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103 页
出版日期:2004年10月
ISBN:7506020432
条形码:97875060204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在日本引起轰动的超级畅销书,被职场人士称为“能够帮助我解除众多烦恼、困惑”,足以改变个人命运的“金玉之书”。
本书由国际著名招聘专家讲述工作和人生的密切关系,告诉你选择工作就是选择人生,只有明白了自己的生存目的和潜力,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快乐和成功,作者并就一些热门问题纠正了职场人士的错误认识,提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并颔首称道的观点。
作者简介 安田佳生,国际著名招聘专家。1965年出生,18岁留学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回国后在猎头公司从事营销工作,于1990年创立自己的人才服务中心,主要以中小企业对象开展招聘咨询业务。在鉴别人才方面,他具有丰富的经验与技巧,他断言:应该录用并培养有潜力的人才,没有必要培养没有潜力的人才。这一点得到了各类公司高层、员工以及高校毕业的广泛支持。在经营公司的同时,他还是各地演讲和研讨会中深受欢迎的主讲嘉宾,同时还担任船井综合研究所:junmior cosoms:俱乐部和日本经济特别研究室为经营带来革新的人才战略项目的特聘讲师。
媒体推荐 前言
本书是我的第二部作品。
我的第一部作品《什么样的人能干,什么样的人不能干》出入意料地销售了16万册,我一下子成了畅销书作家。
为此,我感到非常吃惊。
第一部作品旨在让尽可能多的经营者注意到有关人才的错误认识。
因为是以经营者为对象来讲述的,所以根本没料到会那么畅销。除经营者之外,参与招聘的人事负责人、年轻的公司职员以及即将就业的大学生也纷纷阅读了该书,很多读者还给我寄来热情洋溢的信。
该书反响如此之大,也正说明了很多人对于“人才”和“自己的能力”抱有一些迷惘和烦恼。
如果通过阅读该书,能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迈上走向“成功人士”的道路,那将使我感到无比欣慰。
接着我又写了该系列的第二本——《选择什么样的工作,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希望即将就业的各位学生和刚走人社会的年轻职员们不吝赐读。
本书和第一本书的内容相差较大,坦率地讲,我原本打算先出本书,但由于没有实际业绩,所以迟迟不敢动笔。
我作为招聘咨询公司的总经理,可能先出前一本书更能被人们接受。
可是,如果前一本书不怎么畅销,本书很可能就没机会面市了。
我想告诉各位读者,比起前一本,我对本书更满意。
我坚信,读完本书的读者中肯定会有一些人要经历人生的戏剧性变化,希望你也成为其中的一个。
在民主主义社会中,事情一般由多数人决定。但是,我希望我们国家的年轻一代能够尽早意识到:大多数人的所言、所想未必是真理。
对于自己的评价最好由自己来决定。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自己更相信自己,所以应该让自己更自信。
你在某个领域肯定是很优秀的人。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这片天地吧。
我衷心希望,阅读本书后越来越多的人能发掘出自己隐含的无限可能性,将人生的主导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安田佳生
2003年10月1日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在日本引起轰动的超级畅销书,被职场人士称为“能够帮助我解除众多烦恼、困惑”,足以改变个人命运的“金玉之书”。
本书由国际著名招聘专家讲述工作和人生的密切关系,告诉你选择工作就是选择人生,只有明白了自己的生存目的和潜力,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快乐和成功,作者并就一些热门问题纠正了职场人士的错误认识,提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并颔首称道的观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选择工作就是选择人生
人生还没有开始
职业类型其实有几百种
不知道如何生存,就无法选择工作
“从事了5年营销工作”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
文摘 书摘
职业类型其实有几百种。从一流大学毕业,到一流企业工作,沿着这种轨迹前进是最好的——一直受这种认识影响的年轻人可能有些难以相信,但职业类型确实有上百种。
在从事招聘工作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这个世界的职业类型真是多种多样,如记者、漫画家、焰火匠人以及奶酪农场主等等。
重点在于,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有风险,都要负责任。走入社会工作就是这样的。
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抱着“要做就做最好”的理念去做超出别人期望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但正是这样才能产生工作价值和成就感。
人们常说:“独立=高风险。”
但我不这样认为。独立不一定风险就大。
确实,独立经营就是要自己承担所有的经营责任,如果破产可能就要债台高筑。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独立=高风险”。
无论选择什么工作,都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对于蕴涵无限才能并且抱有“独立经营”这一远大目标的年轻人来说,不独立经营,而是勉强到某个公司工作,或者从有限的选项中选择不太适合自己的工作,不能充分发挥才能而终其一生,我认为这样做风险更大。
人不工作就无法生存,但工作未必等于到公司就职。职业类型有几百种,请你首先牢记这一点。
不能在与过去相同的条件下就业,是因为得不到与过去经历相应的报酬。如果是这种情况,果断地离开不失为好办法。以此为契机,或许会发现别处更适合自己,或者发掘出自己的新能力。
正确看待自身价值的人不会在面试中傻兮兮地说自己“能够当部长”。最近流行的“自身市场价值调查”等有关更换工作后自己有多大价值的调查,你能坦然接受吗?
当然,我们不知道这类调查客观性有多高,有多准确。
重点不在于客观性,而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接受调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有的人才都标有价码,这是不争的事实。要想了解自己真正的市场价值,最好还是谦虚地接受这些调查。
这是因为,这些调查有利于避免对自己评价过高。对自己评价过高的人对于公司的评价以及新工作的条件经常会感到不满,并且很难从这种压力下解放出来。
“为什么重组时我被裁掉了?”“为什么社会不了解我的价值呢?”他们无法摆脱这些想法。
下面,我列举两个避免过高评价自己的关键词。
一个是“经历”。迄今为止自己都做了什么样的工作,这种经历其实并不是判断人才价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