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39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020077056/9787020077052
条形码:97870200770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世纪外国畅销小说书架
外文书名:Suite Francaise
内容简介 《法兰西组曲》创作于历史的战火之中,它以白描的方式描绘了1940年的巴黎大逃亡,法国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卷入了这悲剧性的混乱之中。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没有放过逃亡中不计其数的怯懦,同样也没有放过人民在这场逃亡中所显现出的团结一致的微弱火花。画面中有被情人抛弃的情妇,有被粗俗平民恶心坏了的大资产阶级,有堵塞了法国各条公路、在突如其来的轰炸中受伤而被丢弃在农庄的伤者……接着,敌人占领了这块麻木而惊恐的土地。和其他很多地方一样,布西小镇不得不迎来德军的进驻。占领军的出现激化了社会矛盾和居民的挫败感,人们醒来了……
在这样一个读者几乎已经忘记古典小说家魅力的时代,内米洛夫斯基用她生命最后几年的痛苦和光彩夺目的才华,以虚构世界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曾经的过去:人物、事件和背景。
作者简介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1903年出生于俄国基辅一个乌克兰犹太银行家家庭,十月革命后,她移居巴黎,凭借其处女作小说《大卫格德尔》(1929年)凳上法国文坛。二战爆发后,她躲在法国南部一个小镇里。1942年夏被杀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2004年,由内米洛夫斯基的女儿德尼斯爱泼斯坦在母亲遗物中找到的未完成小说《法兰西组曲》得以出版,破例获得当年度法国雷诺多文学奖,迅速成为风靡世界的当代文学经典。
编辑推荐 《法兰西组曲》:揪人心魄……是无与伦比的天才之作
温暖、饱满,予人阅读的快感
尘封半个世纪,横空出世改写当代法国文学史
王安忆、朱利安巴恩斯、石黑一雄……中外文学名家共同推荐
目录
序言
第一部 六月风暴
第二部 柔板
附录一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手稿注释
附录二 1936-1945年的通信
致谢
译后记
……
序言 一九二九年,贝尔纳格拉塞被一部名为《大卫格德尔=》的手稿深深打动了,手稿是从邮局寄来的,他立即决定出版。正欲与作者取得联系之时,他却突然发现,这位作者许是害怕遭到拒绝,没有留下姓名和地址,只留下了一个信箱号。于是他在报纸上登了启示,希望作者前来与他见上一面,彼此认识一下。
几天后,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出现在他的面前时,贝尔纳格拉塞几乎不能相信这位看上去活泼、平静,在法国刚刚度过十个年头的年轻女性竟然能写出如此才气逼人、残忍、大胆,并且笔法如此老道的作品。应该说这是一部作家到了成熟境界才能够成功写就的作品。尽管他已经开始欣赏眼前的这位女性了,但是还在怀疑,他问了她很多问题,直到最后才确认,她的的确确就是作者,而不是代替某个希望躲在幕后的知名作家而来。
一经出版,《大卫格德尔》便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乃至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也随之迅速成名,彼此之间相去甚远的作家——比如说犹太作家约瑟夫凯塞尔和极右翼君主政体拥护者、反犹作家罗伯特布拉西雅克——都给了她高度褒扬。生于基辅的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从小就跟家庭教师学法语。除法语外,她还讲得一口流利的俄语、波兰语、英语、巴斯克语和芬兰语,并且,她还懂意第绪语。
文摘 天热了,巴黎人想。春天的风。这是战争期间的夜晚,警报。但是夜晚会消失的,战争也还遥远。睡不着的人,那些蜷缩在床上的病人,那些担忧前线的儿子的母亲,那些因为流泪而目光暗淡的情网中的女人,他们听到了第一声警报。这一声还是那种沉沉的送气声像是从窒息的胸膛里发出的一声叹息。又过去了一会儿时间,整个天空边布满了爆炸声。爆炸声从远处、从地平线的那一头传来,还真像是不紧不慢的呢!睡梦中的人们仿佛看见了大海,一波接着一波,推着海浪和卵石往前涌,又像是三月摇动着森林的暴风雨,或是一群奋蹄急奔、隆隆踏过地面的牛,直到睡意渐渐退去,男人勉强睁开眼睛,咕哝了一声。
“是警报吗?”
更为警惕、更加清醒的女人已经站起身来。有些人关好窗子,合拢百叶窗后,便又躺下了。昨天,六月三日,星期一,开战以来第一次,炸弹投在了巴黎城内;但是大家都很安静。只是前方传来的消息不太好。没有人相信。可是如果宣告说打了胜仗,那恐怕更没有人相信。“我们真是搞不明白。”大家都说。借着手提小灯的光,大人给孩子穿好衣服。母亲用双臂整个儿地将沉沉的、温热的小身体抱起来:“过来,别害怕,别哭。”是警报。所有的灯都灭了,但是在这六月金黄、澄净的天空下,每一座房屋、每一条街道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塞纳河就像是一面多棱镜,将无数散乱的灯光围拢起来,反射出百倍的光芒。没能藏好的窗子,在柔和的阴影里闪烁着的屋顶,还有大门上每一处凸起都泛着微光的金属装饰,亮的时间似乎比别的要长的几盏红灯,也不知道为什么,塞纳河尤其吸引它们,它们被塞纳河捉住了,在它的水波里嬉戏。如果从高处看,塞纳河应当白得像条牛奶河。有些人会想,这样的河水会给敌机指明方向。另一些人则认为不可能。实际上,大家什么也不知道。“我还是待在床上吧”,半梦半醒的声音在嘟哝,“我不怕。——不管怎么样,一次就够了”,智者回答道。
新的大楼里,透过紧急备用楼梯的玻璃门,可以看见一簇、两簇、三簇小小的跳动的光:这是六楼的居民从高处逃下来。尽管有规定,他们手里的小电灯还是亮着。“我最好还是不要在楼梯上把脸摔破,你跟上了吗,爱弥尔?”大家都压低了声音,好像这里到处都是敌人的眼睛和耳朵。然后是关门的声音,一扇接着一扇。在居民区,地铁里的人依旧不少,躲在散发着臭味的隐蔽地方,而有钱人则待在看门人那里,耳朵分辨着外面炸弹落地的破裂和爆炸声,神情专注,竖着身体,仿佛临近狩猎之夜时焦灼不安的动物。
……
后记 《法兰西组曲》的翻译完成之后,竟是很长时间不能够写一点什么。没有想过为什么,仅仅是觉得还不能够。好像觉得在到处都是纪念反法西斯胜利的声音中,那历史的一页还不曾翻过去,觉得巴黎人举家出逃的画面还历历在目,觉得一切都还是切肤的疼痛:战争、生命、希望和未曾实现的爱情。
对于内米洛夫斯基这个名字,我想几乎没有中国的读者会知道。这位才气过人的俄罗斯籍犹太女作家在三十七岁的时候被杀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前她在法国文学界所获取的显赫声名以及两个孩子母亲的身份并没有能够挽救她作为犹太人的悲惨命运。
《法兰西组曲》是她在被带走之前所致力完成的一部作品,一幅她身陷其中,却想努力看清、想说明为什么的巨幅历史画卷。在命运未决的时刻,描绘这样的画卷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因此,她在自己的笔记簿上这样写道:西西弗斯,我需要你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