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的构造与维修

发布时间: 2010-02-18 02:04:14 作者:

 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的构造与维修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页码:302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
ISBN:750472498X
条形码:978750472498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物流搬运机械构造与维修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的构造与维修》根据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的结构特点,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编写而成。《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的构造与维修》共分八章,书中详细介绍了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的结构、原理、使用、维修,以及内燃侧面式叉车、越野叉车、集装箱叉车等其他类型物流搬运机械的结构特点。
《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的构造与维修》就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实际作业中的正确使用与科学选型,以及如何进行快速故障诊断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探讨。行文中采取图文并茂方式,同时辅以大量的表格及数据,结合典型的案例分析,并附上相应的结构原理图。
《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的构造与维修》既可作为高职、高专物流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物流搬运机械理论研究者、物流搬运机械专业人员和相关的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物流从业人员岗位培训教材使用。
编辑推荐 《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的构造与维修》基于现代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使用的一些规律和特点,从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入手,重点介绍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的结构特点、维护保养、安全作业、具体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在故障诊断和排除上的一些方式和方法。在论述中,《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的构造与维修》通过列举实例、剖析典型故障和预留思考题等形式,增强该书的通俗性、易懂性、实用性,以提高实习、指导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的构造与维修》既可作为高职、高专物流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物流搬运机械理论研究者、物流搬运机械专业人员和相关的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物流从业人员岗位培训教材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内燃叉车与内燃牵引车的概况
第一节 叉车与牵引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内燃叉车的结构与技术参数
第三节 内燃牵引车的结构与技术参数
第四节 内燃叉车与内燃牵引车的选用
本章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内燃叉车与内燃牵引车发动机的结构
第一节 发动机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曲柄连杆机构
第四节 配气机构
第五节 润滑系统
第六节 冷却系统
第七节 柴油机供给系统
本章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内燃叉车与内燃牵引车发动机的维修
第一节 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
第二节 配气机构的维修
第三节 润滑系统的维修
第四节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维修
第五节 冷却系的维修
本章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内燃叉车与内燃牵引车底盘的结构
第一节 传动系统
第二节 转向系统
第三节 制动系统
第四节 行驶系统
本章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内燃叉车与内燃牵引车底盘的维修
第一节 离合器的维修
第二节 变速器的维修
第三节 转向桥与转向机构的维修
第四节 制动器的维修
本章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内燃叉车与内燃牵引车电气结构与维修
第一节 蓄电池的基本结构与维修
第二节 发电机的基本结构与维修
第三节 调节 器的基本结构与维修
第四节 启动机的基本结构与维修
第五节 柴油发动机启动预热装置的结构
第六节 全车电路与辅助电器的结构与维修
本章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 内燃叉车液压系统与工作装置的结构与维修
第一节 叉车液压系统的结构
第二节 齿轮泵与多路阀的维修
第三节 叉车工作装置的结构
本章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其他内燃叉车与内燃牵引车的结构
第一节 内燃侧面式叉车的结构
第二节 越野叉车的结构
第三节 集装箱叉车的结构
第四节 其他内燃牵引车和挂车的结构
本章思考与练习
附录
参考文献
……
序言 近年来,我国物流搬运机械制造工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机械纷纷落户于物流业,诸如叉车、牵引车、装载机、起重运输机械以及其他专用物流搬运机械等广泛应用于港口、货场、车站、码头、仓库、大型超市、工矿企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军队等各个领域。因此,为了满足广大物流搬运机械操作手、物流搬运机械修理工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物流搬运机械管理人员对物流搬运机械各方面的知识需求,特编写此书。
本书基于现代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使用的一些规律和特点,从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人手,重点介绍内燃叉车和内燃牵引车的结构特点、维护保养、安全作业、具体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在故障诊断和排除上的一些方式和方法。
本书在论述中通过列举实例、剖析典型故障和预留思考题等形式,增强该书的通俗性、易懂性、实用性,以提高实习、指导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本书主要由陶新良同志编写,全书由杭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赵礼敏和军事交通学院朱诗顺两位同志审阅;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张宝玉、薛文斌、张龙生、赵德龙、栾登旺、郝振威、郑炳良、王海兰、刘先锋、葛振忠、梁智刚等同志。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谨在此向资料的原作者表示感谢。在编写过程中,承蒙杭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部分资料,在此一同表示谢意。对于书中存在的问题或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与指正。
文摘 插图:

读书人网 >机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