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2版)

发布时间: 2010-02-24 02:10:55 作者: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7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040261332/9787040261332
条形码:9787040261332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也是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之一“液压与气压传动网络课程”的主要参考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结合众多院校的使用意见和液压气动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修订而成的。全书共分11章:第1章概述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特点、工作介质的性质和选择等;第2章介绍液体静力学和动力学、孔口和缝隙流量、气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等;第3章~第6章分别介绍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所用的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调节元件和辅助元件;第7章介绍液压与气压传动回路;第8章介绍典型的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第9章介绍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设计计算、系统原理图的拟定;第10章简单地介绍液压与气压伺服系统;第11章介绍气压逻辑回路与控制系统。每章附有习题。在附录中简要地介绍了GB/T 786.1—1993中规定的部分常用液压气动图形符号,并有习题参考答案。《液压与气压传动(第2版)》的特点是:以流体力学和热力学为基础,以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为主线,以能初步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为目的,以液压与气压传动回路为基本框架,以实验教学和习题为巩固所学内容的手段,使学生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掌握重点内容,以便于和其它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的。
编辑推荐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2版)》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1.1.1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1.1.2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1.2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特点
1.2.1 液压传动的特点
1.2.2 气压传动的特点
1.3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概况
1.3.1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现状
1.3.2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发展
1.4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图形符号
1.5 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作介质的性质和选择
1.5.1 液压工作介质的种类
1.5.2 液压工作介质的性质
1.5.3 对液压工作介质的要求
1.5.4 液压工作介质的选择
1.5.5 气压工作介质
1.5.6 空气的性质
1.6 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作介质的污染及控制
1.6.1 工作介质污染的原因
1.6.2 工作介质污染的危害
1.6.3 工作介质污染的控制
思考题和习题

第2章 液压与气压传动流体力学基础
2.1 液体静力学
2.1.1 液体的压力
2.1.2 静止液体中的压力分布
2.1.3 压力的表示方法和单位
2.1.4 静止液体中的压力传递
2.1.5 液体静压力作用在固体壁面上的力
2.2 液体动力学
2.2.1 基本概念
2.2.2 连续性方程
2.2.3 伯努利方程
2.2.4 动量方程
2.3 液体流动时的压力损失
2.3.1 液体的流动状态
2.3.2 沿程压力损失
2.3.3 局部压力损失
2.3.4 管路系统总压力损失
2.4 孔口和缝隙流量
2.4.1 孔口流量
2.4.2 缝隙流量
2.5 气体静力学
2.5.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5.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5.3 静止气体状态变化
2.6 气体动力学
2.6.1 气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2.6.2 气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2.6.3 音速和气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
2.6.4 气体管道的阻力计算
2.6.5 气体的通流能力
2.6.6 充放气参数的计算
2.7 空穴现象和液压冲击
2.7.1 空穴现象
2.7.2 液压冲击
思考题和习题

第3章 液压与气压传动动力元件
3.1 概述
3.1.1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3.1.2 液压泵的性能参数
3.2 齿轮泵
3.2.1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3.2.2 齿轮泵的排量和流量
3.2.3 齿轮泵的结构特点
3.2.4 提高外啮合齿轮泵压力的措施
3.2.5 内啮合齿轮泵
3.2.6 螺杆泵
3.3 叶片泵
3.3.1 双作用叶片泵
3.3.2 单作用叶片泵
3.3.3 单作用变量叶片泵
3.4 柱塞泵
3.4.1 径向柱塞泵
3.4.2 轴向柱塞泵
3.5 各类液压泵的性能比较及应用
3.6 气源装置
3.6.1 气压系统对压缩空气的要求及净化
3.6.2 气源装置的组成和布置
3.6.3 空气压缩机
思考题和习题

