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33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300102921/9787300102924
条形码:978730010292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湛庐文化
内容简介 《阿内特青少年心理学》以教科书的方式,从理论视角、文化视角、历史视角、研究视角来阐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向青少年和相关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多维视角的学习与研究资料。这种多维的思维角度既指向于青少年,告诉青少年群体应该如何反思和自省;同时也指向于父母、教育者和中老年人,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审视和评价青少年。
作者简介 阿内特(Jeffrey Jensen Arnett),现任美国克拉克大学心理学教授。先后毕业于密歇根州大学、弗吉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曾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奥格索普大学和密苏里大学任教。 阿内特是成人初显期理论的奠基人,他的理论在中国的心理学界和社会学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在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期刊如《美国心理学家》、《儿童发展》和《发展心理学》发表数篇学术文章。他的研究兴趣主要为:危险行为(尤其是抽烟)、青少年的媒体爱好(特别是音乐),以及成人初显期一系列广泛的主题。 他曾任《青少年研究杂志》主编,主编《路特雷奇国际青少年百科全书》和《儿童、青少年和媒体百科全书》。 主要著作有《长大成人:你所要经历的成人初显期》,以及与珍妮佛塔纳合著、由美国心理协会出版的《21世纪的美国初显期成人》。 他和妻子兰娜以及双胞胎迈尔斯、帕丽斯居住在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更多关于他本人以及研究信息请浏览www.jeffreyamett.com。 阿内特早在1986年就曾到中国贵州深入山区了解中国的现状,从此开始了青少年的研究。2007年又应邀来中国高校访问讲学,先后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等学校,深受师生的欢迎。
媒体推荐 在这个充满探索与退缩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渴望学习和成长,希望生理和心理的调适,但成长、压抑、孤独、叛逆、自卑交织在一起,为什么他们的情绪如此变化多端,心理如此脆弱敏感?我们应该怎么和青少年沟通,如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这本书以教科书的方式,从理论视角、文化视角、历史视角、研究视角来阐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向青少年和相关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多维视角的学习与研究资料。这种多维的思维角度既指向于青少年,告诉青少年群体如何反思和自省;同时也指向于父母、教育者和中老年,应该如何审视和评价青少年。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 许燕
编辑推荐 《阿内特青少年心理学》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许燕专文推荐
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工作课程课程必读教材
帮助10-25岁的孩子顺利度过最敏感、最躁动、最叛逆、最迷茫、最危险的人生关键期
他们为什么会用力甩门,把自己关在屋里时在想什么,为什么与父母越来越疏远?
他们为什么害怕与人交际,同时又那么目中无人、出言不逊?
为什么14岁的女孩最容易得抑郁症?
他们为什么有时会突然喜欢上代数,但同时又会讨厌上学?
他们一定要毫无保留地服从老师和家长的权威吗?
他们为何在学习时注意力很难集中?
他们应该如何打发休闲时光?
他们与父母和老师的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他们应该如何完成向成人的过渡?
