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王:9年级初3(第3次

发布时间: 2010-02-16 22:13:43 作者: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王:9年级初3(第3次修订)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页码:23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9787530332054
条形码:9787530332054
版本:第4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初中生

内容简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王:9年级初3(第3次修订)》内容为: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信息、认识社会、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目标,对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和阅读总量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一个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强弱正是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体现。近年来的升学考试把课外阅读能力的考查放在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就成了当前中学生语文学习中刻不容缓的课题。
为了向广大初中学生提供一些有代表性、质量较高的阅读训练题,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我们编写了这套课外阅读精选,针对不同年级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分成三本。
在编选中,我们注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型,特别是近几年来中考的最新题型,以利于广大师生掌握课外阅读题题型变化的最新信息。
我们殷切地希望此套丛书能在提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方面起到帮助作用。
编辑推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王:9年级初3(第3次修订)》特点为:兼容各版教材,全国通用。读北教书,走成功路。
2008年度全国优秀教育长销书、畅销书奖
2008年度华北优秀教育图书奖
题型新:紧扣新课标和考试大纲,选用中考最新阅读题型
选文巧:选文梯度划分,针对性强,快速提高阅读能力
拿分准:特级教师精心设计阅读问题及答案,有的放失抓牢阅读关键得分
目录
第一部分 记叙文
(一)乡间的庙会
(二)一只土碗
(三)抽打心中的樱桃花
(四)春风
(五)会唱歌的火炉
(六)失去了的书桌
(七)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八)神奇的丝瓜
(九)壶口,壶口
(十)窗前的树
(十一)眼睛
(十二)梦断雅典
(十三)田野上的白发
(十四)女教师的47个吻
(十五)父子
(十六)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十七)重庆天天很新鲜
(十八)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十九)听泥土说话
(二十)老海棠树
(二十一)晶莹的泪珠
(二十二)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
(二十三)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二十四)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二十五)最温暖的墙
(二十六)乡村的泥土
(二十七)大年初一没下雪
(二十八)开花的课桌
(二十九)父亲的游戏
(三十)人生的春
(三十一)铁桥那边的林子
(三十二)天鹅
(三十三)让父亲不再辛酸
(三十四)只是一个普通人
(三十五)竹篾
(三十六)贫困不是理由
(三十七)收藏幸福
.(三十八)从喝豆汁看老北京人
(三十九)爱处无声
(四十)石缝间的生命
(四十一)糖罐的秘密
(四十二)我们是一家人
(四十三)最完美的礼物

第二部分 议论文
(一)善待挫折
(二)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三)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
(四)做人要有立体感
(五)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
(六)人的资本
(七)享受生命
(八)中国,挺住
(九)科学可以代替一切吗
(十)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
(十一)习惯的力量
(十二)学贵质疑
(十三)信仰之光
(十四)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
(十五)科学与诗
(十六)人总得藐视点什么
(十七)创新不言败
(十八)我看“戏说”
(十九)经典和我们
(二十)自卑也是一种力量
(二十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二十二)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二十三)激情与成功
(二十四)如何对待别人的教训
(二十五)能力的真谛
(二十六)愉快是基本标准
(二十七)经营好你的人生
(二十八)“粉丝”是一种公害
(二十九)人生因学习而美丽
(三十)学会谅解
(三十一)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才智
(三十二)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三十三)读书三益
(三十四)我寻求挫败
(三十五)坦然看生活
(三十六)成功
(三十七)错过就会永远失去

第三部分 说明文
(一)鸟巢
(二)地震
(三)冷冻疗法挽救生命
(四)中国皮影戏
(五)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
(六)中国结
(七)出访月宫的嫦娥
(八)气候灾难,世界正在承受
(九)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十)小品建筑
(十一)太空“清洁工”
(十二)气候的威力
(十三)元青花之谜
(十四)汉语遭遇“喀斯特
(十五)“世界屋脊”多宝藏
(十六)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
(十七)膜材料建筑的完美体现——“水立方”
(十八)气候与中国
(十九)大雾及灾害
(二十)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二十一)辐射与人类生活
(二十二)漫话风筝
(二十三)中国皮影戏
(二十四)历史上的汗血宝马
(二十五)地球曾经很受伤
(二十六)桃花坞木版年画
(二十七)南极冰架坍塌,“露出”神秘物种
(二十八)书法与中国文化
(二十九)饮食习惯和癌症
(三十)十面“霾伏”
(三十一)撒哈拉的变迁
(三十二)东北虎自述
(三十三)水资源的危机
(三十四)博客
(三十五)三峡猿啼之谜
(三十六)城市视觉污染
(三十七)城市给了我们什么
(三十八)三峡博物馆
(三十九)深空探测
(四十)“空气长寿素”——负氧离子
(四十一)生命与气候
(四十二)雪花的奥秘
(四十三)赤潮
参考答案
……
文摘 (十七)重庆天天很新鲜
①在我29岁之前,从来没有到过重庆。但这座城市,我并不陌生。在那之前,我曾经许多次看到过她。
②在小说《红岩》里,我看到过她。华蓥山、渣滓洞、白公馆,都成了一种关于重庆的记忆符号。而在电影里,这种符号变成了活生生的影像。这可算是我对这个城市最初的印象。可能是因为电影的声情并茂,后来重庆形象的丰富,有许多都是通过这个特殊的媒介。《报童》让我知道了山城的地貌,《重庆谈判》让我加深了对这座城市在中国现代史上重要地位的理解。而《疯狂的石头》的上映,让更多的没有来过重庆的朋友,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新的认识。
③当然,了解这座城市,还有许多途径。比如饮食。重庆火锅早已全国闻名,老鸭汤、芋儿鸡、烧鸡公等等数不清的美味也在默默地为重庆作着义务宣传。
④如果你稍微留意,还能从很多书籍、文章中找到重庆的影子,从抗战时期的读物,到现代文学,重庆都是个不能回避的地方。可以说,中国的近代史当代史,如果没有了重庆,就像火锅没有辣椒、花椒一样索然无味。
⑤但是,只是通过这些去了解一座城市,显然不够。你怎么能不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呢?
⑥1997年,伴随着前卫寰岛落户重庆,我有了自己的第一次重庆之旅,之后的十余年差不多来了有几十趟之多。即便如此,这座城市对我而言,总是有新鲜的内容,值得去领略、回味。
⑦在重庆大学的校园里,我读到了这样的诗句:“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我已经不记得这是谁人写下,但它们已经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头脑中。
读书人网 >教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