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 2010-02-19 14:59:25 作者: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213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9787010064499
条形码:978701006449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在马克思构建唯物史观科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市民社会理论是一条具有基础作用和枢轴性质的重要线索。本书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产生、演变过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也就是从马克思撰写《博士论文》到发表《共产党宣言》这段时期对市民社会理论的丰富发展过程进行了党旗的研究。本书认为,从思想发展的内存逻辑顺序来看,马克思实际上是在两种涵义上把握和使用“市民社会”概念的: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用“市民社会”来指称“资产阶级社会”。经由《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过渡,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马克思把市民社会理解为“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简生产力所制约,同时也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进一步把“生产关系”概念精确化,系统论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事实上使“生产关系”、“交往形式”、“市民社会”成为彼此相通的概念。
编辑推荐 在马克思构建唯物史观科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市民社会理论是一条具有基础作用和枢轴性质的重要线索。本书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产生、演变过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也就是从马克思撰写《博士论文》到发表《共产党宣言》这段时期对市民社会理论的丰富发展过程进行了党旗的研究。本书认为,从思想发展的内存逻辑顺序来看,马克思实际上是在两种涵义上把握和使用“市民社会”概念的: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用“市民社会”来指称“资产阶级社会”。经由《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过渡,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马克思把市民社会理解为“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简生产力所制约,同时也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进一步把“生产关系”概念精确化,系统论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事实上使“生产关系”、“交往形式”、“市民社会”成为彼此相通的概念。
目录
内容提要
导言
 一、国内外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书在何种意义上使用“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这一概念

第一章 马克思青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轨迹
……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