第4章 液压与气压传动执行元件
4.1 缸的分类和特点
4.1.1 活塞缸
4.1.2 柱塞缸
4.1.3 摆动缸
4.2 其它形式的常用缸
4.3 缸的结构
4.3.1 缸体组件
4.3.2 活塞组件
4.3.3 缓冲装置
4.3.4 排气装置
4.4 缸的设计计算
4.4.1 缸主要尺寸的计算
4.4.2 气缸的耗气量计算
4.4.3 缸的强度计算与校核
4.5 缸缓冲装置的设计计算
4.5.1 缓冲装置的工作原理
4.5.2 液压缸缓冲装置的设计计算
4.5.3 气缸缓冲装置的设计计算
4.6 液压及气压马达
4.6.1 液压马达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4.6.2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4.6.3 液压马达的主要性能参数
4.6.4 高速液压马达
4.6.5 低速大转矩液压马达
4.6.6 气压马达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思考题和习题

第5章 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调节元件
5.1 概述
5.1.1 控制阀的分类
5.1.2 控制阀的性能参数
5.2 方向控制阀
5.2.1 单向阀
5.2.2 换向阀
5.3 压力控制阀
5.3.1 溢流阀
5.3.2 减压阀
5.3.3 顺序阀
5.3.4 压力继电器
5.4 流量控制阀
5.4.1 节流阀
5.4.2 调速阀
5.4.3 分流集流阀
5.5 插装阀
5.5.1 插装阀概述
5.5.2 插装方向阀
5.5.3 插装压力阀
5.5.4 插装流量阀
5.5.5 插装阀及其集成系统的特点
5.6 电液数字控制阀
5.6.1 数字阀的结构
5.6.2 数字阀的应用
5.7 电液比例控制阀
5.7.1 电-机械转换器
5.7.2 比例阀
思考题和习题

第6章 液压与气压系统辅助元件
6.1 蓄能器
6.1.1 蓄能器的功能
6.1.2 蓄能器的类型
6.1.3 蓄能器的容量计算
6.1.4 蓄能器的应用
6.2 过滤器
6.2.1 过滤器的类型和结构
6.2.2 过滤器的选用
6.2.3 过滤器的安装
6.3 油箱、热交换器、压力表及压力表辅件
6.3.1 油箱
6.3.2 热交换器
6.3.3 压力表及压力表辅件
6.4 压缩空气净化设备的组成和布置
6.5 气压辅件
6.5.1 分水滤气器__
6.5.2 油雾器
6.5.3 消声器
6.6 管件
6.6.1 管道
6.6.2 管接头
6.7 密封装置
6.7.1 对密封装置的要求
6.7.2 密封件的材料
6.7.3 常见的密封方法
6.7.4 密封件的类型
6.8 其它辅助元件
6.8.1 测压排气装置
6.8.2 液压管夹
思考题和习题

第7章 液压与气压传动回路
7.1 概述
7.2 方向控制回路
7.2.1 一般方向控制回路
7.2.2 复杂方向控制回路
7.3 压力控制回路
7.3.1 调压回路
7.3.2 减压回路
7.3.3 增压回路
7.3.4 保压回路
7.3.5 卸荷回路
7.3.6 平衡回路
7.3.7 释压回路
7.4 速度控制回路
7.4.1 节流式调速回路
7.4.2 调速阀式节流调速回路
7.4.3 容积式调速回路
7.4.4 容积节流式调速回路
7.4.5 快速回路
7.4.6 速度换接回路
7.5 多缸运动控制回路
7.5.1 顺序运动回路
7.5.2 同步运动回路
7.5.3 运动互不干扰回路
7.6 其它控制回路
7.6.1 气压延时回路
7.6.2 气压往复运动回路
思考题和习题

第8章 典型的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
8.1 YT4543型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
8.1.1 概述
8.1.2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8.1.3 液压系统的特点
8.2 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液压系统
8.2.1 概述
8.2.2 往复直线运动换向回路
8.2.3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8.2.4 液压系统的特点
8.3 剪板机液压系统
8.3.1 概述
8.3.2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8.3.3 液压系统的特点
8.4 YB32-200型液压机液压系统
8.4.1 概述
8.4.2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8.4.3 液压系统的特点
8.5 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
8.5.1 概述
……

