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

发布时间: 2010-03-03 05:15:58 作者:

 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326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4月
ISBN:9787302144212
条形码:978730214421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通过剖析“六轻”案例,围绕“理念是一种生产力”这一主题,再现了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决策的前瞻性,解读了王永庆决策前后的心路历程,总结并阐述了王永庆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台塑集团经营成功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对石化产业链垂直整合的孜孜追求。半个多世纪以来,台塑集团在王永庆的带领下,从一个日产4吨PVC的小工厂开始,冲破重重阻力,“力争上游”,妥善处理并解决了公营与私营、垄断与市场化、企业发展与政策环境、劳资关系、集权与分权等诸多影响企业存亡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最终完成了石化产业上中下游的垂直整合,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的工业化道路,被人们广泛赞誉为“经营之神”、“管理之神”。
作者简介 李荣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媒体推荐 王永庆董事长在继承中华文明传统、创建现代企业文化方面很有他的独到之处,他真正做到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此,我们不只要传播他的业绩,更要传播他的理念和方法。只有像他那样,使用对比分析的办法,才能把握本质,才能见到实效。
  ——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永庆董事长“一勤天下无难事”、事事要求“止于至善”等朴素又务实的经营智慧,历久弥新。他远大的眼光与独到的见解,及创业70多年的宝贵经验,给了海峡两岸青年创业者明确的方向与启发。经历了时代变迁,更能显出钻石般的光芒!
  ——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台塑的制度创新是管理“创心”,这是西方管理学当中所没有的。这是无形的财富,分享王永庆先生的经营管理思想,将会激励更多的大陆企业家,创造财富,奉献社会。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编辑推荐 《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从勤劳中来,在勤劳中去。仅以此书纪念“经营之神”王永庆!
王永庆董事长在继承中华文明传统、创建现代企业文化方面很有他的独到之处.他真正做到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此,我们不只要传播他的业绩,更要传播他的理念和方法。只有像他那样,使用对比分析的办法,才能把握本质,才能见到实效。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永庆董事长“一勤天下无难事”、事事要求“止于至善”等朴素又务实的经营智慧,历久弥新。他远大的眼光与独到的见解,及创业70多年的宝贵经验,给了海峡两岸青年创业者明确的方向与启发。经历了时代变迁,更能显出钻石般的光芒!
                   ——林毅夫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台塑的制度创新是管理“创心”,这是西方管理学当中所没有的。这是无形的财富,分享王永庆先生的经营管理思想,将会激励更多的大陆企业家,创造财富,奉献社会。
                     ——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目录
引言:所在真水
第一章 轻油裂解计划
自建轻油裂解厂
王永庆与蒋经国
“经营之神”
“管理之神”
力争上游:六轻计划终获批准
附:王永庆关于劳资关系的精彩论述

第二章 从头说起
从卖米说起
闯入石化工业
成败系一念之间
创立台化公司

第三章 投资美国
收购与兼并:在美国推行生产承包责任制
经营管理再现成效
美国的“王永庆日”
技术、劳资与环保
附:王永庆的环保观

第四章 台湾的反六轻运动
台湾的地方群众性环保抗争
“噶玛兰”情结
宜兰反六轻
宜兰再反六轻
桃园反六轻
附1:王永庆论环保与劳工运动
附2:王永庆与陈定南之间的一场精彩电视辩论

