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查看详细条款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光明日报
页码:23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801458362
条形码:978780145836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Pages Per Sheet
图书品牌:中智博文
内容简介 园林为什么在中国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什么园林要作为文物遗产加以保护?园林不是普通民居,也不是皇宫别院,园林虽小却不简单。它既包括建筑、叠石、理水、植物等有形的工艺,也包括绘画、雕塑、书法、诗词等精神文化艺术。园林艺术是立体的,观赏者不能旁观它,必须深入其:当我们沿着园林的小径,或登山涉水,或穿行于庭院、曲廊、楼阁、斋轩、幽境之间,方能欣赏到它的美,感受到各种无形的意趣和意境。
本书是“细说中国文化”系列丛书的一种。编者应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园林历史、结构布局、文化意境、特色景点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园林,立体地展现中国园林的外在秀丽景观和内在的精神特质,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
媒体推荐 书评
创新理念:应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园林历史、结构布局、文化意境、特色景点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园林。
精彩插图:300多幅精美图片,包括园林照片、园林古画、解析图、平面图等,立体地展现中国园林的秀丽景观和精神特质。
理解读本:精美的图片、科学的编写体例和精彩的版式设计,为读者打造一个立体的、彩色的和极具艺术美感的阅读空间,是学习中国园林知识的理想读本。
目录
中国古园林概说
中国古园林的整体风格
中国古园林的构园要素
中国古园林的审美经验
苏州园林
……
文摘 书摘
古园话沧桑
网师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隅的阔家头巷,其造园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南宋淳熙初年(1174年)。时吏部侍郎史正志罢官,流寓吴中,于此建万卷堂。堂前建一花圃,植牡丹500株,并题园名为“渔隐”,以申其远离政治、退隐江湖之志。
清乾隆年间(1765~1770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得万卷堂故址,于其上营造别业,因邻近有“王思巷”,故取其谐音名为“网师小筑”。园内有幽崖曲池、亭台楼阁十二景。
嘉庆元年(1796年),太仓富商瞿远村购得此园。瞿远村对网师园重新布置,巧为构思,增建亭宇,叠石种树。此园曾易名为瞿园、遽园,后复称为网师园。时至今日,网师园仍旧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
同治初年(1862年),园归江苏按察使李鸿裔,因与宋代名园苏舜钦的沧浪亭相近,李氏自称“苏邻”,更园名为“苏邻小筑”。其子增建“撷方楼”。
1917年,张作霖以30万银元购得此园,赠与其师张锡銮,改称“逸园”。叶恭绰、张善子、张大千等文化名人曾一度借寓园中。
1940年,文物书画鉴赏家、收藏家何亚农购得此园,费时三年,全面整修山池亭屋,增植花木,充实古玩书画,并复网师旧名。1949年何氏夫妇先后去世,何氏子女于1950年将此园捐献给国家。
小园极则自臭旷
网师园占地面积仅为八亩,全园主题突出,布局紧凑,小巧玲珑,清秀典雅,成功地运用比例陪衬关系和对比手法,在较小的空间内使人感觉宽绰而不显局促,获得很好的艺术效果。
网师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为住宅区,前后三进,屋宇高敞;中部为主园,有池水一泓,清澈如镜,环池建廓、轩、亭、榭;西部为内园,庭院精巧古雅,盛植芍药,院内建筑、家具、宫灯,多具明代特色和风格。
综观此园,建筑精雅,山水留韵,花木芳菲,自然美与人文美融为一体。整个园林的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主景区也就是全园的主体间隔,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烘月的格局。园虽不大,却不觉其小。钱大听《网师园记》称:“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矣。”
P35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