有淘气孩子,这样的场景,想必在每个家庭都出现过。“天啊,这孩子长大可怎么办?”这样的困惑,想必每个父母都难以解决。面对着那个总是说“不”的倔强小人儿,父母劝导过、责骂过,气急败坏之时还上手打过,可管教的结果呢?不仅孩子的淘气“故伎重演”,性格逐渐走向叛逆,而且连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都趋向白热化。
为什么家长的好心却总是得不到好报?为什么亲子关系会走向僵化?怎样才能制服淘气的孩子?其实,这些问题都不难解决,细致的了解和良好的沟通就能让一切释然。父母在埋怨孩子淘气的同时,有没有探究他们淘气行为的生理或心理原因?有没有细心聆听宝宝隐藏在淘气行为背后的心声?有没有在被怒气冲昏头脑时冷静下来寻找管教的良方?制服淘气孩子其实很简单,关键就在于父母的管教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文摘 探究篇
第一章 吾家有孩初长成
孩子从出生到能够爬动;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走进幼儿园,融入陌生小朋友中间……这整个的过程无论孩子还是家长,心中都充盈着甜蜜与温暖。父母一天天地看着孩子成长,孩子一年年地向着父母渴望的方向走去。爱与希望,在一个小家伙身上奇妙地展现。
1.0~1岁——信任与不信任:依赖父母的关注
1岁的佑佑是个聪明可爱的男宝宝,爸爸在一家业绩还算不错的广告公司做部门主管,每天起早贪黑,辛苦劳碌;妈妈是个漂亮的小学音乐老师,性格温和,说话声音柔柔的。佑佑妈不是工作狂,可任职的学校也不能因为她要照顾儿子就让她长期呆在家里,于是在产假过后不久,佑佑妈便回到单位上班,小小的佑佑只好交给佑佑的外公外婆照料。佑佑妈崇尚母乳喂养,好在学校离外公外婆家步行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佑佑妈一天便要在学校和外公外婆家来回奔波好几趟。
每次妈妈回来,佑佑就变得格外兴奋。一听到妈妈的声音,佑佑的脸上便发出光彩,张开两只小手,吱吱呀呀的要妈妈抱,然后就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沉沉睡去。妈妈不在的时候呢,除了睡觉,佑佑总是哭,挥舞着胳膊击打着接近他的所有东西,倔强地蹬着两条小腿,小脸儿涨得通红,外公外婆没法,只好总是把孩子抱在怀里摇来荡去,这时佑佑才能安静下来。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成金字塔式的五个阶段,位于最底层的就是生理的需要,其次是安全的需要,再次是社交的需要,第四是尊重的需要,最高的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求的迫切程度不同。处于0~1岁阶段的孩子,有一些需要是生理方面的,比如饥饿——哭泣——提供足够食物——需要便得到满足;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有安全方面的需要,受到了惊吓,就需要通过怀抱来满足安全方面的需要;自我意识的追寻,就要通过父母包括身边人的关注来满足归属方面的需要。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像佑佑这样的孩子就是闹人的孩子,而根据马斯洛和埃里克森的理论,孩子这样的行为属于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一岁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匮乏,而且也不能准确地把握空间关系,所以他们看似无缘无故的暴躁、啼哭、打人、撕扯大人的头发,多数是对外界环境和自身状况的表达,比如饿了、累了、困了、尿布湿了、旁边的那个枕头对他造成压迫感了有时还有可能是在探索周围事物失败时而产生的挫败感。
据悉,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处于信任感的
……
读书人网 >家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