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页码:43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807455639
条形码:97878074556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Does the Center Hold? An Introduction to Western Philosophy
内容简介 《西方哲学导论:中心保持不变吗?(第3版)》内容简介:哲学一定无聊吗?哲学一定难懂吗?不一定!第三版《西方哲学导论——中心保持不变吗?》就是一本有趣的按主题编排的哲学入门读物。作者唐纳德帕尔玛是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及教材编纂者,他以清晰风趣的文风及五百多幅原创插图,致力带领读者通观入门哲学问题。突出优点:教员们赞许唐纳德帕尔玛独一无二的清晰解释疑难哲学概念的能力.令初学者对教员着迷,能够理解教员。这么多插图通常都很幽默,有助于阐明复杂问题。包括八十多段选自重要著作的简短片段。正文包括单独讨论艺术哲学、自由哲学、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的章节。在第四章身心问题中,功能主义材料更为丰富。扩充第五章宗教哲学中的“灾祸”主题。
编辑推荐 《西方哲学导论:中心保持不变吗?(第3版)》:经典大学人文社科读本
第一辑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艺术和人文——艺术导论
社会学和我们
心理学和我们
发现我们的过去——简明考古学导论
思想的力量——哲学导论
第二辑
快乐学哲学——减轻哲学的不能承受之重
西方哲学导论——中心保持不变吗?
为什么做个好人很难?——伦理学导论
大人物和大问题——世界历史中的人和事
人性之镜——文化人类学导论
海德格尔和马尔库塞——历史的灾难和救赎
目录
序言/1
导言/l
1 我们在这门课上做什么?
哲学是否可能?/5
哲学的起源/7
当代哲学分支/18
认识论/18
本体论/19
逻辑学/20
伦理学/2l
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22
美学/22
苏格拉底的哲学/28
结论/35
思考题/38
拓展阅读/38
2 真即是美,美即是真
理性主义者的认识论/41
柏拉图的哲学/42
影像/45
可感事物/45
概念/47
理式/48
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52
思考题/74
拓展阅读/75
3 所见即所得
经验主义者的认识论/77
作为经验主义先驱的亚里士多德/77
约翰洛克的经验主义/80
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82
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84
实体/85
贝克莱对洛克的修正/86
感觉材料/87
感觉材料的来源/92
休谟对贝克莱经验主义的极端化/94
逻辑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的进一步极端化/99
对逻辑实证主义感觉材料概念的抨击,102
对逻辑实证主义语言的抨击/105
康德的折中/107
结论/108
思考题/ll1
拓展阅读/112
4 谁在先,什么在后?
本体论/115
二元论/116
唯物主义一元论/120
唯物主义/120
行为主义/120
心脑同一论/132
消除唯物主义/136
功能主义及对其不满者/138
多元论/146
结论/149
思考题/154
拓展阅读/155
5 奥林匹斯山,摩利亚山,及其他圣地
宗教哲学/159
有神论/162
本体论证明/162
宇宙论证明/169
休谟对宇宙论证明的批判/170
目的论证明/172
达尔文与休谟对目的论证明的批判/174
无神论/176
费尔巴哈的“人的宗教”/179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回应/182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对宗教的精神分析/184
对自主选择宗教信仰的辩护/187
宗教神秘主义/192
宗教存在主义/199
结论/206
思考题/208
拓展阅读/208
6 自由世界里最大的航空公司
自由哲学/211
决定论:古希腊和启蒙运动的观点/212
强硬决定论:现代观点/214
BF斯金纳/214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217
温和决定论/222
非决定论/225
自由意志论/227
存在主义的自由/230
固执己见的自由/237
结论/239
思考题/248
拓展阅读/248
7 你应该变得完美
伦理学/251
古希腊道德哲学家/251
正义/道德/251
城邦/灵魂/255
利己主义/259
快乐论/264
功利主义/267
快乐计算法/267
快乐的质/269
……
8 各有所好
9 让他们吃蛋糕吧
10 但这是艺术吗
译后记
……
序言 我遇到过家长强迫学生主修商业、生物学,或注册学习法律预科课程,却记不得有家长坚持让学生主修哲学。当然,从未有人因为贪婪而进入哲学领域,除非他严重误解了哲学,受了蒙蔽。柏拉图也许因为权力欲受挫才被迫进入哲学领域,但此后鲜有人再犯此类错误。多数学生的第一次哲学课以这种结果而告终:对于自己将要干什么,他们根本一无所知,或者所知甚少。他们来上哲学课是因为“哲学”符合课程要求,他们可以随便把哲学安插在课程表里;或者因为他们还能报名修习这一课程(这门课报名还没截止!)。幸好,由于朋友推荐或某位导师的盛誉而报名修习哲学课的学生不算少。这很好,因为我们当然需要优秀的哲学教师。对于不熟悉哲学的人来说,哲学当然很难,而且还令人望而生畏。我们不清楚哲学有什么意义;哲学的用途不易发觉,哲学论证通常十分抽象;我们也很难理解哲学是怎样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文摘 插图:

在本书中,我把这类一般性的问题称为“大问题”。这有一点夸大其词,但不如某些哲学家称其为“最重要的问题”那么夸张。(应该立即承认这一点,即:使一个问题变得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提出此问题时所处的背景。)人们也可以把这类问题称为深层问题,但是“深层”二字并没有傲慢之意,而是把它们比喻成考古学或地质学上“深层”之意。这类问题之所以是“深层”问题,是因为它们处于其他问题的下方,并且支撑着其他问题。当我谈论从A点到B点要用多少时间时,我所说的话已暗含着一些时间的一般概念,哲学则对这些暗含着的一般概念进行批判性的研究。
让我再补充一个尝试对哲学下的定义吧。这个定义来自克雷格夏奈尔(CraigChannell)教授。据他认为,哲学是“不间断地形成理论的批判活动,这种理论可以对人类经验的某些方面进行描述、解释或做出说明”。尽管后半部分定义十分含糊,实际上没什么用途,但是夏奈尔提到哲学是“发展理论的活动”,这就强调了其他定义一直没有重视的哲学特征,即哲学的建设性和创造性方面。有些哲学家(特别是20世纪前半叶的哲学家)曾认为哲学不应发展理论,而应仅仅满足于从事批判和分析活动;但是,正如我们以后会看到的那样,哲学史里有无数的宏大理论规划,这些规划都试图表明每个事物与其他各事物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研究的那些哲学史上的人物,大多数都制订了这种规划。维尔弗里德塞勒斯(wilfrid sellars)的定义也很好地捕捉到了这一特征。他的定义也许有点滑稽,他认为哲学就是“为明白事物如何联接在一起而进行的一种尝试,而‘事物’和‘联接在一起’这两个词都要从尽可能广的意义上去理解”。
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都尝试给哲学下定义呢?为什么不能做一个简单、明确的表述,以一劳永逸呢?毕竟,我们可以对“三角形”这样的词做一个简单、明确的表述。“三角形就是有三条边的封闭图形。”任何三角形都有这个特征,任何具有这类特征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后记 本书系《快乐学哲学:减轻哲学的不能承受之重》的姊妹篇。
最初,杨洋翻译了全书,曹洪洋翻译了前五章半的内容。之后在此基础上,由杨洋负责汇总整理。提交出版社出版前,又由曹洪洋对全部书稿作最后校定。
本书引用了大量哲学名著,我们大多参照了中央编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以及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过的中译本。在此,我们对前辈们令人景仰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的水平与经验实在有限,书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同道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