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兵略兵制兵争

发布时间: 2010-03-03 03:55:34 作者:

 兵略兵制兵争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459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
ISBN:7210025103
条形码:978721002510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以及根据它们而提出的战略战术原则。本书作者理论根底深厚,对战例的分析,立足点高,总揽全局,对重点、难点问题剖析明白、准确,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军事理论著作。

本书主要集录了周銮书先生的军事论文,呈现他学术生涯辛勤耕耘的一部分重要成果。该书分三部分:兵略、兵制、兵争。兵略篇收录了五篇说明和论述马克思主义军事家恩格斯、毛泽东以及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孙武的军事理论、战略思想、治军原则和作战方针;兵制文稿八篇,着重阐述和分析中国兵制的产生、发展、变化、特征和经验教训,并记述了中国兵制史专家古霁光先生的重要论点;最后收录兵争文稿六篇,分析和评论北伐战争中江西战场的经验、叙述和总结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情况,最后收录了古霁光对中国农民战争史谈话的整理稿。这本书大部分为研究性论文,内容丰富,闪光点颇多,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各篇逻辑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笔流畅,虽为学术著作,但可读性强,适合爱好军事的广大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周銮书,1933年生于江西吉安,原南昌大学文史系历史专业毕业。曾任江西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江西大学中国兵制史研究所所长,江西省社会科学远院长等职。为历史学专业研究员,兼职教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主要编著有《庐山史话》、《景德镇史话》、《江西古文精华丛书》、《江西历代名人传》等。
媒体推荐
王淇
周銮书教授所著《兵略兵制兵争》一书,是他学术生涯辛勤耕耘的一部分重要成果。这本书大部分为研究性论文,内容丰富,闪光点颇多,不乏真知灼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各篇逻辑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笔流畅。虽为学术著作,但可读性强。由于书中有些论文我过去看过,作者希望我为他的兵论文集写一篇序。然而撰写正规的序言,实非易事。变通的办法,是谈点读后的感想以代之。
首先,读了这部著作,觉得作者在军事理论和军事历史研究方面,确实化费了大量心血。书中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以及根据唯物辩证法而提出的战略战术原则;同时,阐明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学说
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由于作者理论根底深厚,所以对许多战例(兵争)的分析研究,立足点高,总揽全局,在剖析重点、难点问题时,显得游刃有余。《北伐战争中的江西战场》,就是以此获得佳评。书中关于中国兵制史的研究,扩充了一般通史著作的历史容量,阐发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朝代更替的某些内在规律,我读了之后,历史画面的立体感顿时增强。例如,看完《宋代养兵政策剖析》,掩卷溟思,南宋诗人朱敦儒在《相见欢》词中叙说的中原丧乱的悲怆情景,立即浮现在脑际:“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休?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宋代养兵最多,而不能自保。原因何在?当时的朱敦儒只会流泪,而不知丧乱何时了结。我们现在即可以做出科学的回答。所有这些,我相信对中青年读者朋友了解中国历史,会大有裨益。
其次,我认为,对当今世界形势和国际环境,要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估计。人们说,现在是和平时期,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事情的一方面。事情的另一方面是:“当今世界虽然总体上形势趋向缓和,但天下还很不太平,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所发展,军事干涉主义进一步抬头,影响亚太地区安全的消极因素和不确定因素,也不可忽视。”…因此,“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古训,值得记取。在这种形势下,出版《兵略兵制兵争》这种纵论兵机的书,绝不是多余的,它恰好为现实所必需,完全符合党和国家大力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的精神。“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法》规定,各级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或设置专门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将课堂教学同少年军校活动或军事训练相结合。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少年军校活动开展很不普遍,学校的国防教育也较薄弱。在青少年人群中,要扭转不重视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军事知识和技能的风气。自古英雄出少年,“崇文尚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最后,还想要说的是,作者在《自序》中议及的一个问题,即在当前军事技术高度发展的形势下,古代与近代的军事理论和作战方法的价值问题。我同意作者的观点。我感到研究学习前人的战争经验和军事理论及战略战术。原则,要解决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这方面,毛泽东是最好的榜样。毛泽东酷爱读书学习,除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著作外,他非常重视、也非常喜欢研读中外历史和战争史,并善于从前人治国经武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智慧。他常惋惜接触《孙子兵法》原文晚了些;他在延安时期听范文澜讲中国历史、听何思敬译讲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并做笔记的虚心学习故事,早巳传为佳话。然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应用必须切合实际。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提出和实践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就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创造性的运用和新的发展。
……
编辑推荐 本书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以及根据它们而提出的战略战术原则。本书作者理论根底深厚,对战例的分析,立足点高,总揽全局,对重点、难点问题剖析明白、准确,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军事理论著作。
目录
序一
序二
自序
王淇
邵鸿赵明
周銮书
……
文摘 书摘
第四,它还是在与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进行原则斗争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几十年间,毛泽东先后同陈独秀、王明、张国焘等等的错误思想进行了坚毅不拔的斗争,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在这漫长的斗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五,毛泽东本人具有高度科学精神与高度革命精神,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知识,并继承了我国历代的革命斗争与武装斗争的经验。中国是出了很多著名军事家的国家,如孙武、吴起、孙膑、曹操、李靖等等。几千年的军事经验,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进行分析、批判、继承这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毛泽东善于学习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善于学习中国历代的军事遗产,尤其善于运用马列主义的方法、特别是唯物辩证法和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对于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对于战争和军队建设,作出精确的分析和总结。在整个革
命斗争过程中,他对无产阶级事业具有无限的忠心,在战争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与群众、与士兵同甘共苦,相信群众的力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根据具体条件、具体问题,对马列主义的军事学说作了光辉的发展和补充。并且以中国人民的通俗语言表达出来。这种大胆革命而又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毛泽东的特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综合这些方面来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就不难理解了。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在1921至1924年的数年中,不懂得直接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924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及其以后一个时期,虽然开始认识到军事问题的重要,但还不够,毛泽东曾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武装农民的重要,但未引起党内的注意。从1924年起,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参加了黄埔军校的创建,援助了国民党的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也掌握了一部分军队,如叶挺的独立团等,但并未深刻认识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革命战争失败后,得了惨重教训,这才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开始进入了红军创造的新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彻底认识军队的重要性的极端紧要的时期,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形成的时期。但是,在1933年1月,中共中央进入中央苏区以前,始终未把红军战争放在第一位,未把工作重心放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战争上来,依旧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及至在城市无法坚持,不得不转移到苏区以后,又犯下原则性错误,排斥毛泽东对军事的领导,使革命战争遭受严重损
……
读书人网 >军事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