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页码:159 页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ISBN:7509503485/9787509503485
条形码:97875095034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政府投资政策转变及其影响》立足历史实践,总结经验教训,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各时期政府投资政策的利弊得失,提炼理论观点,提出政策建议。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政府投资政策的转变历程、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政府投资对区域经济布局的影响、政府投资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转变政府投资政策的策略思考等。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评述
1.3 本书中政府投资的概念
1.4 本书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构
第2章 政府投资政策的转变历程
2.1 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投资政策
2.2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投资政策
2.3 1998年以来新形势下的政府投资政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1 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表现形式
3.2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3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4 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5 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原因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政府投资对区域经济布局的影响
4.1 我国各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实现路径
4.2 各时期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增长
4.3 政府投资在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分析及启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政府投资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5.1 农村基础设施的范围界定
5.2 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及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
5.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状况的形成过程
5.4 政府投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6.1 我国各时期产业政策及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6.2 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6.3 政府投资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用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转变政府投资政策的策略思考
7.1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重新确定政府投资定位
7.2 推进第一、二重政府投资重点的“三个转变”
7.3 利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承接政府投资经济建设职能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本书的创新点
8.2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附录1 重新认识政府投资 完善政府投资管理政策
附录2 关于稳健财政政策下加强和改进政府投资管理的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政府投资是我国政府实现经济建设、公共服务和宏观经济调控职能的重要政策手段。政府投资政策是政府投资的职能定位及实现其职能的具体运作和管理方式。通常,政府投资政策是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经济体制、国家发展战略等在投资领域的集中体现。建国以来,按照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和各时期具体战略目标,我国政府投资政策一直处于不断演变之中,而这对各时期发展战略的落实、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调整都具有重要影响。各时期政府投资政策转变的得失取决于国家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选择,以及政府投资政策选择本身。因此,本书旨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讨如何合理调整政府投资政策并使其有助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
按照历史维度,本书将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1979—1997年)和1998年以来的市场经济完善时期,同时,采用实证方法。并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对我国政府投资政策的形成、发展,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作了全面总结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我国政府投资政策转变的方向和策略。
文摘 插图: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政府投资是我国政府实现经济建设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职能的重要政策手段,政府投资政策则是政府投资的职能定位选择,以及政府投资实现其职能的具体运作和管理方式。通常,政府投资政策是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经济体制、国家发展战略等在投资领域的集中体现。十六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和战略机遇期。在这一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如何确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职能要求的政府投资政策,是确保政府投资安排使用合民心、顺民意、高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不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整和完善政府投资政策,宏观上,对政府投资政策进行了多次改革,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微观上,改革审批权限、管理方式等,以增强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了积极的效果,中国政府投资已基本实现了投资领域明朗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审批程序简洁化。但是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新的发展战略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曾明确提出投融资体制改革是其“五项改革”之一,并采取了许多措施予以推动。可是这项改革在其任期内还是没有完成。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办发[2004]20号)才姗姗来迟。我有幸参与了其中许多工作,对政府投资改革的推进,有切身体会,也一直在进行理性思考和深入了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投资仍然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挑战,主要有:
①政府投资的定位和作用问题。目前,我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执政新理念,这些新的执政理念必然会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并在制度安排上作出积极回应。如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了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执政理念的变化势必要求政府投资相应跟进。加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公共财政的构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共识,市场配置资源空间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政府投资如何重新定位又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政府投资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定位是
……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中国政府投资政策转变研究》博士论文的写作,对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我而言,是痛并快乐着。一方面,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和想到的问题,急于想通过这次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有突破和创新,便于在导师指导下,产生“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写作欲望比较强烈。但厘清思考中的问题,提出更为合理、更为清晰的观点,是一个漫长和自我否定的过程。有时产生一个新的想法,会很高兴,有时思索多天,没有理想的结论,真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另一方面,可能实践经验于我是优势,自认为资料多,体会多,写作起来问题不大,信心十足。但繁重的工作,要“恶补”国内外相关理论,要理论联系实际,要贯通中外,愿望十分美好,动起手来有时显得力不从心。
应该说无论是论文脱稿,还是最终形成书稿,我最大的感受是: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有一位出色的指导老师。我的指导老师张建华教授,作为师长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悉心的指导。论文凝结着导师的心血、智慧和希望。在论文的选题和写作中,从收集资料、拟定提纲,到开题报告、成文交稿,导师都以渊博的理论知识,严谨的治学风范、厚实的为人品行、执著的学术精神,给予我严格指导和要求。论文答辩后,导师又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本书作序。这些,使我充满感激,终身受益。
在博士课程学习、论文开题和写作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的徐长生、张卫东、王少平、刘海云、方齐云、宋德勇等诸位老师,对我有很大帮助,也给了我很多指教和建设性意见,特别是有幸能当面聆听经济学大师、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的教诲,使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我的同事邢朝虹、李成、吴盖等同志帮助我收集和整理资料,做了大量细致的具体工作,还对论文撰写提出许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