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页码:42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9787312024023
条形码:978731202402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电子系统设计基础》是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的基础教材,主要分为三篇内容。第一篇着重介绍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自上而下”的系统设计流程、硬件描述语言(HDL)设计方法以及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等;第二篇详细介绍了VHDL语言的语法规范和编程方法,给出了大量的程序设计实例,并介绍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开发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工具MAX+PLUSⅡ、QuartusⅡ的操作指南。第三篇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公司)的TMS320C54x系列DSP为例,对实现系统的另一种重要器件——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进行了介绍,主要包—SP的定点和浮点运算、TMS320C54x系列DSP的体系结构和指令系统,并给出了DSP开发软件CCS的操作指南。
《电子系统设计基础》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自动化、信息系统及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师、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电子系统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第1章 绪论
1.1 电子系统设计的内容
1.2 电子系统设计的方法
1.2.1 传统的电子系统设计方法
1.2.2 EDA技术的发展
1.2.3 EDA设计技术
1.3 EDA技术的优势
1.4 提供EDA设计工具的主要公司
1.4.1 Cadence公司
1.4.2 Synopsys公司
1.4.3 MentorGraphics公司
第2章 现代电子系统设计方法
2.1系统级的建模与仿真
2.1.1 数字系统的设计模型
2.1.2 模拟器件的建模
2.1.3 系统级仿真
2.2 IC设计方法
2.2.1 IC的设计流程
2.2.2 硬件描述语言的描述方法
2.3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方法
2.3.1集成电路的分类
2.3.2 FPGA的设计实现方法
2.4 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设计方法
2.4.1 ASIC分类
2.4.2 ASIC的设计流程
2.4.3 ASIC电路的特点
2.5 IP复用方法
2.5.1系统的层次式设计
2.5.2 硬IP和软IP
2.5.3 基于IP模块的设计方法
2.6 印刷电路板设计
2.6.1 印刷电路板布局设计
2.6.2 印刷电路板布线设计
第3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工作原理
3.1 概述
3.1.1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
3.1.2 PLD厂商及产品介绍
3.1.3 FPGA与CPLD之间的差别
3.1.4 FPGA/CPLD的优点
3.1.5 FPGA/CPLD设计的般流程
3.2 XilinxFPGA结构简介
3.2.1 Xc3000系列产品的结构
3.2.2 VirtexⅡ系列产品的结构
3.3 Altera产品简介
3.3.1 FLEx10K系列器件的结构
3.3.2 CvcloneⅡ系列器件的结构
第二篇 VHDL硬件描述语言及硬件电路设计
第4章 VHDL硬件描述语言
4.1 HDL语言概述。
4.1.1 HDL语言的出现及发展
4.1.2 HDL语言的分类
4.1.3 VHDL语言开发环境及硬件平台
4.2 VH]DL程序的基本结构
4.2.1 库
4.2.2 实体
4.2.3 结构体
第5章 VHDL语言基础
5.1 VHDL的数据类型和操作符
5.1.1 VHDL标识符
5.1.2 VHDL数据对象
5.1.3 VHDL数据类型
5.1.4 VHDL操作符
5.2 VHDL顺序语句
5.2.1 IF语句
5.2.2 CASE语句
5.2.3 LOOP语句
5.2.4 NEXT语句
5.2.5 EXIT语句
5.2.6 RETDRN语句
5.2.7 WAIT语句
5.2.8 NULL语句
5.2.9 REPORT语句
5.3 VHDL并发语句
5.3.1 PROCESS语句
5.3.2 BLOCK语句
5.3.3 并发过程调用语句和子程序
5.3.4 ASSERT语句
5.3.5 信号代入语句
5.3.6 元件例化语句及元件
5.3.7 GENERATE语句
5.4 配置和属性
5.4.1 配置
5.4.2 属性及时钟表示
5.4.3 VHDL模板
5.5 VHDL数字电路设计实例
5.5.1 组合电路设计
5.5.2 时序电路设计
5.5.3 有限状态机
第6章 基于FPGA设计的软硬件环境
第三篇 数字信号处理器原理及设计
第7章 数字信号处理器概述
第8章 TMS320C54x系列DSP的体系结构
第9章 TMS320C54x系列DSP的指令系统
第10章 TMS320C54x系列DSP的开发流程
第11章 CCSIDE软件操作指南
参考文献
……
序言 随着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系统的复杂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集成度越来越高,而设计周期却越来越短。传统的人工设计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的要求了,取而代之的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
EDA技术提供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全新设计方法,它首先从系统设计入手,通过对系统的行为描述,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一旦“概念性”的系统得到验证后,再通过综合优化工具,将“概念性”的系统转变为由具体逻辑电路描述的系统。最后,通过制作印刷电路板(PCB)和集成电路芯片(IC)实现物理系统。这里的“自上而下”指的是从系统的功能设计到物理上的硬件实现的全过程。
现代电子系统的系统级设计和仿真主要是依赖多种层次、多种功能的EDA软件工具来进行的,而系统的物理实现正逐步走向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为核心的硬件架构。因此,要想对现代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仅要学习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软件工具, 还要对DSP和PLD等器件有所了解。本书的目标就是将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尝试对现代电子系统从设计到实现进行全面的描述。
文摘 第一篇 电子系统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第1章 绪论
电子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信息电子产品。由于电子系统的实现是以电子元、器件为基础的,因此在电子元、器件发展的各个阶段,电子系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早期的电子系统以电子管、晶体管为基础,其特点是功能简单、体积庞大、功耗大。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电子系统也逐渐过渡到以集成电路为基本的组成器件。八十年代以后,集成电路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LSD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I),基于LSI和VLSI的电子系统在性能上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电子系统的复杂度日益提高。如果还采用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作基本的设计器件,那么一个电子系统可能需要使用数万个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芯片,这势必会带来体积大、功耗大、可靠性差等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现代电子系统要逐步走向集成化,使用专用集成电路(ApD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来进行电子系统的设计,进而向系统芯片(Svstem on Chip:SOC)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