目录
第1章 导论
什么是青春期和成人初显期
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的几种主要方法
第2章 青春期的生理剧变
青少年的内分泌系统
青春期身体的发育
文化和社会对青春期生理的影响
青少年发展的生物学观
第3章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形式运算阶段
成人初显期的认知发展:后形式运算阶段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实践:批判性思维和决策制定
青少年的社会认知
智力测验
影响青少年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青春期的大脑发育
第4章 青少年“自我”的发展
青少年的自我概念
自尊
情绪
自我同一性
青少年的独处对“自我”发展的影响
第5章 社会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文化信念社会化
性别社会化
第6章 家庭与青少年的技展
家庭系统的内部关系及特征
父母类型及不同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对父母的依恋:波尔比的依恋理论
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
初显期成人与父母的冲突
离婚、再婚、单身父母和双职工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在家庭中受到的虐待
“离家出走的少年”和“街头少年”
第7章 青少年与他们的朋友
同辈与朋友
家人与朋友,孰重孰轻
青少年的友谊
朋友对青少年的影响
初显期成人与朋友间的人际交往
小团体与同伴群体
受欢迎与不受欢迎的群体
青年文化
第8章 约会、爱和性
约会
爱情
性
第9章 学校教育与青少年技展
青少年的义务教育
最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学校的特征
对青少年学习产生影响的因素
学业成就的差异
成人初显期的教育:高等教育
第10章 工作与青少年的发展
工作对青少年意味着什么
从学校、兼职到“真正的工作”
职业选择
初显期成人的就业与失业
社区服务对青少年成长的益处
第11章 媒体与青少年生活
媒体与青少年的发展
关于媒体影响的两个理论
媒体对青少年所具有的五项功能
媒体与青少年社会化
争议性媒体
新媒体
媒体与全球化
第12章 青少年问题
外显问题
内隐问题
第13章 青少年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全球化的未来
财富与机会的均等
城乡差异
术语表
译者后记
……
序言 青少年时代是人生中最富于跳动飞扬的阶段,每个人都经历过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它记录着一个人从青涩向成熟、由梦幻到现实的成长轨迹,它是一段令人回味的多彩岁月。
这本书以教科书的方式,从理论视角、文化视角、历史视角、研究视角来阐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向青少年和相关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多维视角的学习与研究资料。这种多维的思维角度既指向于青少年,告诉青少年群体应该如何反思和自省;同时也指向于父母、教育者和中老年人,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审视和评价青少年。
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两代人之间的互问、两代人之间的纠葛以及两代人之间的不离不弃。上一代的人都是在走过青春的躁动期后,又去抱怨处于青春期的下一代,两代人之间总是充满了冲突与不理解,这种代沟现象永无休止地延续着并遍及全球各地。许多青少年在父母和长辈的抱怨声中成长、成熟,之后又以“过来人”和“关怀者”的身份去抱怨或批评他们的孩子和年轻人,这种现象充满了集体无意识的特征。但是,这本书让两代人获得了相互理解、紧密联结的互动空间。
从青少年的角度来看,青少年期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的阶段,也是他们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10~25岁的年华(青春期和成人初显期)经历着对人生丰富生活的学习与思考。在这个时期,经历着生理变化、亲子冲突、同伴关系、择偶恋爱、结婚生子、学习工作;体验着快乐与痛苦,体验着无忧与烦恼,体验着希望与无助,体验着冲动与沉稳……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体验是由对立走向统合独立与依恋,创新与回归,快乐与忧郁,激情与冷漠,反叛与顺从,冲动与犹豫,这正是青春期的特点,没有这样的对立就不可能达到统一。这本书以科学与研究的角度,告诉读者青春期的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发展特征。此教材将成为青少年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知识途径之一。
在中国,我们也经常会听到对80后的评价、对90后的期望。其实,每一代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那个时代的烙印。该书从文化的角度描述了不同时代青年人的追求与奋斗,在历史长河中去审视当代青少年的发展趋势。当我们用回溯的眼光看时,对过去的青年人有了更多的理解。当我们用现实的眼光看年轻人时,为什么却有那么多的不理解与指责?一代代的青年人都是在责怨与批评声中成长,曾被冠名为“垮掉的一代”、“颓废的一代”、“无望的一代”的年轻人,逐渐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成为时代发展的骄子,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前进。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青少年在成长,没有一个时代会因青年人而垮掉,阿内特教授跨越了不同时代描述了西方不同文化中的青春期现象。
文摘 第2章 青春期的生理剧变
“我的月经初潮是在12岁,之前我对此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并没有感到害怕。相反,我的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我即将变成一个真正的女人。这种感觉太棒了!”
