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引黄灌区水沙配置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 2010-02-16 23:28:44 作者:

 引黄灌区水沙配置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页码:14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08458834/9787508458830
条形码:978750845883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引黄灌区水沙配置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是根据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引黄灌区水沙配置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2004DIB4J169)的成果系统总结而成,是关于引黄灌区水沙利用、配置和调控研究方面的一本专著。通过现场调研、实测测量、理论探讨、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等研究手段,对引黄灌区水沙配置理论与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提出了水沙资源化原理和配置思想,论证了配置技术和措施,建立了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和渠系泥沙模型,对典型灌区水沙进行了优化配置。
《引黄灌区水沙配置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共分成9章,内容包括:引黄灌区水沙特征及泥沙处理利用、泥沙资源属性及水沙配置原理、水沙分布规律、水流泥沙运动规律、泥沙长距离输送技术、渠网数学模型、水沙配置模型、水沙优化配置实例、水沙配置的发展趋势等。
《引黄灌区水沙配置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可供从事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水沙资源配置、节水灌溉、水资源利用等有关专业的设计、科研、规划、教学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引黄灌区水沙特征及泥沙处理利用
1.1 引黄灌区发展历程
1.2 引黄灌区水沙特征
1.3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利用
1.4 引黄灌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第2章 泥沙资源属性及灌区水沙配置原理
2.1 泥沙的二重属性
2.2 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概念
2.3 引黄灌区水沙资源配置原理
参考文献

第3章 簸萁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规律
3.1 引水引沙特征
3.2 沉沙条渠泥沙淤积分布
3.3 总干渠泥沙淤积分布
3.4 二干渠泥沙淤积分布
3.5 一干渠泥沙淤积分布
3.6 支渠以下泥沙淤积分布
3.7 灌区水沙的区域分布
参考文献

第4章 引黄灌区水流泥沙运动规律
4.1 渠道水力特性
4.2 渠道糙率
4.3 非均匀沙输移机理
4.4 簸箕李灌区减少泥沙淤积的实践
参考文献

第5章 引黄灌区泥沙长距离输送技术研究
5.1 泥沙长距离输送目标
5.2 泥沙长距离输送技术
5.3 小开河引黄灌区泥沙长距离输送的设计、试验与实践
参考文献

第6章 引黄灌区渠网数学模型
6.1 灌区渠道水流泥沙数学模型
6.2 灌区渠网水流泥沙数学模型
6.3 渠网数学模型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章 引黄灌区水沙配置模型
7.1 多目标优化配置方程及其求解
7.2 引黄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的构建
7.3 引黄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的综合目标函数
参考文献

第8章 引黄灌区水沙优化配置-
8.1 渠系工程类型及水沙配置现状
8.2 位山灌区水沙优化配置
8.3 簸箕李灌区水沙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第9章 引黄灌溉水沙配置发展趋势
9.1 引黄灌溉面临的新形势
9.2 引黄灌溉水沙配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序言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包括河南省孟津县白坡峡谷口至黄河入海口之间的豫鲁两省沿黄河两岸的广大平原地区。黄河下游地区引水灌溉历史悠久,在北宋年间就开始引黄河水和淤灌农田。新中国成立后,引黄灌溉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改变了灌区农业生产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的面貌。人民引黄灌溉事业,先后经历了初办(1952~1957年)、大办(1958~1962年)、停灌(1963~1964年)、复灌(1965~1972年)到稳固发展(1973~1980年)和科学引黄发展(1980年以后)等几个阶段。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涉及山东、河南两省20个地市、107个县市,总设计引水能力超过3000m3/s,总设计灌溉面积超过300万hm2。引黄灌区不仅承担沿黄地区工农业和城市、农村供水任务,同时还承担引黄入卫、引黄济津、引黄济青等跨流域调水任务,已经成为沿黄地区乃至华北国民经济的生命线。
文摘 插图:

读书人网 >水利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