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245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
ISBN:9787562925811
条形码:978756292581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现代陶瓷教科丛书
内容简介 《建筑陶瓷工艺学》为“现代陶瓷教科丛书”之一,是根据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大纲中“建筑陶瓷”课程的教学要求而编写的教材。
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建筑陶瓷基本概念和性能要求,建筑陶瓷用原料,建筑陶瓷坯料及其制备,建筑陶瓷成型工艺。建筑陶瓷装饰技术,建筑陶瓷用色料。建筑陶瓷用釉,建筑陶瓷的干燥与烧成,建筑陶瓷后加工技术。《建筑陶瓷工艺学》在介绍建筑陶瓷制备工艺过程及相关设备时,注重吸收了国内现有相关教材和专著中的有益内容,综合了国内外建筑陶瓷科学研究的最新技术和成果,具有时代特色和较强实用性。
目录
0 绪论
0.1 建筑陶瓷(Architectural Pottery)的定义及定义域
0.2 国外建筑陶瓷发展史
0.3 我国建筑陶瓷发展简史
0.4 我国建筑陶瓷生产总体情况
0.4.1 我国建筑陶瓷产量及区域布局状况
0.4.2 我国建筑陶瓷产品结构总体状况
0.4.3 我国建筑陶瓷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趋势
0.4.4 我国建筑陶瓷产品出口状况
0.4.5 我国建筑陶瓷配套技术装备现状
0.5 我国建筑陶瓷发展规划与前景
1 建筑陶瓷基本概念和性能要求
1.1 建筑陶瓷产品名词术语
1.1.1 产品名称及定义
1.1.2 产品部位名称及定义
1.1.3 产品缺陷名称及定义
1.2 建筑陶瓷产品分类
1.2.1 陶瓷墙地砖分类
1.2.2 饰面瓦(西式瓦)分类
1.2.3 琉璃制品分类
1.2.4 陶管分类
1.3 建筑陶瓷产品的实用性能与标准
1.3.1 白度、光泽度、透光度、颜色、小色差
1.3.2 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冲击韧性、硬度
1.3.3 热稳定性
1.3.4 热膨胀与湿膨胀
1.3.5 化学稳定性与耐化学腐蚀性
1.3.6 吸水率、显气孔率、体积密度
1.3.7 釉面抗龟裂性(GB/T3810.11—2006)
1.3.8 抗冻性
1.3.9 耐磨性
1.3.1 0耐污染性
1.4 建筑陶瓷尺寸和表面品质
1.4.1 陶瓷墙地砖尺寸与要求
1.4.2 釉面内墙砖的尺寸要求(GB/T4100—92)
1.4.3 彩色釉面陶瓷墙地砖的尺寸与要求((3B/T11947—89)
1.4.4 陶瓷锦砖尺寸与要求(JC456——92)
1.4.5 无釉陶瓷地砖尺寸与要求(JC501——93)
1.4.6 瓷质砖尺寸与要求(JC665——1997)
1.4.7 建筑陶瓷表面品质
1.5 建筑陶瓷放射性物质标准.
1.5.1 内照射指数
1.5.2 外照射指数
1.5.3 放射性比活度
1.6 建筑陶瓷有釉砖铅和镉溶出量的测定
思考与练习题
2 建筑陶瓷用原料
2.1 原料的分类
2.2 各类原料在坯、釉中的作用
2.2.1 可塑性原料
2.2.2 瘠性原料
2.2.3 熔剂原料
2.2.4 辅助原料
2.3 建筑陶瓷生产用原料的广泛性
2.4 建筑陶瓷生产对原料的一些特殊要求
2.5 建筑陶瓷工业常用原料
2.5.1 蜡石
2.5.2 硅灰石
2.5.3 透辉石
2.5.4 透闪石
2.5.5 珍珠岩
2.5.6 霞石
2.5.7 霞石正长岩
2.5.8 绢英岩
2.5.9 辉绿岩
2.5.10 页岩
2.5.11 玄武岩
2.6 工业废料的利用
2.6.1 煤矸石
2.6.2 粉煤灰
2.6.3 磷尾矿与磷矿渣
2.6.4 高炉矿渣
2.6.5 萤石矿渣
2.6.6 高岭土尾砂和瓷石尾砂
2.6.7 硼泥
2.6.8 铜矿尾渣
2.6.9 钒矿尾渣
2.6.10 金矿尾渣
2.6.11铁矿尾渣
2.6.12 铬盐废渣
2.6.13 其他废渣
2.7 原料质量的评估
2.7.1 原料质量的评估项目
2.7.2 各项检测的具体实施
思考与练习题
3 建筑陶瓷坯料及其制备
3.1 瓷质坯体的组成和配方
3.1.1 瓷质坯体的特点
3.1.2 瓷质坯体的组成
3.1.3 瓷质坯体的原料组成
3.1.4 瓷质坯体的典型配方
3.2 炻质瓷坯体的组成和配方
3.2.1 炻质坯体的特点
3.2.2 炻质坯体的组成
3.2.3 炻质坯体的原料
3.2.4 炻质坯体的典型配方
3.3 陶质坯体的组成和配方
3.3.1 陶质坯体的特点
3.3.2 陶质坯体主要种类、组成和配方
3.4 坯料的性能与影响因素
3.4.1 坯料定义和质量要求
3.4.2 可塑成型坯料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4.3 干压成型坯料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5 坯料(粉料)制备工艺
3.5.1 确定制备工艺流程的原则
3.5.2 粉料制备工艺流程
3.6 造粒
3.6.1 传统造粒方法
3.6.2 喷雾干燥造粒
3.6.3 大颗粒造粒
3.6.4 干法制粉工艺
思考与练习题
4 建筑陶瓷成型工艺
4.1 成型和成型方法
