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页码:18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47600328/9787547600320
条形码:978754760032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6年级学生
丛书名:中国作文教学大系
内容简介 《全能力作文训练(6年级)》内容简介:说作文是语文的归宿和落脚点不过分。我历来认为,语文的事情多半是作文的事情。学好语文最后要在说话和作文上经受检验。近年来,语文教育备受关注,问题不少,解决起来头绪复杂,变数很多。语文界同仁为此做出不少努力,但效果不够理想。依我看,解决语文问题的切入点还应该在作文。“写”统辖着“读”,“写”制约着“说”,“想”又是通过“写”来外化和表达的。语文的诸多环节最终都要落脚于写。写的问题这般重要,而恰恰就在时下的语文教学中,作文的病症表现得最为突出:其一是教材的问题,其二是教法的问题。造成教材和教法这些问题的根源,则是其背后起支配和决定作用的思想和观念。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个性化表达,鼓励写真情表实感,注重作文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些要求意义深远,极有价值,但尚未变成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理念与操作之间存在较大距离,而缩短这些距离,就是编写这套丛书的动因。
我们的追求很明确:一是将新的教学观念“发现法”注入作文教学全过程,并且遵循能力形成的心理学规律,设计每一个训练步骤,精选每一篇例文,使其成为课本读物的有机补充;二是提供一套系统完整且有一定思想含量、操作性强的作文教材。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结束作文教学无系统教材的历史。
为了实现上述追求,本套丛书在编写阵容上吸纳了四个方面的同仁:一是来自“发现法”教学思想的故乡——美国的学者Scott先生,他是纽约的一位作文教学法专家;二是以贾平凹为代表的知名作家团队;三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团队;四是部分省市的语文界实力派人物、特级教师和教研员。这个团队的组成确保了这项浩大工程的高水准完成。
这套书能够给孩子们提供的东西也许会很多,但下面两样是我最为看重的。
编辑推荐 《全能力作文训练(6年级)》:中国作文教学大系
目录
第一单元 培养自改能力
习作宝葫芦
思维跷跷板
发现之旅
1.经典诱发:作文与滴水
2.构思尝试:一件有趣的事
3.现场表达
佳作示范 烧开水
作文医院 反复修改不怕麻烦
能力迁移
1.迁移练习:第一次当抗“非典”小志愿者
2.参考例文:我的大姨娘
借题发挥 小白兔搬南瓜
第二单元 细致刻画人物的性格
习作宝葫芦
思维跷跷板
发现之旅
1.经典诱发:妈妈的背影
2.构思尝试:我的班主任真_____
3.现场表达:我的班主任真_____
佳作示范 凡卡
作文医院 一位叔叔
能力迁移
1.迁移练习:一个_____的人
2.参考例文:你说他怪不怪
借题发挥 新来的老师
第三单元 从事件描写人物特点
习作宝葫芦
思维跷跷板
发现之旅
1.经典诱发:陌生人不陌生
2.构思尝试:回忆
3.现场表达:回忆
佳作示范 十二次微笑
作文医院 把握好人物内在品质
能力迁移
1.迁移练习
2.参考例文:送煤老汉
借题发挥 晶莹的雨
第四单元 大胆想象
习作宝葫芦
思维跷跷板
发现之旅
1.经典诱发:二十年后的聚会
2.构思尝试:二十年后的家乡
3.现场表达:二十年后的家乡
佳作示范 一觉醒来
作文医院 三十一岁的我
能力迁移
1.迁移练习:二十年后的我
2.参考例文:二十年后的我
借题发挥 二十年后的学校
第五单元 合理安排事件的情节、结构
习作宝葫芦
思维跷跷板
发现之旅
1.经典诱发:哎,那个倒霉的下雨天
2.构思尝试:一件_____事
3.现场表达:一件_____事
佳作示范 一件小事
作文医院 遵循规律服务于中心
能力迁移
1.迁移练习
2.参考例文:“神鼠”算命
借题发挥 绿色的太阳
第六单元 打开记忆的闸门
习作宝葫芦
思维跷跷板
发现之旅
1.经典诱发:一件难忘的事
2.构思尝试:难忘的一堂课
3.现场表达:难忘的一堂课
佳作示范 难忘的一次外语交流
作文医院 难忘的庐山之旅
能力迁移
1.迁移练习:难忘的一次比赛
2.参考例文:一件难忘的事
借题发挥 让我难忘的Miss黄
第七单元 我发现了……
习作宝葫芦
思维跷跷板
