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初级会计学(第5版)

发布时间: 2010-02-18 00:03:42 作者:

 初级会计学(第5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28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300108075/9787300108070
条形码:9787300108070
版本:第5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初级会计学(第5版)》第五版的修订是基于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在讲述会计处理时尽可能与已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保持一致。与此同时,注意教学规律的要求,注重基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了保证历史延续性,本次修订没有做章节的根本性修改,而是注重进一步完善、调整和补充。
编辑推荐 《初级会计学(第5版)》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1章 总论
1.1 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
1.2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1.3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
1.4 会计方法

第2章 会计处理方法
2.1 会计确认
2.2 会计计量
2.3 会计记录
2.4 会计报告
2.5 会计循环

第3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3.1 会计科目
3.2 会计账户

第4章 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4.1 复式记账原理
4.2 借贷记账法
4.3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4.4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第5章 会计凭证
5.1 会计凭证概述
5.2 原始凭证
5.3 记账凭证
5.4 会计凭证的传递

第6章 会计账簿
6.1 会计账簿概述
6.2 会计账簿的登记
6.3 记账的规则

第7章 成本计算
7.1 成本计算概述
7.2 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7.3 资产耗费成本的计算
7.4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成本的计算
7.5 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第8章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8.1 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8.2 期末账项调整
8.3 对账和结账
8.4 财产清查
8.5 工作底稿

第9章 财务会计报告
9.1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9.2 资产负债表
9.3 利润表
9.4 财务会计报表的报送、汇总和审批
9.5 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

第10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10.1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概述
10.2 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10.3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10.4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10.5 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
10.6 分录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

第11章 会计工作组织
11.1 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和要求
11.2 会计人员
11.3 会计机构
11.4 会计法规
11.5 会计档案

……
序言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以下简称系列教材)自1993年推出第一版至今,已经有16个年头了。这期间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会计教育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来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回顾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从系列教材的第一版到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第五版,我们都在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尽可能满足老师和同学的需要。
系列教材第一版是由我国当时的重大会计改革催生的。那次会计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国家会计管理部门改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沿用的通过制定和审定分部门、分所有者的统一会计制度来规范各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模式,而代之以制定所有企业均适用的会计准则来指导会计核算工作的模式”(阎达五,系列教材第一版总序)。在编写系列教材第一版时我们关注两个重点:一是适应我国会计制度从苏联模式向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模式的转变,教材的编写遵循1992年颁布的“两则两制”(“两则”是指《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财务通则》,“两制”是指行业会计制度与行业财务制度)的要求;二是教材之间尽可能避免重复。1993年7月起开始陆续出版的系列教材第一版,共有9本,即《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经营决策会计学》、《责任会计学》、《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计算机会计学》。
系列教材第二版从1997年10月起陆续出版。第二版的主要变化是根据各兄弟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将《经营决策会计学》与《责任会计学》合并为《管理会计学》。
系列教材第三版从2001年11月起陆续出版。“第三版修订工作除了因国家修订《会计法》、国务院颁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财政部修订和颁布《企业具体会计准则》以及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协调原教材与现行规章制度不够衔接之处外,还尽可能吸收了一些国内外财会理论界近年来所取得的新的理论研究成果”(阎达五,系列教材第三版总序)。
2006年7月开始出版的系列教材第四版,修改了原教材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之间的不协调之处,并将《计算机会计学》更名为《会计信息系统》。
文摘 插图:




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企业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地运营这些资产。因为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等要及时或经常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层保管、使用资产情况,以便于评价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业绩情况,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或信贷政策,是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其他制度建设,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等,因此,会计目标的内容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3.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1)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企业要实现其经营目标,必须对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正确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正确的决策通常建立在客观、有用的会计信息基础上,会计信息在企业决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会计应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转化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便为企业管理提供依据。
外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与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进行信息交流,因而凡是与企业存在这种经济关系的利害关系人都可能对企业的会计信息产生需求。
(2)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企业存在利害关系的关系人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可概括为:
企业的所有者。在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的所有者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有关投资的决策,如根据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利润分配情况,作出是否对企业追加投资或抽回对企业投资的决策。
读书人网 >教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