4.2 成型方法的选择依据
4.3 压制成型
4.3.1 压制成型及其特点
4.3.2 压制成型的工艺原理
4.3.3 压制成型坯体常见缺陷及克服方法
4.4 挤制成型
4.4.1 挤制成型生产常用的原料
4.4.2 挤制成型工艺流程
4.4.3 挤制成型工艺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4.4.4 提高泥料成型性能的措施
4.5 压制成型的布料技术
4.5.1 普通布料
4.5.2 多管布料
4.5.3 微粉布料
4.5.4 多管布料和微粉布料产品生产
4.6 成型用金属模具
4.6.1 压制成型模具在使用中的特点
4.6.2 压制成型的模具类型
4.6.3 注意事项
4.6.4 挤压成型用模具
4.7 影响成型的因素
4.7.1 填料方式与填料操作
4.7.2 成型压力
4.7.3 加压方式和加压操作
4.7.4 脱模操作
思考与练习题
5 建筑陶瓷装饰技术
5.1 装饰方法
5.1.1 装饰方法概述
5.1.2 釉上装饰
5.1.3 釉下装饰
5.1.4 釉中装饰
5.1.5 釉层装饰
5.1.6 坯体装饰
5.1.7 综合装饰及“三次烧”装饰
5.2 丝网印刷
5.2.1 丝网印刷概述
……
6 建筑陶瓷用色料
7 建筑陶瓷用釉
8 建筑陶瓷的干燥与烧成
9 建筑陶瓷后加工技术
参考文献
……
序言 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中国制瓷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繁荣,而且还促进了世界制瓷业的生成。它的产生、发展和繁荣,在带给我们美仑美焕陶瓷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和经济史写下灿烂的篇章,这已是世所公认的事实。
在英文中,CHINA既是“中国”的意思,也是瓷器的意思。虽说瓷器与国同名,但其正规的、系统的教育却起步很晚。直到19世纪末的“百日维新”后,一些陶瓷产区才开始了新型的陶瓷教育事业,如1906年创办的湖南醴陵陶瓷学堂、1909年在江西饶州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等。由于受西方科技思想的影响,这些学堂注重数、理、化等基础课程和陶瓷技艺课程的教学,教师一般都是学识丰富、技艺精良及资历较深的教员、技师和工程师,其中不少接受过西方正规专业教育;毕业学生主要担负着陶瓷工业试验和技术改良工作,教材大多由留日、留美的学者或教员自行编写。新中国成立后,陶瓷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陶瓷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以往师徒世代相传技艺和凭经验管理企业的传统做法难于满足。1958年6月一个为中国陶瓷工业培养和输送专门技术、设计人才的景德镇陶瓷学院应运而生。这是一所为我国系统培养陶瓷专门技术、艺术设计人才的惟一高等学府,它已经建设成为一所以陶瓷为特色,集工学、艺术、文学、经济等体系完整、实力雄厚的多科性的工科大学。特别是在陶瓷教育、科技领域等先后出版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专业教材,为陶瓷科技、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代陶瓷教科丛书》是景德镇陶瓷学院为满足新世纪陶瓷发展需要,汇集一大批在陶瓷学术界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经过二年多辛勤努力编撰而成的。它是目前国内一套不仅涵盖了陶瓷工艺、窑炉和陶瓷机械,还涵盖了建筑卫生陶瓷和陶瓷科技英语等多学科,较为完整的陶瓷类教育丛书。它的问世,有助于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为陶瓷科技与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期望这套丛书,在促进陶瓷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为培育和造就更多陶瓷高级专门人才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为此衷心地感谢景德镇陶瓷学院领导的指导支持和参与编写这套丛书的专家、学者们的热忱奉献,也缅怀为陶瓷科技、教育、产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先人们,是他们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知识遗产,为本丛书的编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感谢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对这套丛书给予的大力支持,并对他们的敬业精神深表敬意。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和错误,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使这套丛书更趋完善。
文摘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