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175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ISBN:7-01-000873-6/7208070873
条形码:978720807087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解读敦煌系列
内容简介 《阿弥陀佛的中国之路》内容简介:《解读敦煌》系列丛书,由敦煌研究院学者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杰出艺术成就和东方古代文化的辉煌,是一套内容详备、体例新颖、面向广大读者的通俗读物。全面涵括了敦煌石窟的建筑、壁画、彩塑以及出土文书的内容,体系浩大、内涵丰富;以佛教、艺术、社会三大类多专题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解析敦煌石窟的奥秘;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多姿多彩的敦煌石窟艺术,向人们讲述着敦煌昔日的繁华和一个个悠远的故事……,本册讲述的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故事。
作者简介 樊锦诗,浙江杭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 著作有《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壁画全集敦煌3 北周卷》、《敦煌石窟全集佛传故事画卷》等。主持和参与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有《敦煌壁画计算机存贮与管理系统》、《敦煌莫高窟环境演化与石窟保护研究》、《莫高窟游客承载量及开放对策研究》;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合作开展的《敦煌艺术电子档案》项目、《全数字摄影测量在敦煌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等。主编《敦煌石窟全集》、《敦煌石窟》等。
编辑推荐 《阿弥陀佛的中国之路》根据施萍婷先生所撰《敦煌石窟全集 阿弥陀经画卷》,由《解读敦煌》编辑部改编而成。
极乐世界的壮丽辉煌,大唐盛世的完美展现,中西画师的宠幅巨制,敦煌绘画的艺术巅峰。
谁是阿弥陀佛?
是谁让中国人认识阿弥陀佛?
为什么阿弥陀佛信仰成为中国最大宗派?
网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什么样?
为什么口念阿弥陀佛可以快速进入极乐世界?
为什么极乐世界歌舞升平?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深入民间的阿弥陀佛
1.谁最早在中国传播阿弥陀佛?
2.历代有哪些高僧致力于传播阿弥陀信仰?
3.唐宋等时期的贵族士大夫们推崇净土信仰吗?
4.为什么有众多的善男信女信仰阿弥陀佛?
5.《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是相同的经典吗?
6.西方净土变的绘制何时形成热潮?
7.敦煌西方净土变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第二章 以求往生的经典~无量寿经变
1.无量寿经变为什么在北朝时期出现萌芽?
2.敦煌完整的无量寿经变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
3.怎样识别无量寿经变?
4.敦煌唐代初期的无量寿经变如何奠定了同类经变的基础?
5.为什么说莫高窟第220窟的无量寿经变堪称经典?
6.莫高窟第321窟的无量寿经变有何特殊性?
7.盛唐时期的无量寿经变具有独特性吗?
8.晚唐无量寿经变为什么出现大变化?
第三章 展现美妙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变
1.隋代之前有阿弥陀经变吗?
2.唐代盛行阿弥陀信仰,但为什么阿弥陀经变并不流行?
3.为什么说莫高窟第329窟的阿弥陀经变是唐代的典型之作?
4.敦煌初唐至盛唐的阿弥陀经变有什么艺术成就?
5.唐代后期敦煌阿弥陀经变创作的情况如何?
6.曹氏政权设立的画院,对阿弥陀经变的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7.为什么莫高窟第61窟的阿弥陀经变被称为五代至宋朝的经典之作?
第四章 观无量寿经变的辉煌
1.敦煌的观无量寿经变有何特点?
2.敦煌的观无量寿经变最早出现在何时?
3.敦煌最早的观无量寿经变是如何诠释“未生怨”的?
4.敦煌最早的观无量寿经变如何诠释“十六观”?
5.观无量寿经变为什么在盛唐兴盛起来?
6.为什么敦煌的盛唐观无量寿经变中大量出现净土庄严相?
7.莫高窟第217窟中首次出现的净土庄严相是如何描绘西方极乐世界的?
8.盛唐画匠如何利用艺术手法展现“净土庄严相”?
9.盛唐的观无量寿经变在构图上出现什么变化?