第五章 海沧计划
“901”工程
再访大陆
“海沧计划”功败垂成
萧万长、江丙坤联手推动六轻计划

第六章 抽沙填海
王永庆的万言书
银行联贷
最后的磨难
抽沙填海
地质改良

第七章 理念是一种生产力
溪远流长:把历史当作序幕讲起
“交棒”:领导未来
态度决定命运
管理:以责任正其心
理念是一种生产力
附录1 六轻小档案
附录2 台塑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
序言 北京的冬夜,朔风劲吹,忘却一天的扰攘,和着温润的灯光,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部记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的丛书。掩卷遐思,油然忆起台湾史专家连横先生曾经说过的,“故凡文化之国,未有不重其史者也”。毋庸置疑,呈现在眼前的卷帙,既是台塑企业集团经营、壮大、成功的历史,也是王永庆董事长作为实业家在开创民族工业道路上的拓荒历史。在这部历史面前,不仅能够领略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的高峰,而且可以透过台塑投资大陆的风雨波澜,探寻两岸经济合作的真谛。
  由于从事两岸关系的工作,我与很多台湾工商界朋友稔熟,每次同王永庆董事长见面,都有晤语契心之感。他深深打动我的,不只是作为“经营之神”的传奇魅力和投资布局上的战略远见,更是他作为一名台湾企业家所具有的中国情愫和人文关怀。他用企业家的逻辑思考问题,却往往超越经济畛域,闪烁出审时度势的政治睿智。他很少高调的政治语言,却用实际行动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振兴民族工业、造福两岸同胞。他仗义执言,从广大台湾工商界和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出发,主张两岸“三通”。在近年来台湾的政治环境中,他不计企业利益,从不讳言自己对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态度和立场。他曾经动情地说过:“我已经七十多岁了,若能为整个民族做几件重要的事,这一生也算没有白活,就算血本无归,又何足惜之!”也曾经朴实地讲述:“我们的祖先是从大陆到台湾,今其子孙从台湾回大陆,此亦人之道也。”不管是深情的流露,还是素朴的告白,无不体现出兼爱两岸的宽阔情怀。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石化企业领导人,作为台湾本省籍最大集团企业的董事长,这正是他独特的企业家精神之风骨和灵魂所在。
文摘 在“行政院长”蒋经国的推动下,包括南北高速公路、核能电厂和石化工业区等“十大建设”项目逐一完成,台湾陆续建立起了自己的交通与能源体系。20世纪70年代,台湾的工业发展策略基本以“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和“促进投资”为主,一般学者①将之称作“第二阶段进口替代或出口扩张策略阶段”。其间,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业虽仍是台湾工业建设的重点,但发展重化工业显然己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新目标。
  1973年,在台湾“十项”及“十二项”经济建设计划中,重化工业的比重被大幅提高,首度超过了轻工业。至1982年,重化工业的比重已占台湾经济总量的54%左右。对于发展重化工业的重要性,台湾各界对此评价不一,各执一词。支持者认为,实施重化工业发展战略有助于增强台湾经济的整体实力,并对解决技术进步与就业问题大有好处;而反对者则反驳说,台湾石化资源匮乏,恐日后上游原料会受制于人,加上土地资源有限,不如发展以技术密集为主的电子工业。尽管各界意见相左,但在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中,台湾的民众所得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一度高达17%左右,且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故此重化工业仍旧维持着台湾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
  依据过去的经验,“中油”虽然没有期待有太多的私人企业参与二轻,但此次私人企业参与的意愿却有明显提高。二轻计划刚一提出,民间当即给予了热烈反应,主要原因在于下游加工业的蓬勃发展。虽然热度不像以后投资三轻(第三轻油裂解厂)那样争先恐后,但比一轻则热闹了许多,以致最后出现了“公少私多”的倒挂局面。在最后定案的8个项目中,公营的“中油”有l项,公私合营的有2项,纯粹私营的则有5项。表面上看,公、私营厂商数量出现了倒挂,并且按照当时的说法,只要私营公司有意愿,“中油”多半会让出来。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中油”出让的仅仅是竞争日渐加剧的中游加工业,而不是垄断利润十分丰厚的上游原料业①。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所需的各项石化原料大部分依赖进口,虽然原料的用量多,并加重了厂商的运费等负担,但全球各地厂商间的激烈竞争使得价格在正常情况下并未上升到难以容忍的地步,甚至还有所下降。这使得岛内二次及三次加工业能够大量进口原料,扩大生产规模,以PVC粉制造为主业⑦的台塑当然亦不例外。对台塑来说,制造PVC所需的VCM原料的来源有三:一是自行采用电石法直接生产:二是依靠台氯公司提供:三是从岛外直接进口。台塑本来一直是向日本进口,后来因为业务量渐渐
……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