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图文本:少林史话

发布时间: 2010-03-03 05:00:34 作者:

 图文本:少林史话


基本信息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页码:24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9787802511019
条形码:9787802511019
版本:第4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千年名刹少林寺就像一座历史舞台,围绕着它,自古以来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高僧大德不知演绎了多少故事与传说。
著名佛教考古专家温玉成教授,根据对少林寺多年的考古研究而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以活泼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少林寺一千多年来厚重、苦涩、文化内涵丰富的大历史。
作者简介 温玉成,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为河南省龙门石窟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东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目录
第一章 北魏至隋代
嵩山神
跋陀开创少林寺
译经高僧与南北道
神奇的僧稠
律学大家慧光
一代大师法上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立雪断臂”演义佳话
周武法难
佛法复兴与菩萨僧

第二章 唐代
十三棍僧救唐王
朝廷赐田与寺院经济
武则天与少林寺
禅宗的兴起
“六祖”法如
老安及其弟子
西行高僧——义净与惠超
大照禅师高足——同光和法玩
新罗僧人慧昭
僧众武装保卫寺院

第三章 宋金时代
一花独秀话禅宗
颐禅师与洛阳儒士
革律为禅与曹洞宗传入少林寺
面壁兰若——修建初祖庵
清江与惠初
法和与祖端
红蓼花开——教亨禅师
隆老成龙过禹门
“孔门禅”与住持性英

第四章 蒙元时代
乳峰德仁住持
雪庭福裕中兴少林
古岩普就整顿弊风
菊庵法照与凤林子眭
息庵义让与损庵洪益
日本沙门古源邵元
本色住持淳拙文才
元末兵火之灾

第五章 明代
明洪武年间三位住持
从俱空契斌到拙庵性成
休心堂的故事
张永施造达摩坐像
“三奇和尚”与僧兵抗倭
小山禅师与《混元三教九流图赞》
神秘的扁囤和尚
天下武功出少林
一道烛中天
灯昏法暗劫变兵革

第六章 清代至今
一堂风冷淡千古
宝树芳莲
修整少林与西鲁故事
乾隆皇帝巡幸少林寺
白衣殿武术壁画
石友三火烧少林寺
少林寺新生
结缘少林寺(后记)
……
序言 嵩山少林寺建寺1500多年来,历代高僧薪火相传,严格保持着佛教的传承法脉,为中国佛教的律宗、禅宗奠定了基石,为佛教的中国化、为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创新,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与此同时,少林寺还历史地形成了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少林文化体系。少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为国人所热爱,也逐渐为全世界人民所接纳。赵朴老生前曾表述过一个重要思想:“佛教是文化”,对少林文化的发展寄予厚望。季羡林先生也一直将文化置于很高的地位,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持续传承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石”,并强调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季先生对少林文化有过很高的评价:“文化传承的载体大别之不外两种:一种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献典籍;一种则是人工兴建的建筑物,万里长城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嵩山少林寺也属于这一类。”
  中外文化交流是少林寺的优良传统。少林寺作为宗教实体,本身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少林寺地处古老中原腹地,交通发达,创建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外文化交流大高潮之际。广泛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直接构成了少林寺的文化特质和活力。
  嵩山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都城洛阳相望的圣山——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
文摘 慧光的大弟子当中,最有名的则是法上(495-580)。
  法上,俗姓刘,是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人。他的身材高大过人,微黑的皮肤,性情温和。在东魏、北齐将近四十年中,他一直担任最高僧官——昭玄曹的“大统”,他所统领的僧尼人数,多达二百多万。
  法上小的时候,聪颖非常:五岁入学,七天就能够背诵出老师念过的文章。九岁那年读了《涅粲经》,便一心想要出家。十二岁时,投道药禅师,成为沙弥。他还自己偷偷爬上林虑…,进到胡山寺去念《维摩经》、《法华经》,二十天的时间,念完了这两部大经,还能加以解说。后来他到了洛阳,居然讲经答辩,令人叹服。当时有谚语说: “黑沙弥(指法上)若来,高座(指能讲经的和尚)逢灾也!”
  法上到了洛阳以后不久,那里遭逢了天灾,衣和食都很缺乏。法上却专心于《涅檠经》,再冷再饿也熬着。他的办法是“一粒之米加之以莱”,就是说把瓜菜当成主食;“一衣为服兼之以草”也就是说把草当成衣服,躲在其中取暖。
  大约在延昌三年(514年),法上来到少林寺投慧光为师,受具足戒,成为比丘。他“性戒夙成,不劳师导;勤勤谛理,无失寸阴”。后来,法上开讲《十地》、《地持》、《楞伽》、《涅巢》等经,十分透彻。
  法上快四十岁时,也就是北魏将亡的时候,北上怀、卫,游化头陀。东魏大将军高澄知道法上是一代高僧,就上奏请求把他诏入邺都。到了那里,法上果然很有号召力, “微言一鼓,众侣云屯”。他主领天下寺院,出家人和俗众全都觉得好。
插图:


后记 从1965年起,与少林寺结缘,屈指算来已整整四十三年。今年,我虚龄七十矣!
  中国千千万万个寺院,为什么要孜孜不倦地研究少林寺、写少林寺呢?
  这是因为少林寺在中国佛教史、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
  唐初,中国禅学有四大流派,其中三派渊源于少林寺;跋陀一僧稠系;勒拿摩提一僧实系及菩提达摩一惠可系。而菩提达摩系统的“四祖”道信、 “五祖”弘忍终于在湖北黄梅创立了中国独有的“禅宗”。弘忍的十一位大弟子中,赫赫有名的道安及法如即在少林寺传禅宗。
  北朝时影响巨大的《十地经论》,是由“译经元匠”菩提流支、勒拿摩提、佛陀扇多等人在少林寺“翻经台”译出的。唐代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大师们的法脉,皆直承少林寺。
  少林寺慧光研究“四分律”,成为唐人律宗三大派(南山宗、相部宗、东塔宗)的鼻祖。义净力主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戒律”,其重要实践便是在少林寺设立小戒“戒坛”。
  唐末五代,天台宗传入了少林寺,今人却往往不知其事。
  宋后期,少林寺“革律为禅”,真正成为一座禅寺。宋金时代,禅宗五派中的三派(云门宗、临济宗、曹洞宗)相继传入少林。
  金朝后期,以嵩少为中心,聚集了一大批才华横溢、愤世嫉俗的高僧与名士, “一长生铁脊,两片点钢唇”,融通儒释,创立了空前绝后的“孔门禅”。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