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02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8月
ISBN:756222031X
条形码:9787562220312
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教育投资体制既是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由 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共同决定的。本文正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及教 育发展的现状,通过理论分析和对比研究说明了教育投资体制发展的方向,论证了教育投资 体制改革对我国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发展的作用,对我国从一个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提供了理论研究的视角和对策实施的保障。
作者简介 范先佐,男,1953年4fl生,湖北浠水人。1992年毕业于前苏联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大学,获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OCTOROFPHILOSOPHY(ph.D)inEconomics)。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经济学与教育财政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已出版《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新论》、《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等专著、译著五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1997年12月入选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专家组成员、全国教育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教育与经济》杂志常委副主编、湖北省教育经济学会副会长等。
目录
导言í
第一章教育投资主体行为分析í
一、个人的教育投资行为分析í
(一)个人家庭教育投资的一般行为动机和目的í
(二)影响个人家庭教育投资的因素í
(三)个人家庭教育投资支出的具体决定í
(四)增加个人家庭教育投资支出的理论分析í
二、企业的教育投资行为分析í
(一)企业教育投资的一般行为动机和目的í
(二)企业教育投资范围和方式的选择í
(三)我国企业教育投资行为分析í
三、政府的教育投资行为分析í
(一)政府教育投资的一般行为动机和目的í
(二)政府教育投资支出规模的决定í
(三)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偏差及其矫治í
第二章教育投资体制模式的选择í
一、教育投资体制模式的界定与分类í
(一)教育职能的演变与教育投资体制模式的选择
(二)生产力的发展与教育投资体制模式的选择í
(三)教育的混合品性质与教育投资体制模式的选择
二、个人、企业与政府参与教育投资程度的依据í
三、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与教育投资体制模式的演变
(一)公共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公共教育制度的初步形成
(二)公共教育制度的正式建立í
(三)公共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í
第三章不同类型教育投资体制模式的比较与评价í
一、教育投资体制模式选择的依据í
二、不同类型教育投资体制模式的比较í
三、教育投资体制合理与否的标志í
(一)判断教育投资体制合理与否的思路í
(二)判断和检验教育投资体制合理与否的指标体系
(三)判断教育投资体制合理与否的客观标志
第四章我国传统教育投资体制模式的选择与演变
一、传统教育投资体制模式的形成与沿革í
二、传统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主要缺陷
三、传统教育投资体制模式赖以存在的理论基—í
第五章我国现行教育投资体制的形成及其主要缺陷
一、现行教育投资体制形成的背景í
二、现行教育投资体制的主要特点í
三、现行教育投资体制运行的绩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í
第六章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投资体制
的评价í
一、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评价í
二、现行高级中等教育投资体制的评价í
三、现行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评价í
第七章我国现行教育投资体制模式的进一步改革び胪晟篇í
一、教育投资体制模式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的宏观背景í
二、个人、企业、政府教育投资的调整í
(一)个人家庭教育投资应从个别家庭投资向と体家庭投资转变í
(二)企业教育投资应逐步从普通教育转向ぶ肮ぴ谥芭嘌档戎耙到逃领域 í
(三)政府的教育投资在国家预算支出中应び傻诙次分配升格为第一次分配í
三、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模式的进一步改革び胪晟 í
(一)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模式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二)高级中等教育投资体制模式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三)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模式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第八章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与教育公平
一、教育公平概念的界定í
(一)教育公平的概念í
(二)教育公平与教育平等í
二、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对教育公平的影响í
(一)“优质优价”与教育公平í
(二)“成本分担”与教育公平í
(三)缴费上学与教育公平í
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与教育公平的协调和统一í
(一)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与教育公平さ男调和统一í
(二)高级中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与教育公平さ男调和统一í
(三)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与教育公平的协调和统一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桂住苑书丛"是我社建社早期组织的一套丛书,20世纪80年代曾推出五种,均系青年学者的论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我们在出版以前辈学者产生过影响的论著为内容的"桂岳书系"的同时,继续长期出版"桂苑书丛",主要是及时发表华中师范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的最新重要研究成果。
我们的校园既有参天大树,也有如茵的绿坪,共同构成宏阔幽深而富有盎然生气的美丽景致。今日的大树,是由昨日的幼苗长成;今日的幼苗,可望成为明日的大树。一代一代,使我们的学术事业,永葆青春活力。
青出于蓝,后来居上,本是先师们的期望,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桂苑书丛"的作者却还有他们特别的幸运。
文摘 其次,各级各类教育均有较大发展①。2001年全国"两基验收"(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达到2573个,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已经通过''两基验收"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在努力巩固普及验收成果的基础上,正在把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高中阶段教育规范逐步增大。2001年,高中阶段教育呈现出较快的发展速度,初中毕业生升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的比例达到52.9%,创造了近十年来最高的升学率水平。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1404.97万人,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包括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在校生1170.34万人。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高等教育的稳定发展,加上1999年开始的连续大扩招,使我国全口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②上升到2001年的13.3%。2001年,全国高等学校共招收本科、高职(专科)学生464.21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68.28万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195.93万人,研究生招生16.52万人。全国在学研究生总数为39.32万人,高等教育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达到1175.05万人,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719.07万人,成人高校在校生455.98万人。此外,其他教育事业也在稳步发展。
后记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资助项目的成果之一和教育部"九五"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当代社会,教育的状况如何,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而发展和提高教育要有强大的物质保证。教育投资及其体制问题,是世界各国上自政府下至教育界人士普遍关心而又感到困惑的问题,议论纷纭,莫衷一是。就事论事,随机处理,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寻找答案。本书正是试图去寻求这一答案。、但我的学术水平、知识结构、实践基础乃至精力与时间,对交出满意的答卷是力不从心的。出版这部拙著是为求教于广大读者,尤其是教育经济学的教学研究人员和教育经济的管理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