——一位非裔美国女孩
“我对月经一无所知。母亲对此事从来都是闭口不谈。我怕极了,我躲着母亲,开始不停地清洗衣裤。可是母亲突然闯了进来,明白了正在发生的一切,然后开始嘲笑我。她从未解释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她只会说‘哦,没什么好担心的,一切顺其自然’。”
——一位拉丁美洲女孩
“当我开始发育的时候,走在街上常常能够得到很多关注。假如对方是善意的,有的时候这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别人
以上的例子描绘了青少年在面对自己的身体变化时,内心的各种感受。有些父母会事先告诉孩子有关青春期的事情,而有些父母对此事采取回避态度。这将大大影响青少年对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认识和反应。
虽然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青春期的生理基础却具有普遍性,青少年都会经历身体的急剧变化。当度过一个相对平稳的童年期之后,身体开始突然有了变化,出现了生长发育高峰:出现阴毛、腋毛、青春痘,外形的改变,女孩的月经初潮和乳房的发育,男孩的第一次遗精和胡须的生长……对青少年而言,这些变化通常是欢欣鼓舞的,而其中也掺杂着一丝别样的滋味——害怕、惊慌、烦恼和焦虑。发育提前和延迟都会让青少年感到紧张不安。不怀好意或者有年长的男孩发出类似‘喔喔’的声音时,这事就变得很可怕了。我想对他们说‘拜托,别那样。我不过是个12岁的小女生。”’
——丹尼斯,12岁
“我无法接受自己现在的样子!有的时候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帕布鲁,15岁
“我看着自己身体隆起的部分,完全懵住了。我想我大概是得病了吧,但是我还没有发生过性行为哩。”
——朱安,15岁
“第一次遗精的时候,我有点惊慌失措,我以为自己尿床了。直到一年后,我才弄清楚那是什么。”
——一位美国男孩
在后面的章节我将看到,青春期不是一个纯粹的生理过程,她仍然会受到文化的塑造。文化影响生理变化的时间表,文化决定人们对各种生理变化的评价。青少年会根据当地的文化习俗来解释发生在他们身体内的变化和看待自己的外貌。
在本章中,我们首先对内分泌系统做简单的介绍,紧接着描述身体在青春期会发生的一些变化,包括身高,体重,肌肉脂肪比和力量的发展,以及第一性征(精子和卵细胞的生成)和第二性征(比如阴毛和乳房的发育
……
后记 经历了一年多的辛勤工作,杰弗里阿内特教授的《阿内特青少年心理学》一书与中国读者见面了!
能够承担阿内特教授这本教材的翻译任务,是多么令我欣喜的一件事!这不禁让我想起手捧着阿内特教授寄来的《阿内特青少年心理学》一书时的感觉,翻看着13章的目录,涌上心头的感觉是那么的亲切和舒服,这既与我和阿内特教授的交往相关,更是著作本身散发的学术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
与青少年发展的学术著作与教材相比,这本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别精彩的方面值得大家关注:
一是独特的学术视野,本书综合人类学的研究成果,选取了文化、研究和历史视角透视青少年发展。通过这种独特的视角,我们看到文化习俗及信仰的多元性与兼容性,对于了解不同文化中青少年的发展也大有裨益。透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美国、印度、荷兰、日本等世界各国青少年对生理发育、自我、友谊、家庭、学校的不同理解,看到了不同地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共同性与独特性。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那样,青春期始于生理,终于文化;青少年和初显期成人在生理发育以及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都受到文化的深刻影响,其家庭、朋辈、恋爱、学校和工作等都受到文化的影响。个体在特定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中,文化信念在个体发展的每一个方面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父母为青少年确定生活规则,学校的教育思想及其传授的课程,以及文化对青少年行为的约束规则。在不同文化中,好坏、对错、善恶等文化观念无时无刻不浸染着青少年,这会逐渐成为个体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基础。性别差异、自我认知、家庭、朋辈、恋爱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信念贯穿其中,当我们细读此书时,一定会发现文化在青少年发展中的巨大力量!
这本教材的研究视角撷取了发展心理学关于青少年发展的最新成果,如文化与认知发展引入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性别差异既有东西方文化对性别的理解,也有性别全球化的议题;对世界各地街头少年的关注,科技发展与青年文化的力量;初显期成人的职业探索;媒体与青少年发展;文化与危险行为等,都将发展心理学关于青少年发展的最新研究摄人其中,极大地丰富了此书的内涵,也使其成为较为系统论述青少年发展的教材。
历史视角则梳理了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如童子军、女权运动;一些颇有争议的语题如“青春期动荡,,等,极大丰富了教材内容。通过历史画卷的展开,我们不仅理解各个历史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况,而且可以拓展读者的思路,增长知识。
二是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差异比较,并寻求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发展面临的共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