发现之旅
1.经典诱发: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2.构思尝试:我发现××变了
3.现场表达:我发现××变了
佳作示范 我发现夕阳是如此美丽
作文医院 我发现爸爸变了
能力迁移
1.迁移练习:我发现了××的奥秘
2.参考例文:我发现了马蜂的繁殖奥秘
借题发挥 生蛋和熟蛋
第八单元 童年趣事
习作宝葫芦
思维跷跷板
发现之旅
1.经典诱发:童年趣事
2.构思尝试:养××趣事
3.现场表达:养××趣事
佳作示范 假日趣事
作文医院 捉蟋蟀
能力迁移
1.迁移练习:暑假趣事
2.参考例文:暑假趣事
借题发挥 拾贝壳
……
第九单元 写一篇读后感
第十单元 放飞梦想
第十一单元 会议记录
第十二单元 学写申请书
第十三单元 学写建议书
第十四单元 校园小记者
第十五单元 抒真情,写实感
第十六单元 看漫画作文
第十七单元 习作评改(写人)
第十八单元 习作评改(写景)
第十九单元 习作评改(状物)
第二十单元 毕业前的一封信
第二十一单元 毕业赠言
……
序言 说作文是语文的归宿和落脚点不过分。我历来认为,语文的事情多半是作文的事情。学好语文最后要在说话和作文上经受检验。
近年来,语文教育备受关注,问题不少,解决起来头绪复杂,变数很多。语文界同仁为此做出不少努力,但效果不够理想。依我看,解决语文问题的切入点还应该在作文。“写”统辖着“读”,“写”制约着“说”,“想”又是通过“写”来外化和表达的。语文的诸多环节最终都要落脚于写。写的问题这般重要,而恰恰就在时下的语文教学中,作文的病症表现得最为突出:其一是教材的问题,其二是教法的问题。造成教材和教法这些问题的根源,则是其背后起支配和决定作用的思想和观念。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个性化表达,鼓励写真情表实感,注重作文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些要求意义深远,极有价值,但尚未变成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理念与操作之间存在较大距离,而缩短这些距离,就是编写这套丛书的动因。
我们的追求很明确:一是将新的教学观念“发现法”注入作文教学全过程,并且遵循能力形成的心理学规律,设计每一个训练步骤,精选每一篇例文,使其成为课本读物的有机补充;二是提供一套系统完整且有一定思想含量、操作性强的作文教材。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结束作文教学无系统教材的历史。
为了实现上述追求,本套丛书在编写阵容上吸纳了四个方面的同仁:一是来自“发现法”教学思想的故乡——美国的学者Scott先生,他是纽约的一位作文教学法专家;二是以贾平凹为代表的知名作家团队;三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团队;四是部分省市的语文界实力派人物、特级教师和教研员。这个团队的组成确保了这项浩大工程的高水准完成。
这套书能够给孩子们提供的东西也许会很多,但下面两样是我最为看重的。
文摘 “母爱”这个闪耀着金子般光芒的字眼,对我来说显得有一种特别的分量。从我记事起,爸爸就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也难得回来几次,料理家事和照顾我的重担就落在了妈妈的肩上。妈妈虽然每天很累、很苦,但她对我的关怀却是无微不至的。
我刚上小学时,妈妈为了我多学点本领。就让我报名参加了少年宫的书法班。我家离少年宫很远。妈妈总是骑着自行车准时接送我。
记得一天上完书法课。走到半路,下起了大雨,这可急坏了载着我正往家赶的妈妈。她立刻停下车,迅速将外衣脱下来给我穿上。“不,妈妈,还是你穿吧!”我推开妈妈说。“妈妈身体好着呢,不怕冷!”她笑着说。天黑沉沉的,电光时隐时现,让人心惊胆战。忽然,一阵强风刮过来,我猛地一哆嗦。“怎么了,还冷吗?”妈妈的感觉总是那么敏锐。“没,没什么。”我刚说完,又一阵风“呼”地裹着豆大的雨点侵袭过来。“妈妈,好冷!”我紧紧地抱住了妈妈。妈妈边吃力地骑着,边嘱咐着我、安慰着我。我只感觉到妈妈的身子越发向前倾了。一阵阵暖流源源不断地流向我的双手、流进了的心田。
雨越下越大,无情地抽打着妈妈,顺着脸颊流入了妈妈的衣服里。路上的积水越积越多,高低不平的道路越来越难行,有几次还差点连车带人滑倒在地,但每次妈妈总是尽量地用她的身体保护着我。借着微弱的灯光,我发现妈妈那单薄的衣服早已被雨水打湿,紧紧地贴在身上。但她却全然不顾这些,继续拼命向前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