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36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12203724X/9787122037244
条形码:97871220372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农村书屋系列
内容简介 《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一本通》以食用菌的产业化、标准化、高效栽培为主线,阐述了当前主要33种菇类的高效栽培技术,尤其是提供了各种培养基配方及在实际栽培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一本通》对于经济附加值高、应用价值高的珍稀菇类高效栽培技术也分门别类予以介绍,还介绍了蕈菌的制种技术、蕈菌食品的加工与储藏、有害微生物和动物的侵害与防治、蕈菌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HACCP)的建立、蕈菌有机食品的初步设计等。结构清晰、便于检索。《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一本通》作者是天津市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常年从事食用菌栽培的技术指导工作,将其宝贵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奉献给读者,使《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一本通》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让农民朋友一看就能用、一学就能会。
《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一本通》可作为广大食用菌种植农户、种植场员工的指导用书,也是相关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必备用书,还可供广大农林院校的学生参考阅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蕈菌的概念
第二节 发展蕈菌产业的现状与意义
一、蕈茵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发展蕈茵产业的意义
三、中国蕈菌产业发展方向
第二章 蕈菌的形态结构与其营养生理
第一节 蕈菌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子实体
一、子实体的形态结构
二、担孢子和子囊孢子
第三节 蕈菌的生长与繁殖
一、孢予的萌发
二、茵丝的生长
第四节 蕈菌的营养生理
一、水分要求
二、肥料要求
三、空气要求
四、温度要求
五、光照要求
六、酸碱度的要求
第三章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第一节 侧耳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侧耳生长分化的条件
三、侧耳的栽培技术
第二节 香菇的栽培
一、概述
二、香菇生长分化的条件
三、香菇的栽培技术
四、花菇的栽培技术
第三节 黑木耳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黑木耳生长分化条件
三、黑木耳栽培技术
第四节 银耳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银耳生长分化的条件
三、银耳栽培技术
第五节 金针菇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金针菇生长分化的条件
三、金针菇的栽培技术
第六节 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双孢蘑菇生长分化条件
三、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四、双孢蘑菇床式栽培技术
五、林下空地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第七节 草菇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草菇生长分化的条件
三、草菇的栽培技术
第八节 滑菇的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滑菇生长分化的条件
三、滑菇的栽培技术
四、滑菇箱式栽培技术
第九节 鸡腿菇的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鸡腿菇生长分化条件
三、鸡腿菇的栽培技术
第十节 鲍鱼菇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鲍鱼菇生长分化条件
三、鲍鱼菇的栽培技术
第四章 珍稀菇类栽培技术
第一节 阿魏侧耳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白灵菇生长分化的条件
三、白灵菇栽培技术
四、出口茵棒入室后管理工艺
第二节 巴西蘑菇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巴西蘑菇生长分化的条件
三、巴西蘑菇栽培技术
第三节 茶薪菇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茶薪菇生长分化的条件
三、茶薪菇栽培技术
第四节 杏鲍菇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杏鲍菇生长分化的条件
三、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第五节 玉蕈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玉蕈生长分化的条件
三、玉蕈栽培技术
第六节 灰树花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灰树花生长分化的条件
三、灰树花栽培技术
第七节 灵芝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灵芝生长分化的条件
三、灵芝的栽培技术
四、灵芝盆景制作
第八节 猴头菌栽培
一、概述
二、猴头茵生长分化的条件
三、猴头茵的栽培技术
第九节 大球盖菌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大球盖茵生长分化的条件
三、大球盖茵的栽培技术
第十节 竹荪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竹荪生长分化的条件
三、竹荪栽培技术
第五章 正在推广生产的食用菌
第六章 攻关驯化的蕈菌
第七章 蕈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
第八章 蕈菌制种技术
第九章 蕈菌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十章 蕈菌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建立
第十一章 蕈菌有机食品的初步设计
附录
参考文献
……
序言 在中国,蕈菌产业发展迅速,迫切要求懂得相关技术,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的实用人才。编著本书力图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将学科发展最新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益支持。
食用蕈菌之所以成为国际性产业,这是因为它能为人类提供优质保健食品,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21世纪食品"天然、营养、健康"的主题。在中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逐步从温饱型向科学营养型转变,低投入、高产出、生态环保的蕈菌产业市场潜力极大。
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作者以多年一线指导食用菌栽培的经验为基础,总结农民朋友经常遇到的问题和栽培关键技术,试图以蕈菌的产业化、标准化、食品安全、高效益、生态环保为主线,探索构建全新的内容结构体系。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强是本书的特点。本书分为绪论;蕈菌的形态结构与其营养生理;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珍稀菇类栽培技术;正在推广生产的食用菌;攻关驯化的蕈菌;蕈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蕈菌制种技术;蕈菌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蕈菌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蕈菌有机食品的初步设计,共计十一章。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33种菇类的高产栽培技术,并在附录中提供了对实际生产有重要指导价值的"中国主要农业区气象条件"及"蕈菌采集记录表"。
由于笔者能力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此诚恳地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原种是由母种转接到培养基上,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形成菌丝体纯培养物与培养基的混合体,也称二级种。常以玻璃瓶、塑料瓶、聚丙烯塑料袋为容器。
原种培养基原料有谷粒,包括大麦、小麦、燕麦、玉米、谷子、稻谷、高粱等,也有用棉籽皮、锯木屑、木条、树枝、快餐筷子等。高粱或谷子培养基综合考虑较好,它营养适中,颗粒圆整,体积较小,分散度高,接种后萌发点多,易提早封料面,可减低污染率,而且价格也相对便宜。
麦类的原种具有营养高、菌丝粗壮、菌丝体洁白、商品价值好、长势快、老化得也快、相对保质时间较短的特点。用小麦制原种,水分不易掌握。小麦的胚可能带有杂菌,或易被杂菌污染。
玉米粒原种营养及商品性都好,不足之处是颗粒大,非圆形体,接种时不易滚动分散,接栽培种后萌发点少,接种数量少。
用棉籽皮制原种经济,与下级栽培种的营养接近,在栽培种上菌种萌发迟缓期短,定植较早。但接种费工费时,接栽培种的数量也少。木屑制备原种既要注意水分的控制,又要注意氮素的添加量,更要注意物理性状,即透气性、保水性。其优点是保质时间相对较长,而且经济。接种后,萌发点虽多,但菌丝生长迟缓期长,长势慢,不易尽快封料面。总之,应选那些营养适中、两级菌种之间营养差距不太大、透气性及保水性好的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