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19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
ISBN:7532541940
条形码:978753254194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人们一直在追求一个理想.那就是超越时空。为了了解过去,人们创造了历史;为了把握将来,人们付出了更多。一代又一代,观察、思考、决策、归纳,循环往复。人们的内心深处总是隐隐觉得:尚未发生的一切必定有章可循。于是,有了占测。
在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中,上至“第一经典”的《周易》,下至贩夫走卒的街谈巷议,关于占测的内容可谓俯拾皆是;上至天上的星宿,下至草木器物,都可能成为占测活动乞灵的工具。亢龙有悔、物极必反是耳熟能详的成语,算命相面、拆字扶乩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对于占测,人们往往将信将疑,又觉得神秘无比。
本书选取了我国古代民俗风间中占测方面的主要内容作了基本的介绍。在章节安排上,主要以占测手段、方式的不同为依据,尽可能深入浅出地介绍各种占测的产生、基本原理、演变以及其社会影响。为了增强可读性、趣味性,特地选择了一些史书和前人笔记中的小故事来说明问题,也插入了一些相关实物的图片。至于占测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有些内容渐渐与哲学结合而具有理性思辨的价值,有些则纯粹是巫觋迷信的子遗而沦为某些术士的谋生手段,也有些或许包含了尚不为人知的科学道理,其中的深入分析则不是这本普及性的读物所能够胜任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应属于占测范畴的“风水”(即堪舆),因本丛书有一本《风水趣谈》作专门的介绍,所以本书略过此节。
由于作者学识疏浅,故书中的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及方家指正批评。同时本书也引用了许多研究者的学术资料和图片,因本丛书体例无法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致谢。胡真张葵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了我国古代民俗风间中占测方面的主要内容作了基本的介绍。在章节安排上,主要以占测手段、方式的不同为依据,尽可能深入浅出地介绍各种占测的产生、基本原理、演变以及其社会影响。为了增强可读性、趣味性,本书特地选择了一些史书和前人笔记中的小故事来说明问题,也插入了一些相关实物的图片。对于占测感兴趣的读者,一定不容错过!
目录
前言 /1
壹 藏往知来:周易
一、周易的传说 /3
1.“易”的意思 /3
2.《周易》的来历 /5
二、周易的结构 /7
……
文摘 书摘
一、占星术
1.古代的天文学
我国最早使用“天文”一词的正是《周易》、《周易系辞传》中说道
: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
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
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周易贲》又有: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古人所说的“文”,最初就是今天的“纹”字,即纹理、纹路的意思,
用抽象的话来说,是一种包含人文信息的图案。因此,“天文”一词在古人
的眼里实际上是指天上的图案,其中包括今日气象学中的现象,如虹、日晕
等,而今日天文学中所包含的不少分支则不在古代天文学研究范围之内,这
在中外古代天文学是相同的。
《社会科学》1987年第5期介绍,1987年8月,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
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关家川乡出土已残破的马家窑类型彩陶盆一件,通高9.2
厘米,口径18.3厘米。陶盆内彩绘有两个同心圆,外围为锯齿纹,内圆两线
通过圆心交叉呈十字状。内圆分为四格,有两格内绘新月,另两格内绘实心
半圆。两线顶端绘有球状物,十字状犹如轮轴旋转,图案奇异。据研究,符
合《周易》“日往则月来”、“山岳则配天”的记载,因此被认为是最远古
的天文图。
公元前16世纪,商代的大天文学家巫咸编制了世界上
最早的星表,被称为《巫咸星经》。它包含三十三个星座,共计一百四十四
颗恒星,可惜已经失传了。到了战国时期,楚人甘德著有《天文星占》,记
录有511颗恒星。魏人石申著有《天文》,记录有80.9颗恒星,可惜原著已
经失传,后人将散见于其他著作中的这两位大天文学家的著作合编为《甘石
星经》。三国时代吴国人陈卓继往开来,以甘德、石申与巫咸三家的全天星
图为底本,将星空分为283宫,共有1465颗星。
世界上最著名的石刻天文图,是现存苏州的南宋淳祜丁未年(1247)的天
文图,刻于高2.67米、宽1.17米的石碑上,上半部为星图,下半部是文字说
明。在苏州还有同样的石刻《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据《宋史》记载
,公元1190年大学者黄裳绘制了八幅图献给皇太子嘉王.即现存的《天文图
》、《地理图》、《帝王绍运图》以及遗失的《太极三才本性图》、《皇帝
王伯学术图》、《九流学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