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变革:企业永续经营之道

发布时间: 2010-02-19 14:54:33 作者:

 变革:企业永续经营之道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41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
ISBN:7301095996
条形码:97873010959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时代光华培训大师系列

内容简介 “这是个爆炸性变动的时代,而我们正站在爆炸的原点。”在这个变革时代,一切都在改革,只有变是惟一的不变。处在变革时代的中国企业家亟须放眼世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以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挑战。
本书讲述的变革工程为企业家们提供了变革时代的因应之道——随时掌握社会环境脉动,随需变换思维模式,重新设计经营事业的流程及相关的活动。
变革,企业的永续发展之道;学习,企业实施变革的基础。变革,需要学习;学习,是为了变革。本书把两者结合,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指明了随需应变的路径。
作者简介 石滋宜博士,蜚声全球华人企业界的管理大师,在国际管理学界也享有盛誉。现任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及全球华人(北京)企业顾问中心董事长。石博士1937年生于台湾省,1972年获东京大学工学博士。1982年从通用电气(GE)公司离职返台,导入变革工程(Reengineering)等先进观念,并融合中国企业文化特色,推动台湾地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与产业升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被誉为“台湾的彼得德鲁克”、“竞争力之师”、“台湾自动化之父”。其领导的“中国生产力中心”,仅在台湾每年就培训企业经管人员85000人次,辅导企业400家,被世界银行誉为“培训辅导机构典范”。
  其他重要经历:通用电气公司高级经理,加拿大先进技术顾问公司总裁;“亚洲生产力组织(APO)”主席,并获“亚洲区域训练发展组织(ARTDO)”颁发的人力资源发展奖;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教授,讲授MBA"领导与变革"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顾问教授,讲授MBA“领导与变
媒体推荐 书评
  石博士把他近年来研究思考的最新成果结集,《经营DNA》《CEO智慧》
《竞争力》《变革》《心经营,心满意——创造感动消费的时代》等五部大
作陆续在大陆出版,向中国的管理界献上了一份厚礼。在这里,我竭诚地向
我们的企业家,特别是中小企业家推荐石博士的新作;相信我们的企业家一
定能从中得到启发和教益,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著名经济学家
吴敬琏
石滋宜博士一直都在热情地传播他的先进而实用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并
培训过很多海内外的企业家。他的管理理念以及在跨国公司从事管理工作的
实际经验,都会给国内企业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并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TCL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李东生
石滋宜博士以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渊博的学识,不遗余力地向企业传播
着先进的管理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石博士长期来往于海峡两岸,将
中国台湾、日本和欧美的最新管理理念和实践带给正地摸索中发展的大陆企
业家。对于石博士的满腔热忱和身体力行的作风,我非常地钦佩和尊敬。—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毅夫
编辑推荐 “台湾的彼得德鲁克”石滋宜博士继《竞争力》后又一力作!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新的“企业变革工程”理论,让人耳目一新。作者在书中深入阐述了人们如何追求在经营管理上的合理化,全书每篇文章都回答了追求变革进程中的种种问题。对于期望通过变革和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目录
吴敬琏序/1
李东生序/3
赵耀东序/5
再版自序/9
第一部分 世纪变革
导言/3
……
文摘 书摘
跳出成长的迷思(myth)
世界上所有的系统都有缺点,不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企业,都有成长
极限,人的思维也有极限。但是,我们如果转换思维——由一种思维跳到另
一种思维,而不是在一种思维里面钻不出来,就不会有极限。
案例:一个有趣的故事
日本SONY是一个创新能力极强的公司,其研发人员早在1975年就发明了
镭射唱片,但公司在1976年却决定放弃商品化。原因是他们依旧以12英寸的
唱片尺寸做镭射唱片,但要连续录18小时的音乐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经过
计算,一张唱片至少要卖200美元才够本,这么高的价位,市场是很难接受
的。于是,公司认为镭射唱片没有商品化的价值。
在3年后的1979年,荷兰飞利浦(Philips)写信给SONY,告知他们也开发
出了镭射唱片,希望能和SONY谈一下标准尺寸的问题。如果SONY是美国公司
,其反应一定是回绝飞利浦,告诉他们不必再浪费时间。但SONY是日本公司
,因此它不动声色,想看看飞利浦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膏药。
飞利浦派了一组工作人员来到日本,SONY请他们先谈开发镭射唱片的经
验。飞利浦的工作人员拿出一张只有4.5英寸的镭射唱片出来解说,SONY人
员大吃一惊,询问这个尺寸是怎么决定的。飞利浦的X-作人员告诉SONY,镭
射唱片研发小组的召集人是交响乐迷,他曾问他的朋友即柏林爱乐交响乐团
的指挥卡拉扬:唱片应该多大尺寸?
卡拉扬不假思索地回答:“现在的唱片都太小,如果你不能将贝多芬《
第九交响曲》放在一面上,就不够大。”于是,他们就回去把贝多芬的《第
九交响曲》录成单面,这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4.5英寸大小的镭射唱片
。大家一定没想到,贝多芬在172年前所作的曲子,竟然决定了现代镭射唱
片的大小。而SONY也因为没有放弃和飞利浦面谈的机会,从而可以共享在镭
射唱片市场开发出来的巨大利益。
SONY虽然创新能力很强,但其研发人员竟然只想到空间,没想到时间。
如果让飞利浦单独宣布4.5英寸标准,将来在镭射唱机、唱片市场上哪里还
会有SONY的立足之地?
像SONY这样的公司也会有思考的盲点,这就是因为受限于既有的思维模
式。
多数人都害怕尝试新事物,习惯因循传统和前例,认为这样最保险,这
也是许多大企业的通病。但是如果总是认为以前的做法理所当然,就会扼杀
人类的创造力,人们的思想、行为也就永远
……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