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28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122055094/9787122055095
条形码:978712205509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系统介绍了农药学实验课程中包括农药学实验室基本常识、农药合成、农药分析与残留检测、农药剂型加工、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农药毒理与农药环境毒理等内容的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以及农药学工作者应该掌握和扩展的相关实验专业知识。《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适合作为与农药学相关的制药工程、药学、应用化学及植物保护等专业的本、专科实验教材,也可作为农药学专业研究生及企业技术人员和相应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为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1 农药学实验室基本常识
1.1 学生实验室守则
1.2 农药学实验室安全与环保
1.2.1 基本设施安全使用
1.2.2 化学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安全防护
1.2.3 使用高压容器的安全防护
1.2.4 环保守则
1.2.5 实验室事故处理
附录1 GLP实验室要求
附录2 农药原药(急性经口LD50<2000mg/kg)的毒性及中毒救护
2 农药合成
2.1 特殊实验技术与仪器设备
2.1.1 无水无氧实验技术
2.1.2 低温实验技术
2.1.3 真空实验技术
2.1.4 高压实验技术及装置
2.1.5 超声波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1.6 微波辐照有机合成技术
2.1.7 有机电化学合成技术
2.1.8 离子液体与固相有机合成技术
2.2 实验部分
实验1 敌百虫的合成
实验2 吡虫啉的合成
实验3 抑食肼的合成(自我设计实验)
实验4 驱虫剂N,N捕乙基3-甲基苯甲酰胺的合成
实验5 家蝇信息素——(Z)-9-廿三碳烯的合成
实验6 代森锰锌的合成
实验7 福美锌的合成
实验8 氟三唑的合成
实验9 莠去津的合成
实验10 2,4-滴与2,4-滴丁酯的合成
实验11 敌稗的合成(自我设计实验)
3 农药分析与残留测定
3.1 农药分析实验室特殊要求
3.1.1 分析实验室基本配置
3.1.2 实验室常用仪器
3.2 样品及其制备
3.2.1 样品类型
3.2.2 液体样品的预处理
3.2.3 固体样品的预处理
3.2.4 其他新型样品预处理方法
3.3 柱色谱和薄层色谱
3.3.1 柱色谱分离技术
3.3.2 薄层色谱技术
3.4 气相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3.4.1 气相色谱技术
3.4.2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3.5 农药分析中的标准样品制备
3.5.1 标准样品的重要性和类别
3.5.2 原料选择
3.5.3 标准样品的制备和纯化
3.5.4 标准样品的定性
3.5.5 标准样品的定量
3.5.6 确证方法
3.5.7 均匀性和稳定性
3.5.8 农药纯品制备方法举例
3.6 实验部分
实验1 农药水分测定方法(GB/T 1600-2001)
实验2 农药氢离子浓度测定(pH计法)
实验3 农药酸度的测定
实验4 薄层蹭寤法测定辛硫磷含量
实验5 直接碘量法测定代森锌含量(HG 3289-2000)
实验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霉灵原药含量
实验7 非水电位滴定测定多菌灵含量(GB 6697-86非仲裁法,仲裁法为薄层紫外法)
实验8 返滴定法测定磷化铝含量(GB 5452-2001)
实验9 气相色谱柱的装填与老化方法
实验10 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毒死蜱含量
实验11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莠去津含量
实验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虫啉含量
实验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甘膦含量(GB 20684-2006仲裁法)
实验14 液相色谱分析噻嗪酮采逼肆缀量
实验15 乙草胺含量分析方法自我设计实验
实验16 气相色谱法测定牛乳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
实验17 固相萃—哺咝б合嗌谱法测定蘑菇中咪鲜胺残留量
实验18 黄瓜和土壤中腐霉利的残留量测定
实验19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麦面粉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实验20 气相色谱测定蔬菜上百菌清残留量
附录1 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准则(中国)
附录2 农药产品企业标准制定、编制说明和检测报告内容格式
4 农药剂型加工
4.1 农药制剂配制
4.1.1 农药助剂使用技术基础
4.1.2 农药制剂配制技术
4.2 实验部分
实验1 20%三唑酮乳油的实验室制备
实验2 20%三唑酮乳油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
附录1 农药乳液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603-2001)
附录2 低温稳定性试验测定方法(GB/T 9137-2003)
实验3 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的制备
实验4 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
实验5 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制备
实验6 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
实验7 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的实验室制备
实验8 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
实验9 50%莠去津可湿性粉剂的实验室制备
实验10 50%莠去津可湿性粉剂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
附录3 可湿性粉剂悬浮率测定(GB/T 14825-93)
附录4 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GB/T 5451-2001)
附录5 热储稳定性试验测定方法(GB/T 19136-2003)
附录6 农药粉剂、可湿性粉剂细度测定方法(GB/T 16150-1995)
实验11 38%莠去津悬浮剂加工及质量检测
实验12 38%莠去津悬浮剂的质量检测
实验13 7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实验14 7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的质量检测
实验15 3%辛硫磷颗粒剂的加工及质量检测
实验16 农药烟剂的制备
实验17 缓慢释放型马拉硫磷微胶囊剂的制备
实验18 40%辛硫磷乳油中乳化剂的配方优选(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19 50%莠去津可湿性粉剂助剂配方的优选(综合设计实验)
5 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
5.1 农药生物测定
5.1.1 农药生物测定实验常用仪器与使用
5.1.2 供试生物材料
5.1.3 农药生物测定方法简介
5.1.4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的统计分析