10.以华丽著称的莫高窟第217窟和以淡雅闻名的莫高窟第103窟的观无量寿经变的构图形式相同吗?
11.为什么中堂式的观无量寿经变久盛不衰?
12.蛇行“格子式”构图法在盛唐时期流行吗?
13.为什么莫高窟第171窟被称为“净土洞”?
14.莫高窟第171窟的观无量寿经变有何独特之处?
15.中唐的观无量寿经变为什么新增加了未生怨因缘故事?
16.中唐观无量寿经变的构图发生变化了吗?
17.吐蕃时期哪些观无量寿经变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18.归义军统治时期敦煌观无量寿经变的创作为什么呈江河日下之势?
19.归义军统治时期的观无量寿经变如何表现窟主的心愿?
20.晚唐敦煌观无量寿经变有什么时代特色?
21.五代时期的观无量寿经变有哪些堪称代表之作?
22.宋代敦煌观无量寿经变有什么时代特色?
23.西夏观无量寿经变为什么出现新面貌?
附录一 莫高窟第171窟北壁观无量寿经变“未生怨”情节分布图
附录二 莫高窟第171窟北壁观无量寿经变“十六观”分布图
附录三 敦煌大事记
……
序言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和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在寺院佛殿中,其塑像常与释迦、药师两佛并坐,称“三尊”。早在东汉时期,净土宗即由印度传人中国,以后,经过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
“净土”一词,人们并不陌生。它给人无限美好的联想,直至今天,许多洁净、优美、祥和的地方还被誉为“一方净土”。净土作为佛教的彼岸世界观念,是随大乘佛教的兴盛而产生的。佛教的净土很多,充满十方上下,有阿弥陀净土、阿佛净土、弥勒净土、华严净土、密严净土、灵山净土、文殊净土等等;唐代李通玄还提出过有十种净土。这几种净土中国皆有信仰者,在中国佛教典籍中,有关“净土”的经、释、论、赞,不计其数。其中最有名、影响最大的是阿弥陀净土,亦称西方净土。
在中国,至少自唐代以后,就将按佛经改编成的讲唱文学叫做“变文”,按佛经内容画的画叫做“变相”,亦叫“变”、“经变”。“经变”一词,最早见于完成于公元636年的《梁书》卷54,说梁武帝命人“图诸经变”;而画家就是“一代冠绝”的张繇(或即画史上有名的张僧繇)。张繇画的实物早已荡然无存,所说的经变是否就是我们今天界定的“经变”,不得而知。今天,学术界约定俗成的经变,是专指将某一部佛经的主要内容或几部相关的佛经组成首尾完整、主次分明的大画。莫高窟第156窟有“妙法莲华经变”、“西方净土变”榜题,第12窟有“法华变”、“报恩经变”、“维摩居士变”等榜题,而且都是首尾完整的大画。这些榜题,是我们使用“经变”这一概念的依据。
文摘 插图:


莫高窟第85窟与第156窟几乎同时修造,但有很大不同。由于基本上没有变色,人物、建筑等等,全都清晰可辨。此画有三点为前所未见:一是主尊“顶光”正在放光;二是“虚空段”的飞天、一佛二菩萨等,全是从下往上飞的,这是无量寿佛国的菩萨往十方诸佛国“恭敬供养诸佛世尊”;三是左右两边的二层楼阁内均坐一佛,加上“宝地段”上左右二佛,共十个佛,这不由人不想到这是“十方诸佛”来赞叹无量寿佛。从以上三点,又使人想到此窟的窟主是“都僧统”翟法荣,熟悉佛经,“依经作画”,也就顺理成章了。
中唐至归义军时代,佛教信仰的重心已出现转变,一方面中原的佛教思潮有新变,另一方面由于中原势力在敦煌下降,与敦煌地缘接近的新疆于阗和西藏影响力增加。以上复杂的情况表现在敦煌石窟中,使敦煌石窟显示的信仰面目十分繁杂纷乱。风行一时的大乘净土信仰,在中唐之后渐走下坡,而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金刚经、楞伽经、思益经等相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