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发布时间: 2010-02-16 22:11:14 作者: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09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9月
ISBN:7040128918
条形码:978704012891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是普通高等教育政治学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依据广义的政府与政治概念,在对政府学基本理论和当代中国宪政体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政党组织、立法机关、国家主席、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协机关、社会团体等政府与政治主体,以及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对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和政治文化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以充分反映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政府改革与政治发展的实际进展。《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同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内容、体例和观点上有所创新。《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可作为高等院校政治学、行政学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选用和公务员等读者学习。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政府
一、一般意义的政府
二、国家机构的政府
三、非国家机构的政府
第二节 政治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二、中外历史上的政治观
三、中外近现代的政治观
四、当代中国学者的政治观
第三节 中国政府与政治
一、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历史演进
二、关于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状况
三、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体系和方法
四、研究中国政府与政治的意义

第二章 宪法
第一节 宪法的演进
一、五四宪法
二、七五宪法
三、七八宪法
四、八二宪法
第二节 宪法的结构、功能和作用
一、宪法结构
二、宪法功能
三、宪法作用
第三节 宪法的性质、原则和特点
一、宪法的性质
二、宪法的原则
三、宪法的特点
第四节 宪法对国家制度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一、国家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政党制度
第一节 中国政党制度概况
一、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概况
二、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政党与政府
一、政党与国家立法机关
二、政党与国家行政机关
三、政党与国家司法机关
第三节 政党与市场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体制模式的形成
二、中国共产党对市场的认识过程
三、中国共产党与市场关系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 政党与政党
一、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的发展过程
二、多党合作的形式与途径
三、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第五节 政党与人民军事力量
一、中国人民军事力量概况
二、人民军事力量的领导体制与组织体制
三、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军事力量的关系

第四章 立法机关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代表团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
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程序
三、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四、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的职权职责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
二、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三、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和职权
四、人民代表大会的上下级关系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形式与议事程序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形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程序

第五章 国家元首
第一节 国家元首的历史发展
一、国家元首的概念
二、中国国家元首制度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国家主席的地位与职权
一、国家主席的地位
二、国家主席的职权
第三节 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一、国家主席的产生
二、国家主席的任期

第六章 行政机关
第一节 中央行政机关
一、国务院的法律地位
二、国务院的机构设置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四、国务院的职权配置
第二节 地方行政机关
一、行政建制沿革
二、省级人民政府
三、市级人民政府
四、县级人民政府
五、乡级人民政府
第三节 特别地方行政机关
一、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二、特别行政区政府
第四节 中国行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二、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与途径

第七章 政治协商机关
第一节 政治协商会议的建立与发展
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立
二、政治协商会议的发展
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原则与政治职能
一、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原则
二、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结构
三、政治协商会议的政治性质
四、政治协商会议的政治职能
第三节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完善
一、发挥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优势
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完善

第八章 司法机关
第一节 司法机关的沿革
一、改革开放前的司法机关
二、改革开放后的司法机关
第二节 人民法院
一、人民法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二、人民法院的职权
三、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则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
一、人民检察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二、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三、地方人大与地方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司法程序与司法原则
一、诉讼程序
二、非诉讼程序
三、司法原则

第九章 公共政策
第十章 社会团体
第十一章 政治文化
参考书目
后记
……
序言 这是一部高校教材,也是一部优秀的科研专著。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是中国高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同时,也是当前政治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人所共知。当前摆在全体中国人民面前的重大任务,就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振兴中华、造福子孙的艰巨任务。今天所以能够提上议事日程,原因就在于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样,现在我们想要胜利完成这个既光荣又艰巨的重要任务。也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所谓“改革”。最主要的是体制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等。其中,政治体制改革。是一系列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环节。
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必须对现有的政治体制进行历史的、辩证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分析:这些体制产生的原因及过去施行时的正、反面的效果。哪些在当时行之有效。哪些在当时就欠稳妥:哪些今天仍然行之有效。哪些今天时过境迁,必须改弦更张。因此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其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有科学化的决策和实施方案。体制改革,不能人云亦云,拍脑瓜定案。例如精简机构。为什么过去几十年形成压缩、膨胀。再压缩、再膨胀这一恶性循环怪圈7原因就是缺乏深入的科学研究。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本书概括为:“全能主义、计划管理和中央集权”(见第一章第三节)。总起来说,这些特征都已不适宜。或不完全适宜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因为历史上形成的特征。自有其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今天,主、客观条件都变了,体制自然也不能不变。然而前后比较。究竟有哪些不同,在谈改革时也是首先要弄清楚的。
文摘 第一章导论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即自1949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与政治。研究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首先要回答什么是政府、什么是政治、什么是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在内的国家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国家行政机关。我认为,政府还有一般意义的政府、作为国家机构的政府及作为非国家机构的政府之别,有阶级社会的政府和无阶级社会的政府、原生型政府与次生型政府的涵义也是不同的。作为管理机关的政府,实质上就是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或机构。政治具有更广泛的涵义,它不仅包含国家权力,而且包含执行这种权力的机构和组织;它不仅是一个社会过程,而且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它不仅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而且是社会关系的公共权威现象。实际上,政治就是人类社会根据利益原则,运用公共权威调控和管理社会的行为和关系模式。
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涵义更加宽泛。政治包含政府,政府离不开政治,政府与政治的关系极为复杂。政治的主体是政党,政治干预一切,覆盖所有领域;政府则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政府活动的范围相对狭小,从而形成了严重的不平衡性。因此,与其称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还不如叫做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更恰当。这种状况是不能适应新千年新世纪的客观诉求的,因此,必须积极推进包括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在内的系统的现代化建设。
后记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是一本系统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政治的教材。十年前,我曾组织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的中青年教师编写了《当代中国政府》(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作为新中国首次出版的全面系统地阐述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专著,该书被北京大学及其他许多高校(包括港台地区)的政治学和行政学专业列为教材。可以说,该书对高校政治学和行政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该书也有缺陷,如对政府机构设置、政府管理体制的论述已经落后于中国政府发展的实际进展,对政府理论的某些阐释也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1999年,应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的约稿要求,考虑到台湾读者的阅读习惯,我们重新撰写并在台出版了《中国大陆政府与政治》(谢庆奎、杨凤春、燕继荣著)。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这个版本在中国大陆并不多见,无法作为教材使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充分反映近十年来中国政府改革与政治发展的实际进展,充实丰富“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亟须组织力量重新撰写教、材。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就是这一努力的结果。从体系安排上看,本书不同于《当代中国政府》,也不同于在台湾出版的《中国大陆政府与政治》。它在对政府学基本理论和当代中国宪政体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政党组织、立法机关、国家主席、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协机关、社会团体等政治主体,以及各个政治主体之间的法定关系。本书还对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和政治文化给予专门阐述。
读书人网 >教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