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28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105086665
条形码:97871050866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内容简介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概况》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之一。《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是在各有关地区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由各自治地方分别编写的。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缔造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建立,实现了各少数民族在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上的民主权利,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三十多年来,各民族自治地方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编辑推荐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概况》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形
二、气候
三、土壤
四、水文地质
第二节 物产资源
一、植物
二、动物
三、矿产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一、人口
二、民族
第四节 行政区划
第五节 名胜古迹
一、古建筑
二、古遗址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一、民主政权的建设
二、中共围场县委、县政府机关战略北移
三、游击战争
第三节 土地改革
一、土地历史状况
二、土地改革运动
三、土地改革的成果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一、互助组
二、农业生产合作社
三、整顿提高合作社
四、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 改革开放
一、农村生产责任制
二、国有企业改革
三、对外开放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第三节 法制建设
一、自治条例的制定
二、单行条例的制定
第四节 民族关系
第五节 人民生活
一、城镇人民生活
二、农村人民生活
第四章 农业
第一节 农业
一、农业科技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农机事业蓬勃发展
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加合理
第二节 林业
一、县属林业
二、国有林业
第三节 畜牧业
一、健全服务体系,加强疫病防控
二、加快品种改良,提高畜牧质量
三、调整饲养结构,抓好饲草饲料生产
四、发展畜禽养殖,做大壮强牛产业
五、搞好项目建设,促进畜牧业发展
第四节 渔业
一、历史上天然渔业资源状况
二、不断发展的自治县渔业
第五节 水利
一、防洪工程
二、水土保持
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四、农村人畜饮水工程
五、移民迁建
第五章 工业
第一节 能源生产
第二节 工业
一、加大企业改革和转制力度,把企业全面
推向市场
二、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盘活存量资产
三、加快发展私营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四、加大找矿探矿力度,使矿业经济取得突破
第六章 电力交通通信
第一节 电力
第二节 铁路
第三节 公路
一、国道
二、省道
三、县道
第四节 邮政
一、邮政改革不断深化
二、邮政网络不断完善
第五节 电信
第七章 财政金融
第一节 财政
第二节 税收
一、国税管理
二、地税管理
第三节 金融
一、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
第八章 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十章 对外开放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后记
……
序言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文摘 插图:

县内的满族人使用汉语言文字,但由于长期与汉族、蒙古族等民族生活在一起,在语言文字方面相互交流,满语词汇在汉语中沿用,构成了地方土语。如不守信用称之为“秃鲁”,称矮胖的人为“胖布伦敦”,对不穿衣服的孩子称“光不留丢”,称太阳为“老爷儿”,称昨天为“夜来个”,称今天为“今儿个”,称明天为“明儿个”等等,已成为县内满族、蒙古族和汉族人民共同的方言。
长期以来围场满族人从事农业生产,其饮食习惯也多为其他民族接受,除回族外,已形成共同的饮食特点。爱吃酸菜,喜饮酒、吃黏食、白肉、血肠等。秋季到来,家家都腌制一些青菜,贮存起来,以备冬季炒、熬和上火锅之用。如今县内的满族在房屋建筑的形制和住俗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该县满族人的住俗已于20世纪70年代不见了,农村的房屋为砖混结构的平房或瓦房,长辈多住在较暖和的东间;城市多为单门独院的两层楼房或集中住宅楼,小辈住大间,长辈住小间。满族人尊老爱幼、好客、重礼节,在县内满族人相见,对长辈要行礼,现在多是见面互相问候和握手的礼节。但是在农村未婚女人行鞠躬礼;已婚女子则行蹲礼;在家用餐时长辈奉陪,小辈一旁站立;当老人之间或老人和外人之间谈话时,子女站在一旁,不许插话或打断;路遇长者,晚辈要下车,待长辈走过,再上车行走;过春节要拜年,等等礼俗还在延续。县内满族老人至今不吃狗肉,不打乌鸦和喜鹊。探看病人在上午。埋葬人后不扛着锨、镐进院等。
后记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概况》是根据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的统一规划和要求编写的,现奉献给读者。
本书是在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并得到县内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编写而成的。为做好编写工作,自治县专门成立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概况》编纂委员会,下设了编写组,负责承担具体的编写工作。迟云德、曹俊明、陈彦奎、付艳春、范秀芝、高瑞德、顾瑞菊、郭鹏程、关孟超、刘春玉、刘国章、柳雁飞、李文瑞、李大伟、石国莉、司瑞雪、孙国平、孙静超、王淑萍、王凤庭、王大勇、王国兴、魏金生、徐广华、许建国、杨珠瑞、杨金国、杨大文、于立海、于勇、张桂如、张树文、张达、张建华、张俊忠、张桂春等同志为本书撰写了有关章节的初稿。在编写中还参阅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志》、《围场概要》、《围场县土特产品资源调研报告》等有关资料,县人大、县委组织部、县志办、农税局、农工委、体改局、围场镇、四合永镇、棋盘山镇、克勒沟镇、半截塔镇、朝阳湾镇、朝阳地镇、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四合永车站和统计局等单位提供了有关资料和数据。最后该书由杨珠瑞同志通纂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