5.1.5 农药混用联合毒力的测定与计算方法
5.2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5.2.1 田间药效试验的内容和程序
5.2.2 田间药效试验的基本要求
5.2.3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5.2.4 小区施药作业
5.2.5 药效调查与评判
5.2.6 田间药效试验的统计分析
5.3 实验部分
实验1 杀虫剂胃毒作用测定(NY/T 1154.2-2006)
实验2 杀虫剂触杀作用测定(NY/T 1154.1-2006)
实验3 杀虫剂熏蒸作用测定(NY/T 1154.3-2006)
实验4 蛇床子素毒力测定(设计性实验)
实验5 抑制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实验——凹玻片法(NY/T 1156.1-2006)
实验6 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实验——生长速率法(NY/T 1156.2-2006)
实验7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抑菌圈法
实验8 测定杀菌剂抑制水稻纹枯病菌实验——叶碟法(GB/T 17980.108-2004)
实验9 测定杀菌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盆栽法(GB/T 17980.119-2004)
实验10 测定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盆栽法(GB/T 17980.26-2000)
实验11 仿生安毒力测定(设计性实验)
实验12 除草剂生物活性测定实验——平皿法(NY/T 1155.1-2006)
实验13 除草剂的生物测定——萌发试验
实验14 除草剂的生物测定——茎叶吸收法
实验15 除草剂的盆栽实验
实验16 烟嘧磺隆毒力测定(设计性实验)
实验17 阿维菌素防治美洲斑潜蝇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性实验)
附录1 杀虫剂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65-2004)
附录2 杀菌剂防治草莓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119-2004)
附录3 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报告编写要求(农业部药检所)
附录4 生物统计概率值换算表(百分率转换为概率值表)
附录5 概率值与权重系数关系表
附录6 x2值表
6 农药毒理与农药环境毒理
实验1 杀虫剂对昆虫表皮的穿透作用测定
实验2 不同类型杀虫剂中毒症状观察
实验3 杀虫剂抑制昆虫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4 杀菌作用与抑菌作用测定
实验5 杀菌剂对植物病害防治方式的测定
实验6 杀菌剂对菌体呼吸作用的测定
实验7 杀菌剂对菌体物质合成的测定
实验8 除草剂对杂草光合作用的抑制
实验9 除草剂对植株体内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10 杀菌剂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测定
实验11 农药对蜜蜂的毒性安全评价
实验12 农药对鱼的毒性安全评价
实验13 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安全评价
实验14 农药对鸟类的毒性安全评价
实验15 农药对蚯蚓的毒性安全评价
实验16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毒性安全评价
实验17 农药在水中溶解性的测定
实验18 农药分配系数测定
实验19 农药土壤吸附作用的测定
实验20 农药的土壤淋溶作用的测定
实验21 自我设计实验一
实验22 自我设计实验二
参考文献
……
序言 农药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农药学实验是帮助人们认识、验证农药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探索和发现农药学新知识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设置面向农药的应用化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和药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经有20多所,农药合成、农药分析与残留检测、农药剂型加工、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农药毒理与农药环境毒理等课程多为这些专业的必修课程或骨干课程。然而其中大部分课程缺乏与之配套的实验教科书。为满足教学的需要,根据国家关于农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院校的多位长期从事农药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在已有农药学科实验讲义的基础上,经过整理与修改,编写了这本《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
本书总结了参编院校的农药学实验教学经验,凝结了多位农药教育工作者的心血。根据我国农药发展现状以及当前农药学教学需求,本书内容共分为六部分:农药学实验室基本常识、农药合成、农药分析与残留检测、农药剂型加工、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农药毒理与农药环境毒理。考虑到农药学相关专业的培养要求和相应学生的基础,按照高等教育关于“厚基础、宽口径”的精神,本书力求系统阐述各类农药学实验的技术与方法,以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农药学实验知识体系的培养与训练,从而为以后从事农药工作打下基础。另外,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需要,本书亦尽量介绍生产实例,并编辑了相关图片与农药生产工艺流程,同时本书还介绍了国家相关农药的规范与标准,以期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并为从事农药工作的读者提供借鉴。
文摘 插图:

1 农药学实验室基本常识
农药属于有毒精细化工产品,农药研究工作者必须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则,掌握农药学实验室基本常识,了解潜在的危险及其预防方法,使实验顺利进行。
1.1 学生实验室守则
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创造一个高效和清洁的工作环境,必须遵守下列实验室规则。
①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进入实验室后,应明确记录姓名、时间、试验项目以及离开时间。检查用具是否齐全,并注意室内通风。
②实验操作开始前,首先检查仪器种类和数量是否与需要相符,仪器是否有缺口、裂缝或破损等,再检查仪器是否干净(或干燥),确定仪器完好、干净再使用,仪器装置安装完毕,要请教师检查合格后,方能开始实验。
③实验操作中,要仔细观察现象,积极思考问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要严格遵守安全守则与每个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应立即报告教师,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排除事故。
④实验室内应保持安静,不得谈笑、打闹和擅自离开岗位,不得将书报、体育用品等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吸烟、饮食;离开实验室及饭前要洗净双手。
⑤服从指导,有事要先请假,不经教师同意,不得离开实验室。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均按剧毒物品对待),不许擅自乱动与实验无关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