第9章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
第10章 液压与气压伺服系统
第11章 气压逻辑回路与控制系统
……
序言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也是“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之一“液压与气压传动网络课程”的主要参考书。本书适合于该课程学时数为45学时左右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使用,其它机械类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删减或补充。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根据教育部专业设置和课程整合的教改要求而设置的。为了在减少课堂教学学时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本书将“流体力学”、“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三门课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整合,可以使学生掌握和液压与气压传动相关的流体力学基础知识、液压和气压传动方面的知识,为后续的课程学习、设计训练和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书的特点是从目前教学改革出发,强调知识的应用与能力的培养;在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使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有机融合,相互交叉;处理好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关系,重点介绍理论知识,强调基本训练,加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工程应用素质的培养;少而精,系统性强。
本书是在编者多年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同类教材的编写经验并汲取本课程领域内最新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精心组织编写而成。本次修订不仅改正了第一版的疏漏,还对基本概念的表述进行了完善,使之更加严谨,通俗易懂,并根据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发展,对内容进行了增减,如增加了磁性开关气缸、磁性无活塞气缸等内容。此外,本次修订,还对习题进行部分调整。
本书由姜继海、宋锦春、高常识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有: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宏光、姜继海、曹健(第l、10章,附录),吴振顺(第ll章),东北大学宋锦春、张志伟、陈建文(第2、6、9章),哈尔滨理工大学高常识(第3、8章),北京科技大学许万凌(第5、7章),天津大学郑炜(第4章)。全书由姜继海修改定稿。
本书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吴盛林教授主审。参加审稿的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尚义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李国忱教授和东北农业大学米伯林教授。他们对本书编写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文摘 插图:


1.5.3对液压工作介质的要求
不同的液压传动系统、不同的使用条件对液压工作介质的要求也不相同,为了更好地传递动力和运动,液压传动系统所使用的工作介质(液压油液)应具备以下基本性能:
(1)合适的粘度,润滑性能好,并具有较好的粘温特性;
(2)质地纯净、杂质少,并对金属和密封件有良好的相容性;
(3)对热、氧化、水解和剪切有良好的稳定性;
(4)抗泡沫性、抗乳化性和防锈性好,腐蚀性小;
(5)体积膨胀系数小,比热容大,流动点和凝固点低,闪点和燃点高;
(6)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污染小,成本低,价格低廉。
1.5.4液压工作介质的选择
正确合理地选择液压油液,对保证液压传动系统正常工作、延长液压传动系统和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可靠性等都有重要影响。
液压油液的选用,首先应根据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液压油液类型,然后再选择液压油液的粘度。
1.选择液压油液类型
在选择液压油液类型时,首选的是专用液压油。最主要的是考虑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若系统靠近300℃以上的高温表面热源或有明火场所,就要选择如表1.1所示的难燃型液压液。对液压液用量大的液压传动系统建议选用乳化型液压液;用量小的选用合成型液压液。当选用了矿物油型液压油后,在客观条件受到限制时或对简单的液压传动系统,也可选用普通液压油或汽轮机油。
2.选择液压油液的粘度
液压油液的类型选定后,再选择液压油的粘度,即牌号。粘度太大,液流的压力损失和发热大,使系统的效率降低;粘度太小,泄漏增大,也会使液压系统的效率降低。因此,应选择使系统能正常、高效和可靠工作的油液粘度。
在液压传动系统中,液压泵的工作条件最为不利。它不但压力大、转速和温度高,而且液压油液被泵吸入和被泵压出时要受到剪切作用,所以一般根据液压泵的要求来确定液压油液的粘度。同时,因油温对油液的粘度影响极大,过高的油温不仅改变了油液的粘度,而且还会使常温下平和、稳定的油液变得带有腐蚀性,分解出不利于使用的成分,或因过量的汽化而使液压泵吸空,无法正常工作。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控制油温,使液压泵和液压系统在油液的最佳粘度范围内工作。对各种不同的液压泵,在不同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下,油液的推荐粘度范围及用油见.表1.2。
读书人网 >机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