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29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100057892/9787100057899
条形码:978710005789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Geographic idea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内容简介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内容简介:全书分成四组内容,即“世界的表达”、“作为人类家园的世界”、“相互联系的万千世界”,加上作为结尾的“结语”,系统地阐述了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是文集,但实质上不是彼此较少关联甚至彼此分割的论题,而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这是真正的理论著作。作者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种学科同时作出各种各样贡献的态势中,从较长的时间尺度和较大的空间尺度内,梳理总结出地理学和地理学家们的贡献及这些贡献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作者简介 苏珊汉森(Susan I'~IISOIi)是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地理学教授,米德尔布里学院(Middlebury College)的研究生,她作为和平军团的志愿者在肯尼亚服务九年后于西北大学(Northwestern)获得地理学博士学位。她在性别与劳动力市场、城市活动格局等方 面著述颇丰。最近出版了《性别、工作和空间》(Gender,Work and Space),该书系与杰拉尔迪普拉特(Geraldine.Pratt)合著。汉森 教授是经济地理的两位主编之一,《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刊》和《职业 地理学家》的前主编,目前仍是其他五种杂志的编委会成员。她是美国地理学家协会的前理事长,美国科学促进会成员、前古根汉姆(Guggenheim)研究员、美国地理学家协会荣誉奖获得者。汉森教授目前是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会成员、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国 家地理信息分析中心委员、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大学地理委员会共同主席之一,正领导的一个项目旨在促进本科导论课程开发和传播积 极有效的学习模块。
媒体推荐 “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地理学家在帮助人类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那么这绝对是一部不容错过、精彩绝伦的著作。书中讲述了一个个关于成功的故事:富有挑战和创新精神的地理学家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
——爱德华?弗纳尔德(Edward A. Fernald)美国地理教育全国委员会前主席、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地理学教授
“这是一本对现代地理学主题说明深入浅出、论述精妙的好书。”
——里萨?帕姆(Risal Palm)俄勒冈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地理学教授
编辑推荐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目录
序
苏珊汉森
导言: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
第一部 分世界的表达
第一章 地图论
第二章 天气图:用电子通信预报大气的地理学
第三章 地理信息系统
第二部分 作为人类家园的世界
第四章 人类调适
第五章 水量平衡气候学
第六章 人类对地球的改变
第三部分 相互联系的万千世界
第七章 空间组织及相互依赖
第八章 蜂窝状的正六边形结构:中心地理论
第九章 城市群:未来即是现在
第四部分结语
第十章 地方感
作者简介
索引
译后记
……
序言 这里呈献给读者的是美国地理学家联合会组织编写的《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时任美国地理学家联合会主席的苏珊汉森教授在学会年会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她的学会同事们一一在大学任教的教授们——进行了这一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学者们以广阔的视角透过时间“隧道”,阐述了地理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在地理学“圈子”外如何发挥了重大影响。书中以丰富的资料和地理思维逻辑阐述了地理学家的伟大科学成就,指出了这些成就的社会影响已经大大超出了地理学专业的范畴。这些地理学思想是由地理学家发现、率先阐述并逐渐进入社会生活从而影响世界的,而这又进一步推动地理学的发展。
全书分成四组内容,即“世界的表达”、“作为人类家园的世界”、“相互联系的万千世界”,加上作为结尾的“结语”,系统地阐述了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是文集,但实质上不是彼此较少关联甚至彼此分割的论题,而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这是真正的理论著作。作者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种学科同时作出各种各样贡献的态势中,从较长的时间尺度和较大的空间尺度内,梳理总结出地理学和地理学家们的贡献及这些贡献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文摘 插图:

源于希腊语的“地理”一词,字面上的意思是记下或描写地球。这本书就是有关地球的研究是如何进发出思想,而这些思想又的确改变了我们所研究的地球。改变总是最初在知识领域最有效地发挥作用,使我们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或这个世界的某一部分的方式发生变化。19世纪晚期由乔治珀金斯马什(GeorgePerkinsMarsh)开始的世界观转变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由将人类对环境的改变看成是进步的信号转变到将这样的改变看成是潜在的灾难(本书第六章描写的变化)。
显著地改变知识领域的思想极可能也会转化为物质景观的变化。例如,人类对环境的改变并不是必然地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思想,已经在支持各种各样的(诸如保护湿地的)环境保护法的出台。荷兰开拓地(荷兰人从北海获得的土地)上聚落系统的设计就是体现中心地理论的地理学原理的一个成功例子。美国某些河流的洪泛平原上居民点的缺乏,就是从人类环境灾害调适思想中产生的政府政策的可视表达(第四章有描写)。当地理学思想改变了我们头脑中的世界时,其影响有时就可以从景观中看出来。
但是,“地上的”可视变化和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转换之间的联系有时是很微妙的,两者并不总是能够容易地区别开来。下一章论述的地图思想(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有影响的地理学思想),极可能就是通过改变我们如何定义我们自己的方式而改变了世界。
这里论述的十个思想并没有包括所有的改变世界的地理思想;人们也许争辩说这十个思想不具有相同的深度和广度,可能也不是具有最大影响的十个。但是,他们确实代表了地理学探求和阐明世界的主要方式。地理学的思想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已经并且将继续为世界地理学家的研究作出贡献。在这本书中,每三章一组被组织成
后记 本书的对象是地理学的“新来者”和那些“非地理读者——高中学生、大学新生或那些不想上大学而没有机会接触地理的人”。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为地理系的新生和非地理学者写的书?这要从我自己选择地理学专业的经历说起。
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当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一看是地理系就傻了眼,我从来没有报过地理专业,我甚至都不知道大学里还有学地理的。是不是搞错了?我填的是物理专业啊!物理和地理只一字之差。我将我的疑问告诉班主任,他听后大笑,说大学里有地理系,属于理科。
带着满腹的疑问,我走进了大学的校门。第一学年的课程仍然是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体育。专业课只有地图与测量、地球概论,专业老师大概知道我们的心理,尽量介绍一些数学公式,使我们觉得与高中没有什么差别。从第二学年开始,就进入了专业的“噩梦期”。地质、地貌、气象与气候、水文地理、植物地理等已经与数理化渐行渐远,后来的人文地理导论、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等这些描述性的课程,更是与我想象的理科完全不一样,心中的波动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